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蘇聯宣佈對日作戰。次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各省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軍事

日期: 1945年   八月8日

地點: 東北

參與者: 蘇聯

事件經過:

  8月8日,蘇聯宣佈對日作戰。次日,蘇軍進入中國東北各省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個劃時代的會議在剋裏米亞的雅爾塔舉行。這是蘇、美、英三國首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舉行的一次最重要的會議,包括8次首腦全體會議、4次工作午餐或晚餐、多次外長會議。
  
  1945年2月5日下午4時15分,第一次全體會議在美國總統羅斯福下榻的利瓦吉亞宮舉行。大廳中間,擺放了一張圓桌,三國代表圍着桌子坐下。出席會議的三方代表一共23人。
  
  蘇、美、英三國代表團都帶着各自明確的目標來到雅爾塔。斯大林有三大目標,其中之一就是想取得沙皇俄國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戰爭中在遠東失去的領土和特權。羅斯福到雅爾塔來的一個主要目的,是想把斯大林在德黑蘭許下的諾言確定下來。斯大林在德黑蘭許諾,歐洲戰爭勝利後,一旦他能夠集結軍隊,蘇聯將立刻參加對日作戰。1944年10月,丘吉爾訪問莫斯科時曾就蘇聯對日作戰的大致時間和規模同斯大林進行了商談,但沒有解决蘇聯出兵的條件問題。同年12月,斯大林對美國駐蘇大使哈裏曼談起了他要在遠東獲取的利益。哈裏曼把斯大林的意圖報告了羅斯福。所以,羅斯福來雅爾塔之前就已經知道了斯大林出兵的大致條件,他打算答應斯大林的要求。因為,羅斯福心裏非常清楚,蘇聯出兵作戰對縮短日本投降的時間是必不可少的。
  
  一天傍晚,斯大林同羅斯福來到海邊散步。羅斯福的腿腳一直不方便,常常離不開輪椅。來到雅爾塔的時候,精神不佳,身心疲憊。此時,羅斯福正坐在輪椅上。兩人邊走邊談,從打敗納粹德國一直談到遠東問題。羅斯福停下輪椅,轉身對斯大林說:“要打敗日本,光靠美國還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時間,需要50萬人付出生命,但是,如果蘇聯出兵,那將大大加速日本滅亡的日子。”說到這裏,羅斯福仿佛看到了塞班島的慘烈場面。
  
  斯大林同意羅斯福的建議,但又補充說:“蘇聯要有條件才能承諾這個作戰任務。”
  
  傍晚時分,雅爾塔的沙皇宮殿在晚霞的照射下顯得分外美麗。海水、山色,還有雲朵、彩霞,這時已經融為一體了,來這裏的人們都禁不住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時的利瓦吉亞宮確實顯得太漂亮了,以至於羅斯福對斯大林說:“我想在退休之後,用個人的名義把它買下來。”斯大林笑着回答說:“不談這個問題。”可惜,羅斯福在退休之前就去世了。
  
  至於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除了千島群島外,斯大林還要求日本歸還它從沙俄手中奪走的其他權利。這些要求基本上符合開羅會議精神,所以,羅斯福也就沒有提出什麽反對意見。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羅斯福、丘吉爾和蔣介石在埃及首都開羅近郊的美納飯店舉行會議,這就是開羅會議。三國領導人就中國問題進行了商談。蔣介石在會上提出,戰後日本對中國的賠償,一部分可以用實物支付。戰爭期間,日本在中國創辦了很多工廠,這些工廠的機器設備,包括戰艦、商船和鐵路車輛等,可以移交給中國。美中雙方商定:日本從中國奪走的東北各省,包括遼東半島,以及旅順、大連在內必須歸還中國。為了利於戰後中美合作,蔣介石嚮羅斯福聲明,他準備把旅順交給中美兩國共同使用。12月1日,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其中提到:我三大盟國此次進行戰爭之目的,在於製止及懲罰日本之侵略。三國决不為自身圖利,也無擴張領土之意。三國之宗旨是剝奪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在太平洋所奪取或占領之一切島嶼,使日本把所竊取的中國領土,例如滿洲、臺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
  
  到了1943年下半年,美軍在亞太地區同日軍作戰快兩年了。美國人深感勢單力薄,僅憑自己的力量難以在短期內打敗日本。所以,美國迫切希望蘇聯出兵。這年秋天,莫斯科蘇美英三國外長會議前夕,美國軍事使團團長迪恩接到參謀長聯席會議的指令:俄國在粉碎德國後如能投入對日作戰,這對美英兩國以最小的損失,更快、更徹底地擊潰日本有重要的意義,而他的主要任務就是“確保蘇聯參加對日作戰。”10月 30日,即莫斯科外長會議閉幕的當天,斯大林在剋裏姆林宮設宴招待與會代表。宴會上,斯大林委托赫爾秘密轉告羅斯福說:“在盟國打敗德國以後,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當時,斯大林並沒有提到出兵的交換條件。
  
  1944年12月14日,羅斯福讓哈裏曼與斯大林商談蘇聯參加對日作戰的問題。此時的斯大林已經不再含蓄了,而是直言不諱地提出了蘇聯出兵的條件。他拿出一張地圖,他的手從地圖上指嚮東方,對美國大使說:“千島群島和薩哈林島(庫頁島)南部應當歸還蘇聯。”此外,斯大林還想得到大連和旅順的租藉權,以及中東鐵路,並希望維持外蒙古的現狀。
  
  羅斯福就表現出非常誠懇的態度。由於美軍在太平洋逐島作戰中付出了很大傷亡,所以,羅斯福迫切希望蘇聯能夠早日出兵。他對斯大林說,日本現在還有陸軍400多萬人,海軍有120萬人,6艘戰列艦,4艘航空母艦,飛機3000架;美軍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有160多萬人,英軍有60多萬;有飛機6000架,軍艦600多艘。如果這樣打下去的話,盟軍的損失會更大。
  
  斯大林握着煙斗,靜靜地聽羅斯福傾述。他贊同羅斯福的話,“我們可以訂一個出兵的時間表,我看打敗了德國,再有3個月的準備,蘇聯就可以出兵遠東。”同時,斯大林又提出了對日參戰的條件。“如果這些條件不能得到滿足,我們將難以嚮蘇聯人民解釋,為什麽俄國要參加對日作戰。”斯大林繼續說:“如果這些政治條件能得到滿足,人民就會理解這是涉及國傢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將這項决定嚮最高蘇维埃解釋。”
  
  聽了斯大林的話,羅斯福顯得很高興。他對斯大林說:“關於蘇聯在遠東的利益,美國政府會充分考慮的。”羅斯福打算接受對薩哈林島和千島群島的領土要求。至於中國東北,羅斯福告訴斯大林,蔣介石願意使旅順和大連成為自由港。
  
  《蘇、美、英三國關於日本的協定(雅爾塔協定)》主要內容如下:
  
  蘇、美、英三大國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的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1)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以維持。
  
  (2) 由於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的權益須予以恢復,即:
  
  甲、 薩哈林島南部及鄰近一切島嶼須交還蘇聯;
  
  乙、 大連商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蘇聯之租用旅順港為海軍基地也須予以恢復;
  
  丙、 對溝通大連與外界聯繫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中蘇合辦的公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以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的全部主權。
  
  (3)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雅爾塔協定》的達成,最終促成了蘇聯出兵中國東北。蘇聯紅軍的作戰目標是日本關東軍,斯大林的最終目的是要恢復沙俄在1904年日俄戰爭中丟失的侵華權利。真正讓斯大林耿耿於懷的還是1904—1905年日俄戰爭的失敗給俄國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害。斯大林憤懣不平地說:“這一失敗給我們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給我們的國傢留下了污點。我國人民相信擊潰日本、洗雪污點的時間將會到來。我國人民,老一代的人們,等待這一天已經有40年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斯大林首先考慮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如何吸取戰爭初期的教訓,力求保證蘇聯的國傢安全。《雅爾塔協定》的簽訂正是斯大林確保戰後蘇聯遠東安全戰略具體化的體現。斯大林的這種安全戰略是沙皇俄國安全戰略的繼承和發展,其核心的東西就是“以空間換取時間”。   
  
  雅爾塔會議之後,在斯大林面前,曾有兩種方案可供他選擇。要麽接受美英的主張,參加對日作戰;要麽接受日本的請求,扮演調停者的角色,同日本簽訂一項和平與戰後合作的條約。日本曾嚮蘇聯聲明,它準備滿足雅爾塔會議和中蘇條約給予蘇聯的利益。第一種情況需要付出無數士兵的生命,後一種情況則不必流血。但是,斯大林選擇了前者,難道斯大林是好戰分子?
  
  在日本正式投降和遠東戰役結束的當天,斯大林發表了《告蘇聯人民書》,他慷慨陳詞地說:“日本侵略者不僅損害了同盟國中國、美國和英國,而且給我國也造成了嚴重損害。”因此,“我們也有賬和日本人算”。
  
  斯大林列舉了蘇聯應該同日本算些什麽賬,“這些賬中的一件就是日本發動的1904—1905 年的俄日戰爭。1904年2月日俄談判正在進行的時候,日本利用沙皇政府的軟弱,未經正式宣戰就叛賣性地嚮旅順口的俄國分艦隊發動了進攻。” “日本利用沙皇俄國的失敗從俄國奪取了庫頁島南部並在千島群島站穩了腳跟。就這樣,日本封鎖了我國從遠東通嚮大洋的出口,從而封鎖了通嚮蘇聯堪察加和楚科奇各港口的通道。日本的目標顯然是要把我國遠東和俄國分隔開來。”
  
  十月革命勝利後,日本還在英、法、美等國的支持下,嚮蘇聯發動進攻,占領了蘇聯遠東地區, “日本人折磨我國人民並掠奪蘇聯遠東長達四年(1941年起)之久”。斯大林還提到了日本關東軍對蘇聯哈桑湖(張鼓峰)的侵略,以及1939年日軍在哈勒欣河(諾門坎)地區對外蒙古的進攻,其“目的在於突入蘇聯領土,以截斷西伯利亞鐵路幹綫,將遠東和俄國隔離起來。”
  
  但是,真正讓斯大林耿耿於懷的還是1904—1905年日俄戰爭的失敗給俄國帶來的物質和精神上的損害。在那場戰爭中,俄國除了遭到大量人員傷亡外,還蒙受了大約三萬億盧布的物質損失,這還不包括沙俄在旅順和大連的投資。
  
  想到這裏,斯大林憤懣不平地說:“這一失敗給我們留下了痛苦的回憶,給我們的國傢留下了污點。我國人民相信擊潰日本、洗雪污點的時間將會到來。我國人民,老一代的人們,等待這一天已經有40年了。這個時刻終於來到了。”  
  
  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意圖非常明確,那就是消滅日本關東軍,占領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接收中國的旅順和大連,保證蘇聯太平洋艦隊自由出入太平洋。
  
  從1945年2月到7月,蘇聯進行了橫跨亞歐大陸的百萬大運兵行動。蘇聯把如此衆多的兵力、武器及其他作戰物資從9000至12 000公裏外的歐洲戰場迅速調到遠東,又沒有被日軍發現,不能不承認這是一個奇跡。
  
  早在1944年的夏天,白俄羅斯戰役剛剛結束後。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就接到來自莫斯科最高統帥部的一份電報,斯大林告訴華西列夫斯基,他將被派往遠東,指揮那裏的部隊同日本關東軍作戰。
  
  華西列夫斯基出生於1895年,1919年參加蘇聯紅軍,經歷過兩次世界大戰,擔任過連長、營長、團長、總參作戰部長等職務,1943年晉升元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蘇軍的著名統帥,曾兩次榮獲“蘇聯英雄”稱號。
  
  1945年4月下旬,華西列夫斯基開始着手製訂對日作戰計劃。5月初,華西列夫斯基返回莫斯科時,總參謀部正在研遠東問題,總參謀長安東諾夫、作戰部長什捷緬科和洛莫夫為遠東作戰做了大量工作。
  
  總參謀部製訂的計劃得到了大本營的贊賞,斯大林沒有提出反對意見,衹是要求馬利諾夫斯基提前回到莫斯科,目的是準備外貝加爾方面軍的作戰計劃。根據大本營和總參謀部的意圖,馬利諾夫斯基主持製訂了對日作戰計劃。經總參謀部和各方面軍司令員研,最後確定下來。
  
  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意圖非常明確,那就是消滅日本關東軍,占領南庫頁島和千島群島;接收中國的旅順和大連,保證蘇聯太平洋艦隊自由出入太平洋。
  
  然而,蘇聯當時在遠東衹有兩個方面軍的兵力,難以一舉擊敗兵力占優勢的日本關東軍。於是,大本營决定將西綫兵力調往遠東。從1945年2月到7月,蘇聯進行了橫跨亞歐大陸的百萬大運兵行動。
  
  朱可夫元帥在指揮蘇軍進攻柏林的時候,接到了一封來自大本營的電報,要他把在德國境內的第39集團軍、第5集團軍、已經在捷剋斯洛伐剋境內的近衛坦剋第6集團軍、第53集團軍調往國內,做好去遠東作戰的準備。
  
  1945年6月中旬,天氣開始熱起來了。在西綫,儘管對德戰爭已經結束,但戰鬥的痕跡依然存在,被炮火摧毀的建築物隨處可見。
  
  在德國東波美拉尼亞火車站的站臺上,白俄羅斯方面軍第2混成團的官兵忙忙碌碌地登上了火車。不一會兒,隨着一聲汽笛響,火車啓動了。這些官兵們,從國內打到國外,四年沒有回傢了。現在終於從國外回到祖國了,而且是到偉大的首都去讓最高統帥檢閱,他們能不激動嗎!一路上,大傢都在議論不休,有的甚至在談論應該到什麽地方去度假。6月24日,莫斯科開始下雨了。但這絲毫也沒有影響人們的情緒,官兵們深知這次閱兵意義重大。自從紅場建成800年以來,還不曾有過這樣的閱兵。
  
  上午10時,隨着一聲“立正”的口令,樂隊奏起了“光榮啊,俄羅斯人民”的樂麯。檢閱開始了,官兵們排着整齊的方隊,從檢閱臺前走過。首先走過來的是卡纍利阿方面軍的混成團,梅列茨科夫元帥走在隊伍的前面。不久,俄羅斯第3方面軍混成團也走過來了,走在前面的是華西列夫斯基元帥。接下來,馬利諾夫斯基元帥率領的烏剋蘭第2方面軍混成團走到檢閱臺前。最後,由200名士兵組成的方陣嚮檢閱臺走來,他們拿着德軍的旗幟,然後將這些旗幟扔到紅場的地上。有人高呼“烏拉!”,人群中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斯大林站在列寧墓觀禮臺上,看着一排排走過的方陣。經過四年的浴血奮戰,犧牲了無數人的生命,終於換來了這一天。但是,這位最高統帥明白,戰爭並沒有最後停止。一旦檢閱結束,他將一聲令下,這些從眼前走過的生竜活虎的官兵們,不知道又有多少將要長眠在遠東異國的土地上。想到這裏,斯大林的視綫模糊了,眼淚和雨水交織在一起。
  
  閱兵後的第二天,第43集團軍司令阿法納西·帕夫蘭季耶維奇·別洛鮑羅多夫上將走進總參謀部。這時,剋裏姆林宮的大鐘正好敲了十二下。
  
  在白俄羅斯戰役中,別洛鮑羅多夫接替戈盧別夫擔任了第43集團軍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對這位將軍有很好的印象:“別洛鮑羅多夫走過了光榮的戰鬥道路,是一個有名的勇敢堅定的軍事首長。……在白俄羅斯戰役過程中,儘管戰鬥情況十分復雜,別洛鮑羅多夫這位年輕的集團軍司令十分巧妙地指揮了集團軍部隊。他所定下的、嚮我們報告的突破决心,經我們實地檢查證明是完全正確的,不需要作任何重大修改。” 因此,華西列夫斯基在給最高統帥斯大林的一份報告中寫道:“第43集團軍新任司令別洛鮑羅多夫給我留下良好的印象”。
  
  所以,華西列夫斯基在考慮遠東作戰人選時,自然不會忘記他的這位部下,而且別洛鮑羅多夫也給斯大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總參謀長安東諾夫大將和別洛鮑羅多夫以前並不認識,見別洛鮑羅多夫走進他的辦公室,便對別洛鮑羅多夫說:“你將到遠東去一趟。”
  
  別洛鮑羅多夫是西伯利亞人,曾在後貝加爾、阿穆爾河(黑竜江)沿岸地區和濱海邊區服過役,作為阿穆爾河沿岸第2步兵師的一員,受布留赫爾元帥指揮,在那些地方打過白匪。1941年10月,別洛鮑羅多夫率第78步兵師奔赴莫斯科前綫,參加莫斯科保衛戰。一晃就是三年半。現在,他又要回去了,這對別洛鮑羅多夫來說,當然是一件高興的事。根據最高統帥部的命令,他被任命為紅旗第1集團軍司令,編入濱海集團軍群,駐紮在中蘇邊界的興凱湖地域。這個集團軍群是兩個月前纔組建的,由麥列茨科夫元帥指揮,他原是卡纍利阿方面軍司令。
  
  調往遠東的部隊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就是說要符合遠東作戰任務的需要,並根據其作戰經驗和素質來確定該調往哪個地區。關於這一點,什傑緬科這樣說道:“最高統帥命令總參謀部加強外貝加爾方面軍、遠東方面軍以及濱海集群的司令部和高級指揮人員,派去更多的是在對希特勒的作戰中受過鍛煉、而最好又曾在遠東服役過的人員。同時最高統帥還吩咐在計劃部隊的調動時,首先應把在近似遠東的條件下作過戰的集團軍和兵團調往遠東。”  看來,別洛鮑羅多夫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之一。所以,安東諾夫對別洛鮑羅多夫說:“那地方您熟悉。”
  
  這時,華西列夫斯基走了進來,他問安東諾夫:“命令宣佈了嗎?”“已經宣佈了。”安東諾夫回答說。
  
  “就這樣吧,等我們把日本帝國主義打垮了您再休假。斯大林同志吩咐,要挑選一些既有作戰經驗又熟悉那些地方的人到那裏去,而您恰巧是西伯利亞人。”華西列夫斯基很抱歉地對別洛鮑羅多夫說。
  
  接受命令後,別洛鮑羅多夫馬上問道:“什麽時候出發?”
  
  “全都準備好了,明天就可以動身。”安東諾夫回答道。
  
  同時被編入濱海集團軍群的部隊,除了紅旗第1集團軍外,還有剋雷洛夫將軍指揮的第5集團軍,原來屬於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奇斯佳科夫將軍指揮的第25集團軍,原來屬於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紮赫瓦塔耶夫將軍指揮的第35集團軍。
  
  從總參謀部回來後,別洛鮑羅多夫從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所屬的第43集團軍司令部和指揮員中挑選了一些他熟悉的同志充實到紅旗第1集團軍。
  
  6月25日,別洛鮑羅多夫和奇斯佳科夫登上了飛往遠東的飛機。同機的還有其他各集團軍的司令員。
  
  飛機呼嘯着穿入天空,徑直嚮東飛去。幾小時後,在機翼下方出現了一條藍色的綬帶,那便是安加拉河,伊爾庫茨剋就位於這條河的沿岸。這個地方對別洛鮑羅多夫來說,太熟悉不過了,那就是可愛的故鄉,別洛鮑羅多夫在那裏度過了金色的童年。
  
  飛機很快穿過伊爾庫次剋,繼續沿着阿穆爾河嚮東飛行,然後拐了個彎,嚮東南飛去。在穿過哈巴羅夫斯剋(伯力)後,又嚮南急轉,沿着鐵路飛嚮符拉迪沃斯托剋(海參崴)。最後,飛機降落在蘇聯遠東城市——烏蘇裏斯剋市。
  
  還在東普魯士戰役剛剛結束的時候,第39集團軍就接到了調往遠東的命令。4月30日,司令員柳德尼科夫上將率領集團軍踏上新的徵程,經莫斯科轉運到後貝加爾地區。這個部隊擅長突破敵軍的防禦工事,後來擔負了突破海倫—阿爾山築壘地域以及配合第 34集團軍突破海拉爾築壘地域的任務。
  
  還有,剋拉夫欽科上將指揮的近衛坦剋第6集團軍,馬納加羅上將指揮的第53集團軍也相繼從捷剋斯洛伐剋調到後貝加爾,它們將要在山地和平原地帶作戰。
  
  在指揮官的人選上,斯大林非常慎重,他幾乎把蘇軍優秀的高級將領都派到了遠東,其中有三位元帥,即華西列夫斯基、馬利諾夫斯基和麥列茨科夫。
  
  麥列茨科夫元帥是列寧格勒保衛戰的英雄。1943年1月,在突破列寧格勒德軍封鎖綫時,他指揮的部隊在第聶伯河東岸同德軍進行了激烈的戰鬥,並終於突破了德軍的封鎖。斯大林對他的評價是:“機警的雅羅斯拉夫人,是有辦法打敗日本人的,因為他在森林地區作戰和突破築壘地域是很有經驗的。” 從蘇聯東部的濱海嚮中國滿洲進攻,需要越過一大片原始森林,麥列茨科夫當然是最合適的人選。馬利諾夫斯基是蘇軍最著名的將領之一。在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中,他指揮的坦剋兵成功地阻擊了企圖救援被圍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軍的曼斯丁軍團,並且把他們打得大敗,然後乘勝追擊,一直越過北高加索大草原。他指揮蘇聯紅軍,從伏爾加河打到多瑙河,先後解放了羅馬尼亞和匈牙利的首都。
  
  沙俄修建西伯利亞鐵路,為的是侵略中國東北。幾十年後,它成了蘇聯運兵的大動脈。百萬大軍的調動,全靠這一條單軌鐵路。而且,部隊的調動是在極其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要做到這一點很不容易,特別是蘇聯遠東地區的鐵路距邊境綫最近處僅三公裏,日本關東軍在邊境上完全可以看到鐵路綫上的運輸情況。但是,日軍對蘇軍調運車輛的估算還不到實際數量的一半。蘇聯把如此衆多的兵力、武器及其他作戰物資從9 000至12 000公裏外的歐洲戰場迅速調到遠東,又沒有被日軍發現,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跡。
  
  蘇軍的調動,幾乎動用了所有的運輸工具。1945年5月至8月,嚮遠東濱海地區和外貝加爾運去了136 000節車皮的部隊和作戰物資。4月到9月,共發出火車1692列。其中,運送步兵有502列,運送炮兵為261列,運送坦剋兵為250列,運送工程兵和其他部隊為670列。在調運高峰的6月和7月,每天晚上發出的火車平均為26列。
  
  運輸距離也是相當遠的。從布拉戈維申斯剋到濱海省有1500公裏,部隊還要行軍250至500公裏。5月到7月,在西伯利亞、外貝加爾和濱海地區的鐵路上,來往的蘇軍就達100萬人。
  
  各路大軍在喬巴山會合,然後嚮展開地域前進。從卡雷姆斯卡亞到喬巴山的鐵路是單軌,無法保證正常的車流量。因此,部隊往往要靠兩條腿走很長的路。機械化牽引的炮兵部隊和機械化兵團在赤塔和卡雷姆斯卡亞下車後,還要行軍600至1200公裏,即使從喬巴山到蒙古邊界也要走250到300公裏的路。
  
  從西綫調到遠東的蘇軍有三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一個坦剋集團軍,共12個軍,39個師,75 萬人,使蘇軍在這個地區的兵力增加了一倍。到1945年8月,蘇軍在遠東共展開了11個合成集團軍、兩個戰役集群、1個坦剋集團軍、3個航空軍集團和3個防空軍集團、4個獨立航空兵軍。總兵力為1 577 700人,26137門火炮,5556輛坦剋,3446架飛機。此外,還有太平洋艦隊、阿穆爾地區艦隊。
  
  在部隊調運的同時,還展開了大量作戰物資的運送工作。鐵路工人和民工不分晝夜地在搶修鐵路,蘇軍從道路兵部隊抽調了兩個公路橋梁營和兩個公路建築營來支援。
  
  第39集團軍在沒有鐵道兵修路的情況下,就將工程兵抽調上來,而且還動員中國老百姓幫忙,修復了哈隆—阿爾山—兆安的綫路。在中國老百姓的幫助下,總共修復和改軌2623公裏,修復大、中型橋梁39座,小型橋梁60座,隧道5條。
  
  在後勤保障方面,蘇軍建立了200多座大型倉庫、若幹個野戰醫院,還有油庫,儲備的物資足以供150多萬人使用。
  
  為了達到進攻的突然性,蘇軍不僅采取了嚴格的保密措施,而且還采取了一些迷惑日軍的行動。 “我們所有的調動,都是用演習的命令下達的。邊防部隊仍然在按原計劃巡邏。當地駐軍也在正常休假。邊防部隊仍然像往常一樣割草,並且有意在日本哨兵看得見的地方曬幹草。”安東諾夫在嚮斯大林介紹部隊調動情況時說。
  
  “邊境上的居民怎麽樣呢?”斯大林關切地問道。
  
  “還沒有撤走,但已經作好了準備,衹要兩天時間就可以全部撤走。”安東諾夫很有把握地回答了斯大林的提問。
  
  “很好。”斯大林滿意地點點頭。 安東諾夫接着說:“所有的坦剋、汽車、火炮全部進入了地下坑道,上面進行了偽裝。我們還采用了嚴格的無綫電控製,新到的部隊一律不準使用電臺。”
  
  為了麻痹日軍的情報機構,蘇軍指揮部不讓部隊進入居民區,也不要同居民接觸,並且禁止做飯和砍伐樹木。
  
  “到前沿觀察地形的指揮員一律穿士兵服裝,指揮員用的都是化名。” 安東諾夫繼續嚮斯大林介紹說。
  
  根據最高統帥部的安排,派往遠東的三位元帥一律用化名。華西列夫斯基化名瓦西裏耶夫上將,麥列茨科夫改名馬剋西莫夫上將,馬利諾夫斯基成了莫洛佐夫上將。他們前往遠東時,都奉命摘掉了元帥肩章。
  
  其實,華西列夫斯基使用化名和臨時軍銜也不止一次了,為此還鬧出了不少笑話。在西綫作戰時,當佩帶臨時軍銜的華西列夫斯基來到第39集團軍和坦剋第6集團軍時,軍官們感到很睏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發生的事情。當華西列夫斯基下部隊時,部隊官兵們接到的通知,明明是說瓦西裏耶夫上將來視察,而在他們面前的卻是華西列夫斯基元帥佩帶着上將軍銜。有些人站在那兒行軍禮時驚訝得目瞪口呆,以至於放在帽檐邊上的手很長時間都沒有放下來。
  
  蘇軍的作戰方案是:分別從西面的外貝加爾、北面的阿穆爾河和東面的濱海地區等三個方向同時嚮日軍實施嚮心突擊,分割關東軍,將其合圍,然後逐個消滅。戰爭將在150多萬平方公裏的地域上進行,縱深達200至800公裏。
  
  在中蘇邊界的東面,有牡丹江和興凱湖,還有太平嶺、張廣纔嶺和老爺嶺,這三條山脈綿延達400多公裏,猶如一堵天然屏障矗立在中蘇邊界。此外,這裏還生長着大片的原始森林。
  
  在中蘇邊界的北面,有連綿不斷的小興安嶺和廣大的丘陵地帶,還有流經中蘇邊界的黑竜江(蘇聯稱為阿穆爾河)。
  
  在西面的中蒙邊界,有蜿蜒起伏的大興安嶺,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在大興安嶺的南部分佈着浩瀚的沙漠。
  
  根據中國東北的地形分佈,蘇軍在兵力上作了如下配置:
  
  濱海集團軍群,由麥列茨科夫元帥指揮,下轄紅旗第1集團軍、第5集團軍、第25集團軍、第 35集團軍、機械化第10軍、空軍第9集團軍,共60萬人。從中蘇邊境的濱海地區嚮吉林突擊,並會同外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方面軍作戰,粉碎牡丹江地區的日軍,並攻占哈爾濱、長春和朝鮮的清津,這是蘇軍在東部的主要打擊方向。
  
  遠東方面軍,由普爾卡耶夫大將指揮,下轄第15集團軍、紅旗第2集團軍、第16集團軍和空軍第10集團軍,共30萬人。這些部隊原來都集中在遠東地區,沒有經歷過蘇德戰爭的鍛煉。突擊方向是沿黑竜江直指哈爾濱,積極支援後貝加爾方面軍和濱海集團軍群,這是蘇軍次要的打擊方向。 後貝加爾方面軍,由馬利諾夫斯基元帥指揮,下轄近衛坦剋第6集團軍、第39集團軍、第17集團軍、第53集團軍、第36 集團軍、蘇蒙混合騎兵機械化集群和空軍第12集團軍,共60萬人,蘇軍在遠東的唯一的坦剋集團軍配備在這個方面軍。突擊方向有兩個:一是以坦剋集團軍為主,橫越大興安嶺、蒙古大草原和浩瀚的沙漠,插入偽滿“首都”新京(長春)和工業中心瀋陽;二是以機械化集群嚮長城以北推進,直指張傢口、多倫一綫,牽製日本華北方面軍。
  
  日本關東軍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蘇軍竟會將坦剋置於大興安嶺這個方向上。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興安嶺,突然竄出2000多輛坦剋,這會大大地出乎日軍的意料。蘇軍坦剋一旦進入山𠔌,日軍就是想擋也來不及了。外貝加爾方面軍在第一梯隊就佈置了 600多輛T—34型重型坦剋。
  
  6月27日,梅列茨科夫從莫斯科動身前往遠東。同一天,蘇軍總參謀部根據大本營的指示,已嚮遠東各方面軍發出了訓令。29日,梅列茨科夫抵達蘇聯遠東城市伏羅希洛夫(雙城子)。
  
  7月4日,馬利諾夫斯基到達赤塔。第二天,華西列夫斯基也來到赤塔。7月30日,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發出命令,任命華西列夫斯基為遠東蘇軍總司令,負責指揮後貝加爾方面軍、遠東方面軍和濱海集團軍群以及太平洋艦隊。
  
  從8月5日起,濱海集團軍群改稱遠東第1方面軍,遠東方面軍改稱遠東第2方面軍。8月6 日,8月9日,美國分別嚮日本廣島、長崎投放了原子彈。這樣,莫斯科將原定於8月11日發動進攻的時間提前了。8月7日下午4時30分,最高統帥部給華西列夫斯基發來訓令,後貝加爾方面軍、遠東第1、第2方面軍於8月9日開始軍事行動,以完成大本營6月28日規定的任務:後貝加爾方面軍和遠東第1方面軍的地面部隊於8月9日晨越過滿洲邊境;遠東第2方面軍按照遠東總司令的指示行動;太平洋艦隊進入一級戰備,着手布雷。
  
  蘇聯紅軍百萬大軍就要越過中蒙和中蘇邊界了,一場大戰即將拉開帷幕。
   东北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