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土地改革運動

國度: 中國  

朝政: 國共內戰

事件類型: 經濟

日期: 1947年   七月

地點: 蘇爾特

事件經過:

  土地改革運動在解放區全面展開
  
  中國共産黨領導廣大農民廢除封建土地所有製﹐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所有製的革命運動。舊中國的土地制度極不合理﹐占農村人口總數不到10%的地主﹑富農約占有農村70~80%的耕地﹐他們以此殘酷地剝削農民﹐而占農村人口總數90%以上的貧農﹑雇農和中農﹐ 則衹占有20~30%的耕地﹐他們終年辛勤勞動﹐卻不得溫飽。這是舊中國貧窮落後的主要根源之一。中國共産黨為打倒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完成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務﹐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就領導農民開展打倒土豪劣紳和反對重租﹑重息﹑重押﹑重稅等鬥爭。十年內戰時期﹐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的鬥爭和查田運動﹐實行土地革命。抗日戰爭時期﹐為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綫﹐以減租減息的政策代替沒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解放戰爭時期﹐解决解放區的土地問題﹐是奪取全國勝利的基本保證。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清算減租及土地問題的指示》﹐簡稱《關於土地問題的指示》(亦稱《五四指示》)﹐ 把抗日戰爭時期削弱封建的減租減息政策改變為消滅封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因而獲得了廣大農民的擁護﹐他們踴躍參參戰﹐支援前綫﹐鞏固解放區﹐積極配合中國人民解放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事進攻。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全國土地會議﹐製定了《中國土地法大綱》 ﹐並於10月10日經中共中央批準正式公佈。其中規定:“廢除封建半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鄉村農會接收地主的牲畜﹑農具﹑ 房屋﹑糧食及其它財産﹐並徵收富農上述財産的多餘部分”﹔“鄉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鄉村農會接收﹐連同鄉村中其它一切土地﹐按鄉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統一平均分配”。此外﹐對若幹特殊土地財産及分配中若幹特殊問題的處理辦法﹑土地改革執行機關及保護工商業等﹐也作了具體規定。
  《土地法大綱》的公佈﹐明確了土地改革的方向和辦法。各大解放區還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分別製定了實行《土地法大綱》的補充條例。接着在各解放區迅速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土地改革群衆運動的高潮。1947年12月﹐毛澤東發表《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1948年1月﹐任弼時發表《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糾正土改運動中的“左”的偏嚮。1948年4月1日﹐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講話﹐提出土地改革的總路綫是﹕依靠貧農﹐團结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産。這樣﹐中國共産黨在解放戰爭時期的土地政策就更加完備﹑土地改革運動就更加健康地發展。土地改革運動滿足了農民的土地要求﹐激發了群衆的革命熱情﹐使解放戰爭獲得了政治﹑經濟和事力量的源泉﹐有力地保證了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解放戰爭時期﹐全國已有一億四千五百萬農業人口的地區實行了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做到了耕者有其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又在擁有三億一千萬人口的新區進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為止﹐除新疆﹑西藏等少數民族地區及臺灣省外﹐全國普遍實行了土地改革。
  土地改革是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徹底鏟除封建剝削制度的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是我國民主革命的一項基本任務。中國共産黨在民主革命時期,就提出了徹底的土地革命綱領,領導瞭解放區的土地改革。新中國成立前,占全國面積約三分之一的東北、華北等老解放區已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消滅了封建剝削制度。
  新中國成立後,按照《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的規定,國傢要“有步驟地將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據此,從1950年鼕到1953年春,在新解放區占全國人口一多半的農村,黨領導農民完成了土地制度的改革。
  1950年1月,中共中央下達《關於在各級人民政府內設土改委員會和組織各級農協直接領導土改運動的指示》,開始在新解放區分批實行土改的準備工作。黨中央明確規定了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總路綫和總政策:依靠貧農、雇農,團结中農,中立富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産。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改變為農民的土地所有製。對於地主分子,同樣分給一定數量的土地,讓其在勞動中改造為新人。 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通過和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成為指導土地改革的基本法律依據。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製,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製,藉以解放農村生産力,發展農業生産,為新中國的工業化開闢道路。”同時規定,把過去徵收富農多餘土地財産的政策,改為保存富農經濟的政策,以便更好地孤立地主、保護中農和小土地出租者、穩定民族資産階級。歸根到底,是為了有利於生産的恢復和發展。
  土地改革從1950年鼕開始,有領導地分期分批地進行。每期一般經歷了發動群衆、劃分階級、沒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財産、復查總結和動員生産等步驟。各地政府都派出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領導土改運動。大批機關幹部、知識分子(包括大學教授)和許多民主黨派成員報名參加土改工作隊,投身到這場偉大鬥爭中。各地土改工作隊深入農村訪貧問苦,培養積極分子,逐步把群衆發動起來,建立以貧雇農為核心的農民協會,作為土改執行機關。隨後,進行劃階級,開展對地主階級面對面的鬥爭,揭露他們的罪惡,打垮他們的威風,並對其中罪大惡極的分子和破壞土改的分子實行鎮壓。在鬥爭勝利的基礎上,由農民協會沒收地主的土地和財産,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並在分配完成後進行復查,由人民政府頒發土地證,整頓與加強政權和民兵組織,引導農民發展生産。
  在黨的正確領導下,到1953年春,除部分少數民族地區外,我國大陸普遍實行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徹底摧毀了封建剝削制度,使全國3億多農民無償分得了約7億畝土地和大批生産資料,而且不必每年再嚮地主繳納約3000萬噸以上糧食的地租。土地改革真正實現了中國農民數千年來得到土地的奮鬥目標,使農民真正從經濟上翻身作了主人,從而最深入、最廣泛地調動了農民群衆的革命和建設的積極性,使農業生産力獲得了極大的解放。土地改革還確立了貧雇農在農村中的優勢地位,鞏固了工農聯盟,為引導億萬農民走上集體化道路創造了條件。
   苏尔特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