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王君明

???甘肃天水

?????38?

?????2007-04-03

???传媒

?????发送私人留言

?????发送电子邮件

查找王君明发表的所有帖子

???虚拟网络 真实生活

古韵新音
散文游记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传承经典与否定经典

  近几年来,时不时会在文学论坛(甚至在相对严肃的文学报刊)引发关于经典文学作品是否堪称经典的讨论与争鸣。其中最吸引眼球者,当数彻底否定诸如中国古典四大小说名著的各种论述,以作秀、篡改、戏说为能事,将古典名著搬上荧屏者;否定作为民族脊梁的鲁迅先生,甚至企图全面颠覆巴金、茅盾、冰心等现代作家的作品等等。持否定论者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早已经时过境迁,不足以成为代表中国小说创作之经典;鲁迅、巴金、老舍、冰心等现代文学的大师,其作品也不过是一时之作,所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于今并不能代表具有普遍意义的文学精神,甚至连文笔也都不过尔尔,遑论其它。更有甚者,彻底否定经典的存在,全面否定中国传统诗词格律的艺术性,似乎否定者自身早已可以代替经典而成为经典的化身,从而达到颠覆经典、自我作秀的目的。

  那么,在探讨何以吹来否定经典之风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介定一下经典的涵义。什么是经典呢?经典的传统诠释,至少应当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其二,某一领域的根本性著作;其三,著作具有权威性。可见,经典的这三重内涵与外延,就是经典所必须具备的三重特质。即但凡经典,必须由传统演化而来,必须经过漫漫岁月长河涤荡之后的产生的权威,而其表现大多以著作的形式代代流传,并且不断获得更广、更大范围的认可与感动,这必然涉及到文艺美学当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命题:审美通感。

  以如此标准审视我国的古典文学、现代文学,就不难发现经典所潜藏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作家可谓灿若群星,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而极其宝贵的经典作品。譬如,《诗经》中款款走来、喃喃歌唱的窈窕女子;诸子百家散文中分不清蝴蝶和庄周的庄老先生,替牛着想不忍其“觳觫”而建议“以羊易之”最终陷入矛盾的孟子,看见“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而不禁大哭的墨子,……那是一个多么既崇尚文采、而又说理透彻的时代,是百家争鸣、各述己见、激荡相生的思想盛世;魏晋之际,陶渊明先生的东篱之菊,不知道涵养了多少代感同身受的文人士子,那一丛东篱黄菊,一直生长在渴望人格独立自由、精神境界畅游的知识分子心中;南北朝时期,秀骨清像的画风,飘逸不羁的书风,北朝民歌之豪宕,南朝小唱之清雅,无不至今还在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唐帝国兼容并蓄的博大胸襟,把我们带入一个空前绝后的审美体验当中,飘逸的李白,沉郁的杜甫,清新的王维,如谜语一样迷离而惆怅的李商隐,……他们的深情吟唱,既有想象丰富的雄奇之作,亦有情感细腻的纤秀篇章,……宋词,元曲,明清散文小说,这些经典诗文千古传颂,他们创造了汉语言绵延不绝的美学理想,让华夏子孙在世界民族之林引以为豪。

  从这个清晰的演变过程中,我们发现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的全部秘密:经典的传承或者传承经典,都要走过一条审美体验的通感之旅,将我们日常的审美经验转化为感人至深的审美体验。这个过程,甚至带有神性的光辉。我们都知道,宋词又叫长短句,是对于唐诗的继承和发展;元曲则是对宋词作为表演艺术(演唱)的更进一步演变,最终使之走上包含综合艺术门类的舞台;明清小说,则是对元杂剧进行的大面积再创新,并最终产生了集诗、歌、赋于一身的章回小说新样式,四大古典名著由此横空出世。一部《红楼梦》石破天惊,成为独立的“红学”贯穿了整个二十世纪,至今为众多学者津津乐道,这在文学史当中并不多见。

  经典的传承可谓势不可挡。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当下一些颇为走红(走红一词,在这里是要强调笔者对其“走红”的不屑态度)的写作者,却以全然无知的姿态和无与伦比的傲慢,对经典作品、经典作家信口雌黄,大放厥词。于是,走红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来自于文学之外的种种因素。究其原委,我大约将其归纳为如下几点:

  首先,由于对经典的阅读、理解不胜了了,因而产生了经典虚无主义的判断;其次,个性生活感受的局限性和审美判断的广泛性之间产生巨大反差,一些初学者浅尝辄止,离开传统说传统,面对文学经典,应有的敬畏感丧失殆尽;第三,急于求成和浮躁世相一拍即合,最终以传播媒体的抢夺眼球共同促成了潜规则之下的游戏,经典的尊严无从谈起;第四,文学艺术的快餐式消费成为快节奏背景下的新生风景,传统和经典的结合几率大打折扣。等等。
  
  正是这方方面面的相互作用,最终促成了一出又一出否定经典、恶意炒作的闹剧。2008年6月30日的《新晚报》刊登了对作家王蒙的访谈。王蒙说:“近期我在网络的浏览中,发现很多年轻人的写作是没有昨天的写作,有前天,有今天,有明天,但最容易被否定的就是昨天。现在有个很有趣味的讨论:冰心的文学能不能要。小学课文里选的是她的《小桔灯》,有人说这只是出于这篇散文适合小学生阅读,但她的《寄小读者》系列、新诗《春水》系列和她对泰戈尔、纪伯伦等人诗歌的翻译是无与伦比的,因此在她95岁高龄时,黎巴嫩的总统还为她颁奖,我不知道评价她的人是怎样想的。到21世纪末,还有人搭理我们吗?这是不好说的。”

  显而易见,王蒙先生的忧虑,正是基于对否定经典的忧虑。“没有昨天的写作”,就是没有传承的写作,换言之,一些年轻人否定冰心这样的现代文学大师,其根源就是大量阅读的缺失。在他还没有体悟到美好的事物之前,就率性地发出感性的否定声音,这是非常可怕的判断认知方式。这种风气一旦成为气候,则会开目空一切之先河,给文学艺术的审美传承带来价值判断的灾难。

  这不是危言耸听。譬如“爆发户”一样的某某,就名列今年文学创作收入的前茅。而他放肆的言论,又通过时尚、快捷的互联网四处传播:丰厚的收入,无知的论断,在这里形成了新的悖论——毫无疑问,这个悖论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市场效应。这种状况,如果不能从大众角度消除消极的影响,文学经典的尊严将受到严重挑战。

  但无论如何,流行的,不见得就是最好的。有人会反驳:不好的怎么会流行呢?对此,我想借用赫尔岺的回答:

  赫尔岺随女友去听音乐,未听一半,就打嗑睡,女友怪他,他说:这样怪异、低级的东西,有什么好听。女友一听,很生气:你懂什么,自己没有音乐细胞,怪音乐。她说:这是流行音乐,现在正流行呢。赫尔岺也火了,他说:流行就好吗,流行性感冒也好吗?
  
  很显然,离开传统说传统,否定经典谈经典,不仅是严重错误的,而且是不合审美通感的艺术规律的。一切经典,都汇聚了民族的情感秘密,其实是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史。只有敬重经典,汲取经典的营养,与时代共舞,我们才有可能步步接近文学审美的神圣殿堂,创造出经久弥新的不朽篇章。

                 2009年元旦于两可斋

2009-01-13 05:42:27
引用并回复
李有明 ?2009-01-13 11:58:36?? 引用并回复


问好,学习,应该有机的结合最好!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李有明北美枫文集
王君明 ?2009-01-16 04:57:58?? 引用并回复


李有明 写到:
问好,学习,应该有机的结合最好!


谢兄,拜年!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王君明北美枫文集
白水 ?2009-01-16 12:49:12?? 引用并回复


流行就好吗,流行性感冒也好吗?


哈, 经典 Very Happy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白水北美枫文集
冰清 ?2009-01-17 05:25:49?? 引用并回复


君明,一篇有见解,论述精当的好文章。读后,深深为你泉涌的文思和激情所感动。

据说,为克服当今“文化贫血”,让青少年吸入足够的经典“正餐”营养,我国教育部在颁布的新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中小学课外必读30种文学名著。美国教育机构也向中学生推荐世界各国及本民族的优秀经典书目,并明文规定这些书目“数十年不变,且必须参加相关内容考试”。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冰清北美枫文集
王君明 ?2009-01-22 15:36:04?? 引用并回复


谢白水兄,冰清兄鼓励,春节将至,恭祝春节愉快!

_________________
阅览成员资料     王君明北美枫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