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盡誅宦官
| 事件經過:
中平六年(189)七月,大將軍何進從中軍校尉袁紹之議,欲盡誅宦官,先請何太後盡罷中常侍以下諸宦官職,改以郎官補替。太後不聽。何進出身貧寒,以外戚新貴,素來敬憚宦官,雖外負盛名,遇事卻不敢决斷,故其事久不能决。袁紹又建議何進召四方猛將豪傑進京,以脅迫太後同意。何進采納,於是召前將軍董卓進京。主簿陳琳、侍御史鄭泰、尚書盧植等人都勸諫何進不要召外兵進京,認為何進身居要職,手握重兵,要誅殺宦官,衹要當機立斷即可,不必招進外兵,而且董卓進京必為禍亂,何進不聽。八月,何進入宮面見何太後,請盡誅諸宦官。中常侍張讓、段珪等使人偷聽,盡知其謀。於是,張讓等宦官先發製人,矯何太後詔召何進入宮,立即將其殺掉。何進部將吳匡等在宮門外聞聽何進被殺,遂與虎賁中郎將袁術等斫宮門而入,又縱火燒南宮宮門。袁紹亦引兵入宮,殺宦官趙忠等。張讓、段珪等劫持少帝,太後及陳留王劉協倉皇出逃。袁紹等關閉宮門,大殺宦官,死者二千餘人。東漢以來猖獗近百年的宦官集團遂告復滅。張讓、段珪劫持少帝等逃至小平津(古津渡名。在今河南孟津東北,為古代黃河重要渡口),在河南中部掾閔貢逼迫下,投水自盡。少帝出逃時,隨行的衹有數十人,後尚書盧植等連夜逐螢光南行,欲返還洛陽皇宮。後得百姓車馬,纔得乘騎南還,一路不斷有公卿前來護駕。至天明,剛剛到達洛陽的董卓聞訊前來迎接,於是少帝平安回宮,皇宮之內一場大亂方告結束。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