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苏联宣布对日作战。次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各省

国度: 中国  

朝代: 中国抗日战争

事件类型: 军情

日期: 1945年   8月8日

地点: 东北

参与者: 苏联

事件经过:

  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次日,苏军进入中国东北各省
  
  1945年2月4日至11日,一个划时代的会议在克里米亚的雅尔塔举行。这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举行的一次最重要的会议,包括8次首脑全体会议、4次工作午餐或晚餐、多次外长会议。
  
  1945年2月5日下午4时15分,第一次全体会议在美国总统罗斯福下榻的利瓦吉亚宫举行。大厅中间,摆放了一张圆桌,三国代表围着桌子坐下。出席会议的三方代表一共23人。
  
  苏、美、英三国代表团都带着各自明确的目标来到雅尔塔。斯大林有三大目标,其中之一就是想取得沙皇俄国在1904年至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在远东失去的领土和特权。罗斯福到雅尔塔来的一个主要目的,是想把斯大林在德黑兰许下的诺言确定下来。斯大林在德黑兰许诺,欧洲战争胜利后,一旦他能够集结军队,苏联将立刻参加对日作战。1944年10月,丘吉尔访问莫斯科时曾就苏联对日作战的大致时间和规模同斯大林进行了商谈,但没有解决苏联出兵的条件问题。同年12月,斯大林对美国驻苏大使哈里曼谈起了他要在远东获取的利益。哈里曼把斯大林的意图报告了罗斯福。所以,罗斯福来雅尔塔之前就已经知道了斯大林出兵的大致条件,他打算答应斯大林的要求。因为,罗斯福心里非常清楚,苏联出兵作战对缩短日本投降的时间是必不可少的。
  
  一天傍晚,斯大林同罗斯福来到海边散步。罗斯福的腿脚一直不方便,常常离不开轮椅。来到雅尔塔的时候,精神不佳,身心疲惫。此时,罗斯福正坐在轮椅上。两人边走边谈,从打败纳粹德国一直谈到远东问题。罗斯福停下轮椅,转身对斯大林说:“要打败日本,光靠美国还需要一年半左右的时间,需要50万人付出生命,但是,如果苏联出兵,那将大大加速日本灭亡的日子。”说到这里,罗斯福仿佛看到了塞班岛的惨烈场面。
  
  斯大林同意罗斯福的建议,但又补充说:“苏联要有条件才能承诺这个作战任务。”
  
  傍晚时分,雅尔塔的沙皇宫殿在晚霞的照射下显得分外美丽。海水、色,还有云朵、彩霞,这时已经融为一体了,来这里的人们都禁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此时的利瓦吉亚宫确实显得太漂亮了,以至于罗斯福对斯大林说:“我想在退休之后,用个人的名义把它买下来。”斯大林笑着回答说:“不谈这个问题。”可惜,罗斯福在退休之前就去世了。
  
  至于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除了千岛群岛外,斯大林还要求日本归还它从沙俄手中夺走的其他权利。这些要求基本上符合开罗会议精神,所以,罗斯福也就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在埃及首都开罗近郊的美纳饭店举行会议,这就是开罗会议。三国领导人就中国问题进行了商谈。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战后日本对中国的赔偿,一部分可以用实物支付。战争期间,日本在中国创办了很多工厂,这些工厂的机器设备,包括战舰、商船和铁路车辆等,可以移交给中国。美中双方商定:日本从中国夺走的东北各省,包括辽东半岛,以及旅顺、大连在内必须归还中国。为了利于战后中美合作,蒋介石向罗斯福声明,他准备把旅顺交给中美两国共同使用。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其中提到: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身图利,也无扩张领土之意。三国之宗旨是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取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把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
  
  到了1943年下半年,美军在亚太地区同日军作战快两年了。美国人深感势单力薄,仅凭自己的力量难以在短期内打败日本。所以,美国迫切希望苏联出兵。这年秋天,莫斯科苏美英三国外长会议前夕,美国军事使团团长迪恩接到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指令:俄国在粉碎德国后如能投入对日作战,这对美英两国以最小的损失,更快、更彻底地击溃日本有重要的意义,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确保苏联参加对日作战。”10月 30日,即莫斯科外长会议闭幕的当天,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设宴招待与会代表。宴会上,斯大林委托赫尔秘密转告罗斯福说:“在盟国打败德国以后,苏联将参加对日作战。”当时,斯大林并没有提到出兵的交换条件。
  
  1944年12月14日,罗斯福让哈里曼与斯大林商谈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问题。此时的斯大林已经不再含蓄了,而是直言不讳地提出了苏联出兵的条件。他拿出一张地图,他的手从地图上指向东方,对美国大使说:“千岛群岛和萨哈林岛(库页岛)南部应当归还苏联。”此外,斯大林还想得到大连和旅顺的租借权,以及中东铁路,并希望维持外蒙古的现状。
  
  罗斯福就表现出非常诚恳的态度。由于美军在太平洋逐岛作战中付出了很大伤亡,所以,罗斯福迫切希望苏联能够早日出兵。他对斯大林说,日本现在还有陆军400多万人,海军有120万人,6艘战列舰,4艘航空母舰,飞机3000架;美军在太平洋和东南亚有160多万人,英军有60多万;有飞机6000架,军舰600多艘。如果这样打下去的话,盟军的损失会更大。
  
  斯大林握着烟斗,静静地听罗斯福倾述。他赞同罗斯福的话,“我们可以订一个出兵的时间表,我看打败了德国,再有3个月的准备,苏联就可以出兵远东。”同时,斯大林又提出了对日参战的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不能得到满足,我们将难以向苏联人民解释,为什么俄国要参加对日作战。”斯大林继续说:“如果这些政治条件能得到满足,人民就会理解这是涉及国家的利益,而且非常容易将这项决定向最高苏维埃解释。”
  
  听了斯大林的话,罗斯福显得很高兴。他对斯大林说:“关于苏联在远东的利益,美国政府会充分考虑的。”罗斯福打算接受对萨哈林岛和千岛群岛的领土要求。至于中国东北,罗斯福告诉斯大林,蒋介石愿意使旅顺和大连成为自由港。
  
  《苏、美、英三国关于日本的协定(雅尔塔协定)》主要内容如下:
  
  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在德国投降及欧洲战争结束后的两个月或三个月内苏联将参加同盟国方面对日作战,其条件为:
  
  (1) 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以维持。
  
  (2) 由于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以恢复,即:
  
  甲、 萨哈林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
  
  乙、 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也须予以恢复;
  
  丙、 对沟通大连与外界联系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中苏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以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
  
  (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协定》的达成,最终促成了苏联出兵中国东北。苏联红军的作战目标是日本关东军,斯大林的最终目的是要恢复沙俄在1904年日俄战争中丢失的侵华权利。真正让斯大林耿耿于怀的还是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给俄国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斯大林愤懑不平地说:“这一失败给我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给我们的国家留下了污点。我国人民相信击溃日本、洗雪污点的时间将会到来。我国人民,老一代的人们,等待这一天已经有40年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斯大林首先考虑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何吸取战争初期的教训,力求保证苏联的国家安全。《雅尔塔协定》的签订正是斯大林确保战后苏联远东安全战略具体化的体现。斯大林的这种安全战略是沙皇俄国安全战略的继承和发展,其核心的东西就是“以空间换取时间”。   
  
  雅尔塔会议之后,在斯大林面前,曾有两种方案可供他选择。要么接受美英的主张,参加对日作战;要么接受日本的请求,扮演调停者的角色,同日本签订一项和平与战后合作的条约。日本曾向苏联声明,它准备满足雅尔塔会议和中苏条约给予苏联的利益。第一种情况需要付出无数士兵的生命,后一种情况则不必流血。但是,斯大林选择了前者,难道斯大林是好战分子?
  
  在日本正式投降和远东战役结束的当天,斯大林发表了《告苏联人民书》,他慷慨陈词地说:“日本侵略者不仅损害了同盟国中国、美国和英国,而且给我国也造成了严重损害。”因此,“我们也有账和日本人算”。
  
  斯大林列举了苏联应该同日本算些什么账,“这些账中的一件就是日本发动的1904—1905 年的俄日战争。1904年2月日俄谈判正在进行的时候,日本利用沙皇政府的软弱,未经正式宣战就叛卖性地向旅顺口的俄国分舰队发动了进攻。” “日本利用沙皇俄国的失败从俄国夺取了库页岛南部并在千岛群岛站稳了脚跟。就这样,日本封锁了我国从远东通向大洋的出口,从而封锁了通向苏联堪察加和楚科奇各港口的通道。日本的目标显然是要把我国远东和俄国分隔开来。”
  
  十月革命胜利后,日本还在英、法、美等国的支持下,向苏联发动进攻,占领了苏联远东地区, “日本人折磨我国人民并掠夺苏联远东长达四年(1941年起)之久”。斯大林还提到了日本关东军对苏联哈桑湖(张鼓峰)的侵略,以及1939年日军在哈勒欣河(诺门坎)地区对外蒙古的进攻,其“目的在于突入苏联领土,以截断西伯利亚铁路干线,将远东和俄国隔离起来。”
  
  但是,真正让斯大林耿耿于怀的还是1904—1905年日俄战争的失败给俄国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害。在那场战争中,俄国除了遭到大量人员伤亡外,还蒙受了大约三万亿卢布的物质损失,这还不包括沙俄在旅顺和大连的投资。
  
  想到这里,斯大林愤懑不平地说:“这一失败给我们留下了痛苦的回忆,给我们的国家留下了污点。我国人民相信击溃日本、洗雪污点的时间将会到来。我国人民,老一代的人们,等待这一天已经有40年了。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消灭日本关东军,占领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接收中国的旅顺和大连,保证苏联太平洋舰队自由出入太平洋。
  
  从1945年2月到7月,苏联进行了横跨亚欧大陆的百万大运兵行动。苏联把如此众多的兵力、武器及其他作战物资从9000至12 000公里外的欧洲战场迅速调到远东,又没有被日军发现,不能不承认这是一个奇迹。
  
  早在1944年的夏天,白俄罗斯战役刚刚结束后。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就接到来自莫斯科最高统帅部的一份电报,斯大林告诉华西列夫斯基,他将被派往远东,指挥那里的部队同日本关东军作战。
  
  华西列夫斯基出生于1895年,1919年参加苏联红军,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担任过连长、营长、团长、总参作战部长等职务,1943年晋升元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军的著名统帅,曾两次荣获“苏联英雄”称号。
  
  1945年4月下旬,华西列夫斯基开始着手制订对日作战计划。5月初,华西列夫斯基返回莫斯科时,总参谋部正在研究远东问题,总参谋长安东诺夫、作战部长什捷缅科和洛莫夫为远东作战做了大量工作。
  
  总参谋部制订的计划得到了大本营的赞赏,斯大林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只是要求马利诺夫斯基提前回到莫斯科,目的是准备外贝加尔方面军的作战计划。根据大本营和总参谋部的意图,马利诺夫斯基主持制订了对日作战计划。经总参谋部和各方面军司令员研究,最后确定下来。
  
  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意图非常明确,那就是消灭日本关东军,占领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接收中国的旅顺和大连,保证苏联太平洋舰队自由出入太平洋。
  
  然而,苏联当时在远东只有两个方面军的兵力,难以一举击败兵力占优势的日本关东军。于是,大本营决定将西线兵力调往远东。从1945年2月到7月,苏联进行了横跨亚欧大陆的百万大运兵行动。
  
  朱可夫元帅在指挥苏军进攻柏林的时候,接到了一封来自大本营的电报,要他把在德国境内的第39集团军、第5集团军、已经在捷克斯洛伐克境内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第53集团军调往国内,做好去远东作战的准备。
  
  1945年6月中旬,天气开始热起来了。在西线,尽管对德战争已经结束,但战斗的痕迹依然存在,被炮火摧毁的建筑物随处可见。
  
  在德国东波美拉尼亚火车站的站台上,白俄罗斯方面军第2混成团的官兵忙忙碌碌地登上了火车。不一会儿,随着一声汽笛响,火车启动了。这些官兵们,从国内打到国外,四年没有回家了。现在终于从国外回到祖国了,而且是到伟大的首都去让最高统帅检阅,他们能不激动吗!一路上,大家都在议论不休,有的甚至在谈论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度假。6月24日,莫斯科开始下雨了。但这丝毫也没有影响人们的情绪,官兵们深知这次阅兵意义重大。自从红场建成800年以来,还不曾有过这样的阅兵。
  
  上午10时,随着一声“立正”的口令,乐队奏起了“光荣啊,俄罗斯人民”的乐曲。检阅开始了,官兵们排着整齐的方队,从检阅台前走过。首先走过来的是卡累利阿方面军的混成团,梅列茨科夫元帅走在队伍的前面。不久,俄罗斯第3方面军混成团也走过来了,走在前面的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接下来,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率领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混成团走到检阅台前。最后,由200名士兵组成的方阵向检阅台走来,他们拿着德军的旗帜,然后将这些旗帜扔到红场的地上。有人高呼“乌拉!”,人群中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斯大林站在列宁墓观礼台上,看着一排排走过的方阵。经过四年的浴血奋战,牺牲了无数人的生命,终于换来了这一天。但是,这位最高统帅明白,战争并没有最后停止。一旦检阅结束,他将一声令下,这些从眼前走过的生龙活虎的官兵们,不知道又有多少将要长眠在远东异国的土地上。想到这里,斯大林的视线模糊了,眼泪和雨水交织在一起。
  
  阅兵后的第二天,第43集团军司令阿法纳西·帕夫兰季耶维奇·别洛鲍罗多夫上将走进总参谋部。这时,克里姆林宫的大钟正好敲了十二下。
  
  在白俄罗斯战役中,别洛鲍罗多夫接替戈卢别夫担任了第43集团军司令。华西列夫斯基元帅对这位将军有很好的印象:“别洛鲍罗多夫走过了光荣的战斗道路,是一个有名的勇敢坚定的军事首长。……在白俄罗斯战役过程中,尽管战斗情况十分复杂,别洛鲍罗多夫这位年轻的集团军司令十分巧妙地指挥了集团军部队。他所定下的、向我们报告的突破决心,经我们实地检查证明是完全正确的,不需要作任何重大修改。” 因此,华西列夫斯基在给最高统帅斯大林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第43集团军新任司令别洛鲍罗多夫给我留下良好的印象”。
  
  所以,华西列夫斯基在考虑远东作战人选时,自然不会忘记他的这位部下,而且别洛鲍罗多夫也给斯大林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总参谋长安东诺夫大将和别洛鲍罗多夫以前并不认识,见别洛鲍罗多夫走进他的办公室,便对别洛鲍罗多夫说:“你将到远东去一趟。”
  
  别洛鲍罗多夫是西伯利亚人,曾在后贝加尔、阿穆尔河(黑龙江)沿岸地区和滨海边区服过役,作为阿穆尔河沿岸第2步兵师的一员,受布留赫尔元帅指挥,在那些地方打过白匪。1941年10月,别洛鲍罗多夫率第78步兵师奔赴莫斯科前线,参加莫斯科保卫战。一晃就是三年半。现在,他又要回去了,这对别洛鲍罗多夫来说,当然是一件高兴的事。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他被任命为红旗第1集团军司令,编入滨海集团军群,驻扎在中苏边界的兴凯湖地域。这个集团军群是两个月前才组建的,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他原是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
  
  调往远东的部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就是说要符合远东作战任务的需要,并根据其作战经验和素质来确定该调往哪个地区。关于这一点,什杰缅科这样说道:“最高统帅命令总参谋部加强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方面军以及滨海集群的司令部和高级指挥人员,派去更多的是在对希特勒的作战中受过锻炼、而最好又曾在远东服役过的人员。同时最高统帅还吩咐在计划部队的调动时,首先应把在近似远东的条件下作过战的集团军和兵团调往远东。”  看来,别洛鲍罗多夫无疑是最合适的人选之一。所以,安东诺夫对别洛鲍罗多夫说:“那地方您熟悉。”
  
  这时,华西列夫斯基走了进来,他问安东诺夫:“命令宣布了吗?”“已经宣布了。”安东诺夫回答说。
  
  “就这样吧,等我们把日本帝国主义打垮了您再休假。斯大林同志吩咐,要挑选一些既有作战经验又熟悉那些地方的人到那里去,而您恰巧是西伯利亚人。”华西列夫斯基很抱歉地对别洛鲍罗多夫说。
  
  接受命令后,别洛鲍罗多夫马上问道:“什么时候出发?”
  
  “全都准备好了,明天就可以动身。”安东诺夫回答道。
  
  同时被编入滨海集团军群的部队,除了红旗第1集团军外,还有克雷洛夫将军指挥的第5集团军,原来属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奇斯佳科夫将军指挥的第25集团军,原来属于波罗的海沿岸第1方面军;扎赫瓦塔耶夫将军指挥的第35集团军。
  
  从总参谋部回来后,别洛鲍罗多夫从白俄罗斯第3方面军所属的第43集团军司令部和指挥员中挑选了一些他熟悉的同志充实到红旗第1集团军。
  
  6月25日,别洛鲍罗多夫和奇斯佳科夫登上了飞往远东的飞机。同机的还有其他各集团军的司令员。
  
  飞机呼啸着穿入天空,径直向东飞去。几小时后,在机翼下方出现了一条蓝色的绶带,那便是安加拉河,伊尔库茨克就位于这条河的沿岸。这个地方对别洛鲍罗多夫来说,太熟悉不过了,那就是可爱的故乡,别洛鲍罗多夫在那里度过了金色的童年。
  
  飞机很快穿过伊尔库次克,继续沿着阿穆尔河向东飞行,然后拐了个弯,向东南飞去。在穿过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后,又向南急转,沿着铁路飞向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最后,飞机降落在苏联远东城市——乌苏里斯克市。
  
  还在东普鲁士战役刚刚结束的时候,第39集团军就接到了调往远东的命令。4月30日,司令员柳德尼科夫上将率领集团军踏上新的征程,经莫斯科转运到后贝加尔地区。这个部队擅长突破敌军的防御工事,后来担负了突破海伦—阿尔筑垒地域以及配合第 34集团军突破海拉尔筑垒地域的任务。
  
  还有,克拉夫钦科上将指挥的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马纳加罗上将指挥的第53集团军也相继从捷克斯洛伐克调到后贝加尔,它们将要在地和平原地带作战。
  
  在指挥官的人选上,斯大林非常慎重,他几乎把苏军优秀的高级将领都派到了远东,其中有三位元帅,即华西列夫斯基、马利诺夫斯基和麦列茨科夫。
  
  麦列茨科夫元帅是列宁格勒保卫战的英雄。1943年1月,在突破列宁格勒德军封锁线时,他指挥的部队在第聂伯河东岸同德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并终于突破了德军的封锁。斯大林对他的评价是:“机警的雅罗斯拉夫人,是有办法打败日本人的,因为他在森林地区作战和突破筑垒地域是很有经验的。” 从苏联东部的滨海向中国满洲进攻,需要越过一大片原始森林,麦列茨科夫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马利诺夫斯基是苏军最著名的将领之一。在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中,他指挥的坦克兵成功地阻击了企图救援被围困在斯大林格勒的德军的曼斯丁军团,并且把他们打得大败,然后乘胜追击,一直越过北高加索大草原。他指挥苏联红军,从伏尔加河打到多瑙河,先后解放了罗马尼亚和匈牙利的首都。
  
  沙俄修建西伯利亚铁路,为的是侵略中国东北。几十年后,它成了苏联运兵的大动脉。百万大军的调动,全靠这一条单轨铁路。而且,部队的调动是在极其保密的情况下进行的,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特别是苏联远东地区的铁路距边境线最近处仅三公里,日本关东军在边境上完全可以看到铁路线上的运输情况。但是,日军对苏军调运车辆的估算还不到实际数量的一半。苏联把如此众多的兵力、武器及其他作战物资从9 000至12 000公里外的欧洲战场迅速调到远东,又没有被日军发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苏军的调动,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运输工具。1945年5月至8月,向远东滨海地区和外贝加尔运去了136 000节车皮的部队和作战物资。4月到9月,共发出火车1692列。其中,运送步兵有502列,运送炮兵为261列,运送坦克兵为250列,运送工程兵和其他部队为670列。在调运高峰的6月和7月,每天晚上发出的火车平均为26列。
  
  运输距离也是相当远的。从布拉戈维申斯克到滨海省有1500公里,部队还要行军250至500公里。5月到7月,在西伯利亚、外贝加尔和滨海地区的铁路上,来往的苏军就达100万人。
  
  各路大军在乔巴会合,然后向展开地域前进。从卡雷姆斯卡亚到乔巴的铁路是单轨,无法保证正常的车流量。因此,部队往往要靠两条腿走很长的路。机械化牵引的炮兵部队和机械化兵团在赤塔和卡雷姆斯卡亚下车后,还要行军600至1200公里,即使从乔巴到蒙古边界也要走250到300公里的路。
  
  从西线调到远东的苏军有三个诸兵种合成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团军,共12个军,39个师,75 万人,使苏军在这个地区的兵力增加了一倍。到1945年8月,苏军在远东共展开了11个合成集团军、两个战役集群、1个坦克集团军、3个航空军集团和3个防空军集团、4个独立航空兵军。总兵力为1 577 700人,26137门火炮,5556辆坦克,3446架飞机。此外,还有太平洋舰队、阿穆尔地区舰队。
  
  在部队调运的同时,还展开了大量作战物资的运送工作。铁路工人和民工不分昼夜地在抢修铁路,苏军从道路兵部队抽调了两个公路桥梁营和两个公路建筑营来支援。
  
  第39集团军在没有铁道兵修路的情况下,就将工程兵抽调上来,而且还动员中国老百姓帮忙,修复了哈隆—阿尔—兆安的线路。在中国老百姓的帮助下,总共修复和改轨2623公里,修复大、中型桥梁39座,小型桥梁60座,隧道5条。
  
  在后勤保障方面,苏军建立了200多座大型仓库、若干个野战医院,还有油库,储备的物资足以供150多万人使用。
  
  为了达到进攻的突然性,苏军不仅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而且还采取了一些迷惑日军的行动。 “我们所有的调动,都是用演习的命令下达的。边防部队仍然在按原计划巡逻。当地驻军也在正常休假。边防部队仍然像往常一样割草,并且有意在日本哨兵看得见的地方晒干草。”安东诺夫在向斯大林介绍部队调动情况时说。
  
  “边境上的居民怎么样呢?”斯大林关切地问道。
  
  “还没有撤走,但已经作好了准备,只要两天时间就可以全部撤走。”安东诺夫很有把握地回答了斯大林的提问。
  
  “很好。”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 安东诺夫接着说:“所有的坦克、汽车、火炮全部进入了地下坑道,上面进行了伪装。我们还采用了严格的无线电控制,新到的部队一律不准使用电台。”
  
  为了麻痹日军的情报机构,苏军指挥部不让部队进入居民区,也不要同居民接触,并且禁止做饭和砍伐树木。
  
  “到前沿观察地形的指挥员一律穿士兵服装,指挥员用的都是化名。” 安东诺夫继续向斯大林介绍说。
  
  根据最高统帅部的安排,派往远东的三位元帅一律用化名。华西列夫斯基化名瓦西里耶夫上将,麦列茨科夫改名马克西莫夫上将,马利诺夫斯基成了莫洛佐夫上将。他们前往远东时,都奉命摘掉了元帅肩章。
  
  其实,华西列夫斯基使用化名和临时军衔也不止一次了,为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在西线作战时,当佩带临时军衔的华西列夫斯基来到第39集团军和坦克第6集团军时,军官们感到很困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发生的事情。当华西列夫斯基下部队时,部队官兵们接到的通知,明明是说瓦西里耶夫上将来视察,而在他们面前的却是华西列夫斯基元帅佩带着上将军衔。有些人站在那儿行军礼时惊讶得目瞪口呆,以至于放在帽檐边上的手很长时间都没有放下来。
  
  苏军的作战方案是:分别从西面的外贝加尔、北面的阿穆尔河和东面的滨海地区等三个方向同时向日军实施向心突击,分割关东军,将其合围,然后逐个消灭。战争将在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地域上进行,纵深达200至800公里。
  
  在中苏边界的东面,有牡丹江和兴凯湖,还有太平岭、张广才岭和老爷岭,这三条脉绵延达400多公里,犹如一堵天然屏障矗立在中苏边界。此外,这里还生长着大片的原始森林。
  
  在中苏边界的北面,有连绵不断的小兴安岭和广大的丘陵地带,还有流经中苏边界的黑龙江(苏联称为阿穆尔河)。
  
  在西面的中蒙边界,有蜿蜒起伏的大兴安岭,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在大兴安岭的南部分布着浩瀚的沙漠。
  
  根据中国东北的地形分布,苏军在兵力上作了如下配置:
  
  滨海集团军群,由麦列茨科夫元帅指挥,下辖红旗第1集团军、第5集团军、第25集团军、第 35集团军、机械化第10军、空军第9集团军,共60万人。从中苏边境的滨海地区向吉林突击,并会同外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方面军作战,粉碎牡丹江地区的日军,并攻占哈尔滨、长春和朝鲜的清津,这是苏军在东部的主要打击方向。
  
  远东方面军,由普尔卡耶夫大将指挥,下辖第15集团军、红旗第2集团军、第16集团军和空军第10集团军,共30万人。这些部队原来都集中在远东地区,没有经历过苏德战争的锻炼。突击方向是沿黑龙江直指哈尔滨,积极支援后贝加尔方面军和滨海集团军群,这是苏军次要的打击方向。 后贝加尔方面军,由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下辖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第39集团军、第17集团军、第53集团军、第36 集团军、苏蒙混合骑兵机械化集群和空军第12集团军,共60万人,苏军在远东的唯一的坦克集团军配备在这个方面军。突击方向有两个:一是以坦克集团军为主,横越大兴安岭、蒙古大草原和浩瀚的沙漠,插入伪满“首都”新京(长春)和工业中心沈阳;二是以机械化集群向长城以北推进,直指张家口、多伦一线,牵制日本华北方面军。
  
  日本关东军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苏军竟会将坦克置于大兴安岭这个方向上。在海拔1000多米的大兴安岭,突然窜出2000多辆坦克,这会大大地出乎日军的意料。苏军坦克一旦进入谷,日军就是想挡也来不及了。外贝加尔方面军在第一梯队就布置了 600多辆T—34型重型坦克。
  
  6月27日,梅列茨科夫从莫斯科动身前往远东。同一天,苏军总参谋部根据大本营的指示,已向远东各方面军发出了训令。29日,梅列茨科夫抵达苏联远东城市伏罗希洛夫(双城子)。
  
  7月4日,马利诺夫斯基到达赤塔。第二天,华西列夫斯基也来到赤塔。7月30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发出命令,任命华西列夫斯基为远东苏军总司令,负责指挥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方面军和滨海集团军群以及太平洋舰队。
  
  从8月5日起,滨海集团军群改称远东第1方面军,远东方面军改称远东第2方面军。8月6 日,8月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这样,莫斯科将原定于8月11日发动进攻的时间提前了。8月7日下午4时30分,最高统帅部给华西列夫斯基发来训令,后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1、第2方面军于8月9日开始军事行动,以完成大本营6月28日规定的任务:后贝加尔方面军和远东第1方面军的地面部队于8月9日晨越过满洲边境;远东第2方面军按照远东总司令的指示行动;太平洋舰队进入一级战备,着手布雷。
  
  苏联红军百万大军就要越过中蒙和中苏边界了,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帷幕。
   东北 关键词: 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