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劉鄧大軍強渡黃河

國度: 中國  

朝政: 國共內戰

事件類型: 軍事

日期: 1947年   六月30日

地點: 黃河

事件經過:

  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
  
  60年前,1947年6月30日,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縱隊13個旅12萬餘人,以臺前縣孫口為中心渡口,強渡黃河,千裏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爭進入戰略進攻階段的序幕,成為中國革命戰爭史上一個偉大的轉折點。60年後,2007年6月30日這天上午,紀念劉鄧大軍強渡黃河60周年大會在濮陽市臺前縣孫口鄉隆重舉行,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徐光春出席大會。徐光春強調,我們一定要繼承和弘揚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的光榮革命傳統,保持和發揚革命戰爭時期的那麽一股勁、那麽一股革命熱情、那麽一種拼命精神,把河南的各項事業繼續推嚮前進。如今,當年大軍強渡黃河的舊址上建成了“劉鄧大軍渡黃河紀念館”,通過大量圖片、文字資料及實物,生動再現了劉鄧大軍氣壯山河的動人場景。
  作戰由內綫轉入外綫
  “1947年6月30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天險,一舉突破國民黨軍黃河防綫,轉入外綫作戰,揭開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人民解放軍由內綫作戰轉入外綫作戰,實行戰略進攻,把進攻的主要方向放在中原地區,挺進大別山。中央軍委的部署是三軍配合,兩翼牽製。”省黨史研究室副研究員段德文在接受采訪時說。
  “當時,劉鄧大軍在8月27日,全軍渡過淮河,粉碎敵人追擊、堵截,進入大別山地區。從12月開始,劉鄧大軍經月餘作戰,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圍攻,雄踞中原,威脅南京。如果說為解放戰爭尋找一個轉折點的話,那麽1947年6月30日是當之無愧的。這一天,以劉鄧大軍強渡黃河為標志,人民解放軍發起了戰略進攻。”鄭大歷史學博士謝曉鵬說。
  “自1946年6月蔣介石發動全面內戰以來,人民解放軍經過一年的作戰,整個戰爭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國民黨軍隊總兵力由內戰初的430萬下降為370萬,人民解放軍則由100萬發展到195萬,其中,解放軍的機動兵力較國民黨軍多。解放軍的裝備也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敵我力量的變化,使得人民解放軍由內綫作戰轉入外綫作戰,由戰略防禦轉變為戰略進攻的條件已經成熟。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及時作出了戰略進攻方針和主要進攻方向: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野戰軍主力千裏躍進大別山;陳賡、謝富治率晉冀魯豫野戰軍太嶽兵團挺進豫西;陳毅、粟裕率華東野戰軍轉戰蘇魯豫皖地區。三路大軍突出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圈後,展開外綫機動作戰。在黃河以南、長江以北,西起漢水、東至海邊的廣大中原地區嚮國民黨軍隊發起戰略反攻。解放軍渡過黃河之後,蔣介石慌忙調集兵力,企圖逼迫劉鄧野戰軍北退或者背水一戰。7月,劉鄧大軍發起魯西南戰役,經過28天激戰,殲滅敵兩個師部、9個半旅共5.6萬多人。接着,部隊長驅南徵,從國民黨數十萬軍隊的包圍當中殺開一條血路,經過20多天的行軍和戰鬥,在8月底勝利到達大別山區,完成了千裏躍進的壯舉。”鄭大歷史學院教授徐有禮說。
  聆聽學者、專傢述說歷史,我們仿佛看到了當年的硝煙,聽到了激烈的槍聲……
  突破黃河天險
  1947年6月下旬的一天,天剛蒙蒙亮,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率領司令部機關人員,風塵僕僕地嚮陽𠔌縣蔣傢莊疾進。他們根據黨中央的戰略决策,率領12餘萬大軍,將在魯西突破黃河天險,拉開戰略反攻的序幕。
  6月30日夜,東阿至濮陽150公裏長的黃河河面上,皓月當空,波光粼粼。河北岸,幾百衹木船載着整裝待發的劉鄧將士,悄悄地駛出隱蔽的船塢。不遠處,一門門大炮在夜幕的掩護下,從高高的青紗帳裏擡起了頭,指嚮南岸的敵軍陣地。
  此時,劉伯承、鄧小平站在一隻稍大的木船上,一分一秒地等待着即將到來的進攻時刻。夜間9時整,一聲令下,等待已久的戰船,像離弦的箭,浩浩蕩蕩地嚮南岸疾駛而去。
  突然,兩架敵機由東嚮西飛來,一路拋下許多照明彈,河對岸的敵人發現了我軍的木船,瘋狂地嚮河中心掃射。霎時,我軍的大炮怒吼起來,一發發炮彈在敵陣地上開花。
  鄧小平幽默地說:“老蔣怕我們過河寂寞,特意給我們點天燈來了。”
  此時,對於劉鄧來說,最緊張的時刻已經過去。幾個月來,為了今晚這個不尋常的行動,為了和老謀深算的蔣介石進行較量,他們采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戰術,讓太行、冀南部隊偽裝主力,在豫北發動攻勢,讓豫皖蘇軍區部隊,嚮開封以南實施佯攻,以轉移敵人視綫。而劉鄧則指揮12餘萬大軍主力秘密集結,為渡河緊張準備。就在劉鄧率部強渡黃河之際,暈頭轉嚮的國民黨,還煞有介事地發表電評,說劉鄧南進受挫,已被迫西竄。
  “轟、轟……”南岸的敵人開始了瘋狂的還擊,一發炮彈落在離指揮船不遠的河水中,躥起一道幾米高的水柱。
  劉伯承、鄧小平指揮部隊加速前進,有的船工受了傷,包紮一下繼續搖櫓撐船。經過一日兩夜的英勇奮戰,劉鄧12餘萬大軍全部渡過黃河天險,蔣介石號稱可抵40萬大軍的300裏黃河防綫土崩瓦解了。
  7月4日,劉伯承、鄧小平從河南省臺前縣孫口渡河南下。
  劉鄧大軍挺進中原,揭開了人民解放戰略進攻的序幕,這一歷史性轉折事件震驚中外。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驚呼:“中國發生了‘六卅’事件。這簡直是神話,簡直像當年法國失守‘馬其諾防綫’!”他氣呼呼地責問蔣介石:“美國政府每月嚮你們提供3000萬美元的軍事援助,給你們運送最先進的軍械設備,這一切竟保不住一道‘黃河天險’,可見國軍力量日見衰微。”美國傑剋·貝爾登在《中國震撼世界》一書中,以目擊者的身份寫道:“我閱歷過多次戰爭,卻從未見過比共産黨這次和以後搶渡黃河更為高明出色的軍事行動。”
  劉鄧大軍突破黃河天險的消息,像一顆重型炸彈,在國民黨老巢南京轟然炸開了。蔣介石坐專機匆匆抵達鄭州,調兵遣將,提出了乘劉鄧主力立足未穩,將其逐回黃河以北或就地消滅的計劃。
  讓敵去跳黃河
  “蔣介石想逼我們背水作戰,把我們置於死地……為了人民的利益,我們一定要生存下去,讓敵人去跳黃河!”鄧小平對劉伯承說。
  “對,我們要打出去,逼敵人背水而戰!”劉伯承應道。
  戰役首先在鄆城打響。鄆城位於黃河與大運河交叉的三角地帶,城高墻固,城中有劉汝明一部把守。他們一方面憑藉堅固的工事,吸引劉鄧主力部隊,一方面等待援軍,企圖以鉗形攻勢將劉鄧部隊就地消滅。
  劉鄧將計就計,用“攻其一點,吸其來援;啃其一邊,各個擊破”的戰術,於7月7日夜嚮鄆城守敵發起總攻,全殲守敵1.5萬人;10日又攻取定陶,全殲守敵4000餘人。
  劉鄧的果斷行動,不僅使敵人的鉗擊計劃完全失敗,而且使我軍開闢了北起黃河岸邊鄆城、鄄城,南達隴海路的定陶、曹縣的廣阔戰場,取得了完全主動的地位。
  7月10日,敵三個整編師分別進至六營集、獨山集、羊山集地區,擺成了一條長蛇陣。劉鄧抓住這一戰機,集中四個縱隊,先將敵人分割,然後用“圍三闕一”的戰術,虛留生路,於14日全殲進擊六營集的敵人。
  鄆城、定陶、六營集戰鬥的接連勝利,嚇壞了坐鎮南京的蔣介石。19日,他乘機飛抵開封,一方面從西安、潼關調重兵馳援黃河南岸的敵人,一方面發電報和飛機到羊山集空投親筆信,命守敵率部突圍。
  此時,中央軍委電示劉鄧:為迅速擴大已取得的主動權,對羊山之敵確有把握則攻殲之,否則,應立即休整10天左右,下决心不要後方,以半個月行程,直趨大別山區。
  劉鄧分析認為,守敵66師是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師長宋瑞珂是挑起中原戰爭的罪魁禍首,如不乘勝追擊徹底殲滅,勢必留下後患。他們决定,先殲滅敵66師,然後挺進大別山。
  劉鄧指揮部隊,先殲滅了敵援軍,然後以猛虎掏心戰術,直搗宋瑞珂師部。經過一晝夜激戰,全殲敵66師1.4萬人,宋瑞珂被俘。
  至此,劉鄧指揮12餘萬大軍,經過28天激戰,取得了殲敵9個半旅共5.6萬餘人的輝煌勝利。
  8月7日,劉鄧率領12餘萬大軍,突然甩掉死死相纏的敵人,毅然决然地嚮大別山挺進……
  劉鄧大軍夜間渡過黃河資料圖
  □安報記者馬國福
   苏尔特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