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天宮一號飛上太空 中國邁嚮空間站時代(視頻/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科技

開端時間: 2011年九月29日

終結時間: 2011年  

地點: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參與者: 天宮一號, 長徵二號

資料來源: 新華網

事件經過:

鬍錦濤等領導同志與北京航天飛行控製中心工作人員親切握手,熱烈祝賀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成功。 溫傢寶、賀國強等領導同志與現場參試人員握手,祝賀發射成功。 9月29日,中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王建民 新華網甘肅酒泉9月29日電(記者徐壯志、孫彥新、李惠子)隨着天宮一號於29日21時16分發射升空,中國嚮空間站時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是長徵係列運載火箭的第147次飛行,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 秋夜的酒泉衛星發射場上星光閃耀,全新改進的長徵二號FT1火箭點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紅了大漠長空。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佈發射成功。 從1999年第一艘飛船飛上太空到這次天宮一號發射,12年間,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以堅實的步伐邁嚮建造空間站這一19年前啓動載人航天工程時便確定的目標。 距發射架1.5公裏的廠房裏,神舟八號與長徵二號F火箭已在測試。11月初,神舟八號將在同一發射架上升空,在太空中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這將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傢。 28日下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說,2012年底前,中國還將陸續發射神舟九號、十號飛船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全長10.4米的天宮一號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艙體最大直徑3.35米,比神舟飛船大了不少。 “如果說飛船是"蝸居",天宮一號則達到了"小康"水平。”空間實驗室係統副總設計師白明生說,實驗艙有效活動空間約15立方米,可滿足2至3名航天員在艙內工作和生活需要。 “天宮一號是按載人狀態升空的。”白明生說,“神八不上人,但最晚到神舟十號,將試驗有人的交會對接。” 與美、俄最初采用兩艘飛船開展交會對接試驗不同,中國全新研製了天宮一號作為交會對接的目標飛行器。“它的在軌壽命為兩年,期間可以與飛船多次交會對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說,“這可以減少發射次數,更經濟。” 周建平說,天宮一號按中國後續的空間實驗室要求設計,因此,它還肩負着驗證空間站部分關鍵技術的使命。 “航天員已在為登天宮做準備。”航天員係統副總設計師王憲民說,再生式環境控製和生命保障技術等空間站關鍵技術也將在天宮一號上試驗驗證。 中國將在2016年前研製並發射空間實驗室。2020年前後建造空間站。 空間應用係統副總設計師張善從說,天宮一號上安排有實驗項目。後續的神舟八號上,中德將首次聯合開展空間生命科學實驗。 “我們要建一個開放的國傢級空間實驗平臺。”周建平說,過去,中國曾為世界貢獻四大發明。未來,在開發太空造福人類方面,我們期望能做出更多的貢獻。 外媒關註"天宮一號"發射 稱中國航天邁嚮新階段 綜合報道,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於北京時間29日21時16分從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外國媒體對此表示關註,紛紛撰文介紹“天宮一號”的情況和近來中國在航天工程方面的進展,稱中國在載人航天工程方面邁嚮了新的階段。 美聯社稱,隨着“天宮一號”實驗艙的發射,中國正邁嚮其載人航天工程的下一個階段。 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報道稱,“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太空實驗艙,它的發射被看作是中國建造其空間站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報道援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武平的話說:“天宮一號”的發射“對於實現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有重大意義,可以促進載人航天的可持續發展”。 英國廣播公司(BBC)介紹說,“天宮一號”進入預定軌道後,將先後與接下來會陸續發射的“神舟”八至十號飛船對接。 英國廣播公司駐北京記者馬騰指出,中國透過航天計劃營造了空前的民族自豪感,這也被視為中國在國際間崛起的又一象徵。 美國憂思科學家聯盟中國項目經理庫拉茨基也認為,這是中國航天計劃所邁出的非常重要的一步。 庫拉茨基在接受英國廣播公司電視世界新聞臺采訪時說,雖然這次空間對接實驗是美國30年前已經在做的事情,但人們今天所看見的,是中國透過自身的能力來實現的。 他還指出,中國希望在2020年完成建設其自主的空間站,屆時國際空間站可能會退役,使中國的空間站成為宇宙唯一。 報道還援引中國國防部新聞發言人耿雁生的話說,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外空,而軍隊參與航天事業,既是世界各國的通行做法,也是航天事業高度風險性、高度嚴密性的客觀需要。 英國天空電視臺撰文稱,中國八年前實現首次載人航天飛行,三年前,中國宇航員實現了中國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中國承諾“和平開發外層空間”,耗資數百萬英鎊的中國航天“921工程”有着巨大的民族感染力。 英國《每日郵報》就各國航天探索工程做出對比稱,美國表示,2017年之前不會試射搭載載人飛行器的新型火箭;俄羅斯也表示其載人航天不再是太空項目中的優先選項。中國則在近幾年連續發射了“嫦娥一號”和“嫦娥二號”月球探測器,並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的國傢。 俄羅斯新聞網援引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的話稱,將於2020年開始建設的中國空間站將在國際合作計劃框架下對外國科研人員開放。 周建平說:“空間站將作為中外學者的研究平臺,這將是一個開放性的計劃。”他指出,中國對可能加入國際空間站計劃的態度一直是“肯定的”。 法新社報道稱,中國將在29日邁出其建造空間站的第一步,在國慶節前夕發射其試驗式的飛行器。 報道稱,中國將其雄心勃勃的載人航天工程看作是全球影響力的象徵之一。“天宮一號”發射後,中國將再發射無人飛船“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進行無人自動對接試驗。此次發射“天宮一號”,其核心任務就是試驗空間交會對接。 報道指出,空間交會對接技術難度很大,因為空間實驗室體積都比較大,在太空中的空間實驗室和航天飛機都是高速運行的,時速達到28000公裏以上,在對接過程中,如果計算不準,就可能發生飛船相撞事故。 法國《世界報》也介紹了“天宮一號”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三步走”發展戰略,並表示中國已經在2003年成為全球第三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國傢,僅次於前蘇聯和美國。 韓國《朝鮮日報》28日報道說,如果中國“天宮一號”太空實驗室試驗過程順利,2013年載人宇宙飛船“神舟十號”有可能搭載女航天員,嘗試與“天宮一號”對接。這意味着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兩年內有望入住“天宮”。 《印度時報》29日報道稱,中國全力以赴發射其首個太空實驗室“天宮一號”,此次發射是為在2020年以前為一個更大的空間站提供試驗平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