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枫文集

时东兵

???中国上海

?????991?

?????2006-12-23

???教师

???创作

?????发送私人留言

查找时东兵发表的所有帖子

现代诗歌
小说故事
评论鉴赏 Reviews
散文游记
谈古论今
发表新帖   回复帖子
指点江山系列之三:大学,怎么啦?

指点江山系列之三:



大学,怎么啦?



近些年来,我国高校出现了许多令人深思的问题,不妨将一些信息作一下链接:

不久前,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与上海师范大学共同举办的“2007国际儒学论坛”上,对中国大学的弊端进行了激烈地批评。

一位曾在北大任教的耶鲁大学斯特恩斯教授,在网络上贴了一封致北大学子的公开信,披露了北大学生论文剽窃行为。

据报载,大学生刚毕业便拿着本科文凭“回炉”读技校,已不是个别现象,不可思议的事情,竟也成了事实。

学术批评网统计,几乎所有著名的国内高校,传出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这种学术腐败包括权学交易、钱学交易、学色交易、学术不端(包括剽窃、数据造假、抄袭、注水) 等。

某新闻媒体报道,刚刚结束的大学教学评估,引起了许多深层次的思考,高校的教学评估相当程度上说,带有权宜之计、阶段性突击的意味。

这种种现象及问题的背后,究竟有什么原因?

还是从办大学的理念(“大学之道”)和大学承担的使命说起。

“大学之道”究其实质,是大学究竟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学生学什么的问题;是教师究竟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把学生培养成一个有完善人格的人,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树立起这样的办大学理念,才能真正认识到大学最重要的应该是学生,有了学生的需要才有教授。许多学生在中学期间,目标十分明确,考上一所名牌大学,有了目标就有了前进动力(中学围着大学入学率转,现行的高考体制,中学很难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樊篱,另案讨论),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业。可是一旦进入大学,便失去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这时,学生考虑最多的是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可就业市场反馈的信息是,用人单位需要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大学里没有学或很少有锻炼的机会,而学的东西社会又不需要,这让许多学生不知所措,因而出现了另一种“围城”景观,象牙塔外的学子拼命往里挤,而里面的学子又奋力跳出去,在社会上参加各类技能培训。

大学里许多专业设置陈旧,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教材更新迟缓,内容大多陈芝麻烂谷子,课堂教学又忽视了创造性方法教育,学生掌握的那些死公式、旧定律,只能是赵括用来纸上谈兵,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教师呢,囿于教师职称的评审,无暇顾及究竟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他们更多时间用于接项目、做咨询、搞科研、炮制论文,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升至教授,进而改善自己的生活,过着既光鲜体面又轻松潇洒的日子,为了实现个人的奋斗目标,急功近利荒废学术的有之,不择手段损人利己的有之,更有甚者弄虚作假铤而走险,这种造假还表现在官本位现象,即评审的时候,只要是校长或院长,职称就很容易通过,即使他的专业水平还远不够条件(再看看一些高官,手里拿的博士学位、高级职称,有多少是货真价实的!)。而教学环节中,经常出现随意调课甚至停课、教学法研究长期搁置、试题库形同虚设(竟然出现上下两个学期考相同试卷的情况)、实习基地建设无法落实等众多问题,长期以来得不到解决,大学教育的质量,成了年年讲月月喊天天叫的难题。

这些年来,莘莘学子渴望进入大学,尤其是名牌大学深造的强烈愿望,促使我国高校年年扩大招生规模,而大学教师队伍、图书信息、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硬件及设施,显得相对供给不足,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软件建设上,更是严重滞后。在学校发展目标上,各大学相互攀比,竞向提出办成综合型大学,专业设置片面追求大而全,“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只要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头脑一热办起新专业,工科院校办音乐,理科院校办电影,大学像是养鸡场,好不热闹。结果是,表面看来一片繁荣景象,实际上分散了学校有限的资源,传统的优势专业得不到强化,新上的专业,因学校没有相应的人才储备、缺乏底蕴而步履惟艰,正常的教学秩序都很难维持,严重拖了学校发展的后腿。这种争规模、铺摊子、搞合并的办超市思路,显然同办大学风马牛不向及,其后果必然招致教学质量整体严重滑坡,这已是不争的事实。

“成功的大学将是以学生为中心、以知识为基础、以教育为中心、研究为推动力的大学。新型美国大学的明显特点将依然是广义上的教育责任。这不仅仅包括现有知识的传播,还包括通过新研究和新发现创造新知识。世界一流的学者将需要高超的选择能力和学科之间的巨大的相互作用。但是这种学术成就的追求应在学生为中心的背景下进行,同时具有清晰的教育目标、课程目的的精确描述、准确定义的专业技术和产生教育成果的新方法。” (摘自《创造未来:美国大学的作用》[美]弗兰克·罗德斯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而国内许多高校并没有搞清楚“大学之道”——培养人的基本理念,甚至“大学产业化”的论调甚嚣尘上,我国大学的发展严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

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试图用教学评估来解决教学质量下滑的问题,其效果更多体现在走走形式的象征意味上,而且还会引起其它负面效果。政府办学,政府评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客观性和开放性不够,评估应该有社会的中间机构来做,这样更加具有中立性、客观性。此次教学评估是自上而下进行的,政府事先确定好评估方案及其指标体系,各大学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规定动作,为了争取到优秀的结果,很有可能弄虚作假,而且这种固定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抹杀了各个大学的办学特色,如若这样,全国就办一所中国大学即可,岂不更简单!大学教学质量的检查与督导,应该是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考察诊断其定位、发展目标及现实性与可能性,从而提出诊断意见和改进的建议,这样的评估,才有明显的针对性和开放性。

不久前,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来到中国政法大学,作了这样的演讲:

我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后来成为一名开发舰船核动力的工程师。记得和平使用核能之父的海军上将海曼·黎柯夫对我面试时,问我的毕业成绩,我回答,在820名毕业生中,我排名52。他并没有表示欣赏,而是厉声问道:“你一直都在竭尽全力吗?”我犹豫了一下,终于承认“并没有一直都在竭尽全力”,他问我为什么,然后背对着我,结束了面试。我得到了那份工作,但黎柯夫将军的问题我一直没有忘记。我希望你们也总问问自己:“为什么不竭尽全力?”

在关系到教育、腐败等国计民生的重大事情上,我们“为什么不竭尽全力?”

大学如果堕落了,危及民族的未来!



欢迎光临时东兵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46222181

2008-01-06 15:05:13
引用并回复
散文诗 Poetry in Prose
洛夫專欄  Lo Fu's Poetry Column
诗评人 Poetry Critic
中外华文诗歌联赛 Poetry Competition
名家综述 Expert Revi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