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vents: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 成为首位获奖中国作家
Event Details: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刘欢) 据诺贝尔奖官方网站消息,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北京时间19:00公布。中国作家莫言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著称曾屡次获奖
莫言原名管谟业,于1956年生于山东省高密县,童年时因经济贫困和政治上受歧视,直接影响了他后来的小说创作。12岁读五年级时因“文革”辍学回家,在农村劳动多年。1976年应征入伍,历任战士、政治教员、宣传干事。曾在解放军艺术学院和鲁迅文学院研究生班学习。
自1980年代中期起,莫言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是演义现代革命历史。
在经历《红高粱家族》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其中,《丰乳肥臀》曾获中国有史以来最高额的“大家文学奖”,《檀香刑》曾获台湾《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文学类最佳书奖、第一届鼎钧双年文学奖,《红高粱系列》获第二届冯牧文学奖,《生死疲劳》获第二届红楼梦奖,《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此外,莫言还曾获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意大利第三十届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福冈亚洲文化奖等奖项,并曾位列第一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位。
然而,莫言曾义正言辞地说,我永远不会为了一个奖去写作,不管是茅盾文学奖,还是诺贝尔文学奖。他始终认为自己的文学成就是“世无英雄,竖子成名”。
迄今为止,莫言有三部作品被改编为电影。其中,由中篇小说《红高粱家族》改编的电影《红高粱》,曾获1988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由短篇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的《暖》,曾获第十六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麒麟奖。而莫言自己却认为,只有《丰乳肥臀》可以拍成气势磅礴的巨片。
国际上享有声望被誉为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
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幼时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如《十三步》中出现了神秘的南美洲魔幻写实,《红树林》实现了小说题材的时空转换和创作方法的探索更新。莫言的作品,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大特色。张大春在为《红耳朵》作序时曾说:“千言万语,何若莫言”!
莫言创作于80年代中期的“红高粱”家族系列小说,对于新时期军旅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深刻而积极的影响。很多人说,这是一部“强悍的民风与凛然的民族正气的混声合唱”,振聋发聩。冯牧文学奖曾评价说,他用灵性激活历史,重写战争,张扬生命伟力,弘扬民族精神,直接影响了一批同他一样没有战争经历的青年军旅小说家写出了自己"心中的战争",使当代战争小说面貌为之一新。
莫言的《蛙》则折射出中华民族在生存斗争中经历的困难和考验。小说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以一位乡村妇产科女医生的人生经历为线索,重点回顾了“计划生育”政策的深刻变化与影响,以多端视角呈现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苍茫,表达了对生命伦理的思考。
莫言的文学作品不仅在国内影响较大,在国际上也已享有名望。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对其评价称,您以有声有色的语言,对故乡山东省的情感、反映农村生活的笔调、富有历史感的叙述,将中国的生活片段描绘成了同情、暴力和幽默感融成一体的生动场面。
福冈亚洲文化奖肯定了莫言对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成就,认为莫言不仅是当代中国文学的旗手,也是亚洲和世界文学的旗手。据悉,莫言很多作品都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出版。《红高粱家族》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西班牙文、希伯来文、瑞典文、挪威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等;《丰乳肥臀》被译为英文、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荷兰文、韩文、越南文、西班牙文、波兰文、葡萄牙文、塞尔维亚文等。
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10月11日宣布,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中国官方媒体大张旗鼓称其为首位摘得该奖项的中国人,与2010年身在囹圄的异见人士刘晓波获得当年诺贝尔和平奖时的态度“大异旨趣”,冷暖迥异。
"who with hallucinatory realism merges folk tales, history and the contemporary(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这是莫言此次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原因。委员会表示,他创作中的世界令人联想起福克纳和马尔克斯作品的融合,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文学和口头文学中寻找到一个出发点。与其他诺贝尔奖项一样,奖金是800万克朗,约合120万美元。
据悉,诺贝尔奖委员会成员、文学奖宣布者称,当他电话告知莫言获诺贝尔奖消息时,莫言的反应是:"he was overjoyed and scared(他狂喜并惶恐)"。法新社针对莫言获奖则报道称,莫言将他青春的经验和在家乡的经历放置在了作品中。
然而莫言并非是第一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公民,事实上零八宪章的签署人刘晓波2010年也曾获得诺贝尔奖,只不过当时他获得的是“和平奖”。因为身陷囹圄无法领奖,诺委会以空椅子代替刘晓波,中国政府不仅将其斥为“政治阴谋”,而且网络屏蔽“刘晓波”“空椅”。
颁奖当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新闻媒体,从奥斯陆传出的电视讯号和相关网站在中国大陆被屏蔽。另外,一切有关颁奖的讯息当然被封锁了。人权分子被禁出国,刘晓波的妻子又被禁与外界接触。
此外,2000年获文学奖的高行健虽然在中国出生,但获奖时已是法国公民。因“其作品的普遍价值,刻骨铭心的洞察力和语言的丰富机智,为中文小说和艺术戏剧开辟了新的道路”而荣获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并因此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华语作家。而另一位于1938年获奖的赛珍珠尽管因其“对于中国农民生活有着丰富、史诗般的描写和其杰出的自传”而获奖,但她是一位美国作家。
流亡海外的西藏精神领袖达赖喇嘛也曾获因为“对西藏自由与维护西藏人民的历史文化遗产所做和平非暴力的努力”而获得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
然而在基础科学方面,中国人却始终无缘诺贝尔奖,只有1957年获得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杨振宁和李政道、1976年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丁肇中、1986年化学奖的美籍华人李远哲、1997年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朱棣文、1998年物理学奖的美籍华人崔琦、2008年化学奖的钱永健以及2009年物理学奖的高锟(具有英美双重国籍),均没有中国国籍,不得不说这是一大“遗憾”。
莫言获奖早有征兆
莫言较长时间内,一直以超低赔率位列欧洲博彩公司竞猜榜单榜首。央视今年首次获邀采访诺贝尔文学奖,有外界分析称,这是莫言获诺奖的征兆。
此外,10日下午,微博认证为“畅销书作家”的孙钥洋,还发微博称,“最新消息!一位莫言老师的朋友透露说,莫言老师今晨已经飞往斯德哥尔摩。这说明实际上中国作家莫言即将成为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将于斯德哥尔摩时间10月11日13时正式公布。提前祝贺莫言老师!”
莫言出版物成书市抢手货
据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人员透露,莫言的获茅奖小说《蛙》从2009年出版至今共印刷20万册,因为诺奖的关系,近日库存的5,000多册已被抢购一空。
莫言系列作品受捧。在当当网上,各种莫言文集、选集、散文集、精选集共几十种不等。除此以外,上海文艺出版社副总编辑曹元勇10日也发微博透露,上海文艺出版社将出版莫言作品系列,“包含长篇小说、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共计16本,囊括了莫言迄今出版的所有小说作品,新版本将于近日入库。”
莫言成长经历
“他是中国文坛超重量级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创造力、艺术能量在中国文坛上应该说是举足轻重、首屈一指的,因此我个人斗胆地说,莫言的高度就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高度。”北大中文系教授沈晓明曾这么评价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在山东高密县。现为香港公开大学荣誉文学博士,青岛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小时候的他曾在大年三十到别人家讨饺子吃,经济上的贫困给他的少年生活留下惨痛的记忆,父亲过于严厉的约束也使他备受压抑。莫言6岁进校读书,曾因骂老师是“奴隶主”受到处分。小时候这种压抑的心理特征给他后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的影响。
莫言酷爱读书到了痴迷的程度。小学三年级时就读了《林海雪原》、《青春之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作品,受到文学启蒙。小学五年级时开始读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文革"爆发辍学在家,无书可读的时候他甚至读《新华字典》。
1976年,21岁的他加入解放军,历任班长、保密员、图书管理员、教员、干事等职务。1981年开始小说创作,处女作为《春夜雨霏霏》,后又发表了《枯河》、《秋水》、《民间音乐》等作品,之后进入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85年,在学校学习期间,莫言发表了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引起了文坛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