北美枫文集

魏晋风度

?????40?

?????2006-06-09

???时装,京剧,古典音乐,古典诗歌,怀旧电影等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查找魏晋风度发表的所有帖子

???致梵高(原创) 我用原始人的石器 砸断自己的血管 把我浓黑的血 染成黄色 让你去涂抹 星空和麦田 我将你的生命 逆转 让你死亡 一千年
而后 只活一天

网友论坛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原创)冰冷的生命

夜阑人静的时候,可以收检一些东西。这个世界其实有很多声音,喧嚣也罢,呐喊也罢;总之,只要有声音,何苦问回响。文学的宿命,自古亦不过如此。

然文学在吟颂才子佳人,亦或悲天悯人的时候,往往要与现实取一定距离,有理论家命之曰:荒诞与幻化,如《红楼梦》;且赞之曰:美极。殊不知那曹雪芹早已撕心裂肺,岂想苟活于人世。所谓“国家不幸诗家幸”,去请教住在四面悲风的茅屋里的杜甫,他尊意若何。就好比抚摩小孩子的跌伤,而那小孩偏又在快要倒塌的破教室里冻着,夸奖道:跌得好,我就是这么跌大的。对于住窑洞的人们,要让他们继续惬意地住下去,最好的方法就是赞美那窑洞冬暖夏凉,比别墅好。君不见别墅都不太乐意修建在喧嚣的城里?
  
最近这几年,各界的情怀可谓大矣,因为眼光都看得远。所谓超脱,也不过如此。我辈理当欢呼才是,否则何以潮流耶。有识之士们收获了自己的收获之后,很惬意地,开始来拯救世界了,看上去的确很美。我辈孤陋寡闻,竟不知天下有如此之多需要救的。先是拯救濒临灭绝的生物,救的办法就是给它们找名人来领养,动物死,得其所矣。恰如古代给烈女立牌坊,不但家族深感荣幸,家乡也尽享出名人之乐。后来又拯救国粹,如京剧。京剧的确要救它一救,那倒不是因为我是票友我就深表赞成。国外的优秀之处何妨一学?如歌剧,似乎盛行的时间和我们的国剧也相差无几,但又似乎比我们的京剧存活得好。最近几年,外国人来中国学京剧艺术乃至于中国文化的较多,京剧出访英国也大获成功。尤为让人惊讶的是,他们居然能看懂,且对京剧的服装之美赞不绝口。“仓廪实而知礼节”乎,这条古训很有用,如果洋人这一点做得好,我们要知道这句话出自中国,考证时别忘记。 

有一种东西,拯救的时间最为悠久:文物古迹。不但我们救,外国人也救多时矣。拯救文物古迹的过程颇具喜剧性,倒酷似一种竞赛。一边在救,另一边在盗。当然,中国古代有一位国君就是靠挖古墓振兴国家的,可以呼之曰“盗墓专家陛下”。照这位陛下的执着精神,谁敢与之抗衡?《蒙娜丽莎》也是被抱来抱去,达.芬奇要是知道,可能会后悔画这名画,让淑女蒙羞。人类创造的文化越多,拯救的代价就越大,效果反而越小。不亦悲乎。

  我们的关于“拯救”的历史不可谓不长,且救得远。传统时代,我们喜欢去救一救月亮,当她被天狗吃的时候。那天狗也通人性,知道我们爱救,它倒常常来吃,以满足人们的爱心。说来也怪,就这么一直救将下来,得救的反倒更加少。例如节日,从前,我们的节日不能说不多,而且和吃有关。例如,端午节,寒食节......节之又节,不知有些节日的消亡令古人伤感否,疾呼否。如果有,那今天的拯救传统节日倒也传承有序。

有一点古人稍逊风骚,盖当今乃商业社会,讲求的是竞争,以故洋节日也大肆入侵,或者,我们自己去迎侵。法兰西也是很自尊的民族,但麦当劳就好象水蛭一样,死死地吸在香舍丽榭大街上,而且是凯旋门附近。这恐怕让拿破仑这位一向以征服他国为瘾的伟人泉下疾呼冤枉。何以为然?因为他的征服靠的是铁蹄,而现在人家凭的仅仅是鸡腿。斯亦倒退也哉。

  我们前些年,是颇喜欢反省传统文化的。反省的结论是惯用的高度概括:我们的文化是饮食文化,西洋的是性文化。那意思是我们喜欢吃,而且吃的水平高。诚然,中国人的确喜欢吃,少数人已经吃到仅仅剩下“龙”,还算是龙的传人吧。但依据大多数人之常情,大凡人越喜欢某种东西,可能倒是缺乏的缘故,强迫他承认这是文化,似乎在“锦上添花”之前,省略了一个过程。即如去向挥汗如雨而又食不果腹的人们宣扬拯救大熊猫,实在徒劳,却又责之以毫无爱心,悲悲乎唯己欲拯救苍生,环顾四周,连苍生在哪里还没发现。苍生是天狗欲食之明月哉?所以,前些年被吃掉的所谓希望工程,倒是人间的天狗吃月亮。荣幸之至,这一次是真的,决非狼来了。

  洋节日的流行,例如圣诞节,颇令人慨叹生活水准俨然提高,因为这不是关于“吃”的节日。能超越“吃”的层面,不能说不够进步,但参照法国之喜欢浪漫而又高品质,居然屈服于粗糙的麦当劳,似乎有所悖逆。盖法兰西在全世界跨世纪之初偏有所倒退不成?此言近于“言必称希腊”,但古人有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才疏学浅如我者流,何妨一攻?如果有识之士愿意屈就下问,即可脏一下尊眼发现,项羽不愿过的“江东”,很多人实不知圣诞节为何物。如果有好心情去统计一下他们的人数,就大可不必劳神少数人喜欢过的洋节日要瓦解吃的节日,因为那大多数正“低级地”和法国人一样,很想吃一点和肚子有关的东西,节日太隆重,有阅历的年长者怀旧一下,那倒是一种铭心刻骨的灾难。那时可原谅他们的无知否?其实他们倒很无知地在和国际接轨,而环顾国内,和吃无关而又花大钱的节日已呈蓬勃之势,早盖过洋人。所以,典礼式的节日气氛,还是等等再说。等到“江东”那些人,特别是他们的孩子,早上起来不只庆幸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不再因为没有可吃可玩的东西而将隆重视为凄凉和残忍的时候,节日就不太劳驾有使命感的人士来拯救了。

  我有时候对“孔圣人”稍有微词,他一边叫人“非礼勿视”,一边参见王后倒也很俗人一般地偷窥。但而今在某一点上证明着他的远见:食色性也。照汉语的特质,善于引申和设喻,将一切非吃之物全以吃而论之,这就创造性地发明了一个词:秀色可餐。也就创造性地将中国之饮食文化与西方之性文化巧妙地结合,并且远远超越西洋。其他的那些秀色被餐,因为大多属“肉食者”之谋,太让没见识的人等相形见绌,为面子起见,暂且省略。单就这非肉食者能一睹为快的车展,车模目前已高歌猛进到上半身全裸的境界。细加审视,餐色者已很从容,决非昔日之委琐神情;被餐者也很端庄,可能是胸前还象征性的用色彩画了一件“天衣”。每每拍起照来,那风采不可谓不自豪。这令我很大不敬地老是要去想想街上的引车卖浆者流和拣垃圾的儿童(没办法,因为自己也有孩子,只能联想这么远,鼠目寸光),他们赤裸上身,小孩则可能赤裸全身,由于长期无缘于“沐浴”,所以倒也很自然地穿着象征性的“天衣”。而此时,旁观的人,观的神情很正常,或许还要惊讶他们的存在;被观的,更加木然,生命已冰冷,毫无知觉。用这样的手法去看那奄奄一息却还未死的民工女被很从容地清扫入殡仪馆,大概也用不着心生怜悯,虽然她还流着泪。天下的“祥林嫂”很多,虽然她们也可能变成“红嫂”,那就等她们变了再说。现在我们要救的,是节日的气氛,它和月亮一样美,以供博雅者赏月之需。

2006-06-18 21:34:47
引用并回复
乐园成也 ?2006-06-26 05:37:23?? 引用并回复


拯救也是对历史负责,提一下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乐园成也北美枫文集
魏晋风度 ?2006-06-26 07:07:31?? 谢谢 引用并回复


乐园成也 写到:
拯救也是对历史负责,提一下


问好!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魏晋风度北美枫文集
现代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