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大量中國概念股被腰砍 為誠信付出昂貴代價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經濟

開端時間: 2011年六月18日

終結時間: 2011年  

地點: 蘇爾特

資料來源: 世紀經濟報道

事件經過:

  13傢今年上市的中國企業已有12傢跌破發行價,大量股票被腰斬或衹剩下最高值的1/3或1/4,是什麽傷了中國概念股?這個獵殺季還要持續多久?它給中國互聯網産業留下什麽樣的教訓和啓示?
  誠信的昂貴代價
  大量中概股被腰斬,或者僅剩4月底高值時的1/3或1/4
  頃刻之間,中國互聯網像坐過山車,從“泡沫論”跌到“獵殺季”。
  2010年12月8日,優酷在紐交所上市。上市首日,優酷股票飆漲161.25%,報收33.44美元,市值一躍超過搜狐。時隔五月,同一傢公司赴美溝通增發事宜,境遇截然不同。“坦誠地說,這次增發的全過程並不輕鬆。”優酷CEO古永鏘說。
  雖然優酷最終完成自赴美上市後的首次增發,融資總額近6億美元。但是,溝通變得睏難。“在多場與投資人的溝通中,60分鐘的會談,10多分鐘談的都是對這些同行不誠信後果的關切。”古永鏘坦陳,“我想說,中國概念股的誠信傷不起。”
  這場誠信危機,原本和中國互聯網企業關聯不大,主要集中於赴美上市的傳統行業及軟件外包公司。典型的案例有:布洛剋以揭發中國高速頻道(CCME)和緑諾國際(RINO)曾操縱自身的財務報告。此後,緑諾科技(RINO)、中國高速頻道(CCME)等已經被納斯達剋摘牌。5月份,曾被認為軟件外包明星公司的東南融通(LFT)也因為涉嫌造假被停牌。
  但誠信危機進一步蔓延到在全球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公司。6月2日,“渾水摸魚”網站發佈公告稱,在加拿大多倫多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嘉漢林業操縱着“一場龐氏騙局”,這進一步推動了中概股的危機。
  不過,與傳統企業相比,赴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財務數據相對較嚴密、真實。截至目前,尚未有被揭露存在財務造假的IPO互聯網公司。
  “一、中國互聯網公司本身在上市之前都經歷過數次融資,需要經過風險投資商、財務審計師的嚴格審核;二、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産品、發展速度和市場地位,能夠被廣大用戶感知和調查。”奇虎360董事長兼CEO周鴻
  但是,今年5月初,隨着支付寶轉移股權事件的發生,中國概念股瞬間應聲大幅下滑。5月11日,雅虎遞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為了盡快獲得監管部門的牌照,阿裏巴巴集團已經將在綫支付公司支付寶的所有權轉讓給馬雲控股的另一傢新公司。
  一石激起千層浪。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做空陣營,華爾街藉機“做空中國”獲得更高收益。泥沙俱下,屍橫遍野,不管是否存在財務造假,不管是否業績正常發展,幾乎所有的中國概念股都遭受重創。
  imeigu網站統計,中概30指數已經從4月底最高的1289.78下跌到6月17日的927.99點,跌幅約38.9%。另有大量中概股被腰斬,或者僅剩4月底高值時的1/3或1/4。
  “美國股市有做空機製,是非常好的機製,它能夠約束企業的不規範行為。”陳宏表示,“不同於中國股市衹能做多,美國上市公司股價從100美元跌到1美元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做空機製若監管不好,也將被淪為投機者不良的造富工具。通過斷章取義、捏造事實,造成公衆關註的錯覺,藉機集合賣空者,迫使股票下跌。
  傷情中概股
  網絡股是否存泡沫
  陳宏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紮堆上市,實屬正常現象
  那麽,究竟這些在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是否存在泡沫?股價的暴跌是否能真實反映公司的投資價值?
  “中國互聯網過去兩三年欣欣嚮榮,取得非常優異的成長業績。”倪正東告訴記者,“從全球範圍來看,中國互聯網的發展速度也是非常快,包括電子商務、SNS和移動互聯網。”
  來自易觀國際數據顯示,從2008年Q1到2011年Q1,中國網上零售市場成交金額從218億元增長到1782億元;中國網絡廣告市場收入規模從23億元增長到89.8億元;中國搜索引擎市場收入規模從9.3億元增長到32.5億元;中國網絡視頻市場收入規模從0.5億元增長到6.6億元;中國網絡遊戲市場收入規模從40.6億元增長到85億元。從電子商務、網絡廣告、搜索引擎、視頻到中國遊戲市場,中國互聯網在過去三年都取得迅猛增長。
  “過去,中國互聯網公司主要抄襲美國模式,但近幾年前,中國互聯網公司開始持續的創新發展。”陳宏認為,以奇虎360為代表的中國公司,正嚮美國投資者講述“中國互聯網”的獨特故事。
  UCweb公司CEO俞永福也表示:“過去十年互聯網行業是中國公司的中國市場,美國公司的全球市場。未來十年,移動互聯網領域將是中國和美國的全球市場。”
  快速發展的背後,創業投資也變得異常活躍。創業投資與私募股權研究機構清科研究中心近日發佈數據顯示:2010年是中國創投史上最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年,中國創業投資市場無論募資、投資還是退出,均刷新歷史。2010年中外創投機構共新募基金158衹,其中新增可投資於中國大陸的資本量為111.69億美元。
  經過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中國積壓了兩三年的IPO需求重新啓動,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發力。來自湯森路透的數據顯示,2009年到2011年6月期間,共有69傢中國企業赴美上市,融資金額達到80.39億美金。僅今年上半年,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就達13傢。
  “赴美上市有個‘窗口期’,雖然這是相對概念,真正優秀的公司一直存在上市的機會。但也有概率問題,在一年上市幾百傢,還是一年上市兩三傢的環境下,企業上市成功的幾率是不同的。”陳宏說。
  陳宏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紮堆上市實屬正常現象。“藉鑒搜狐和8848的不同命運,可見企業融資對於未來生存至關重要。”2000年泡沫期,搜狐幸運地成為“窗口期”關閉前最後一個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8848公司則未趕上末班車。最終,後者消失於市場。
  “在我看來,目前這些上市的公司都屬於比較優秀的公司,比如:優酷是中國視頻領域最大的互聯網公司,人人是中國最具潛力的社交網絡公司之一。”倪正東認為,這些公司未來的前景仍然被看好。
  至於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股的獵殺季將持續多久,倪正東認為,這將和“支付寶轉移股權”等事件密切關聯。“如果馬雲能夠較好解决支付寶股權問題,幫助中國企業輓回聲譽。中國其他企業也能做出比較好的誠信表率,或許,中國企業赴美上市在下半年還能有個‘窗口期’。但是,如果中國企業的誠信問題繼續遭受質疑,那麽,這就需要中國企業付出更長、更深遠的代價。”
  獵殺季啓示
  “這一輪誠信危機的影響是惡劣的,它需要中國企業踏踏實實來做業績,通過持續、穩定的增長才能夠輓回。”周鴻
  不過,周鴻
  對於創業者而言,它們更在意的是,踏踏實實做好公司,讓上市成為水到渠成的結果,而不僅僅是造富的印鈔機。
  浪淘金CEO周傑告訴記者:“上市將給企業帶來兩重影響:上市的確能夠圈到錢,擴大品牌知名度。但是,如果企業沒有做好上市的準備,在規模較小時,就着急上市,對企業的傷害是長遠的。”
  周傑曾經是Google最年輕的華人總監,他告訴記者:“從Google的經驗來看,當年Google就不想上市。因為上市會增加透明度、容易暴露競爭策略,上市也會增加很多額外開支。由於華爾街對上市有期望,也壓力很大。因此,是否上市關鍵看自身情況。”
  做投資出身的俞永福表示:“目前,私募市場非常活躍。真正優秀的公司,不應該是缺錢的,也不應該着急上市套現。安心做好業績,拉開市場競爭地位,更重要。”據記者瞭解,雖然UCweb收入過億,達到上市要求,但其並未考慮在此輪“窗口期”上市。
  談及如何客觀公正地看待互聯網的真正價值,周傑表示:“不管是用市盈率,還是市銷率,背後反映的都是未來現金流折現。有些公司,如亞馬遜,它需要持續投入,才能持續較快增長,這些公司或許適合用市銷率進行衡量。但是用什麽指標衡量,並不重要。”
  經過這一輪的獵殺季,不管是創業者、企業傢還是風險投資者,可能都會變得更為理性,更加珍惜自身的商業信譽。
  記者手記
  中國概念股血濺市場。
  納斯達剋中國指數(CHXN)從4月底的243.56見頂後,持續下滑。截至6月17日,中國指數下跌到194.62,跌幅為25.1%。
  人人網、網秦、世紀佳緣等一批在美國上市的中國概念股均跌破發行價,甚至包括公開抱怨投行刻意調低發行價的當當網。今年赴美上市的13傢中國企業,其中12傢均已跌破發行價,衹有奇虎360幸免於難。
  這是一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風暴起因是中國企業緑諾科技(RINO)、中國高速頻道(CCME)等被納斯達剋摘牌後,中國企業誠信問題開始遭受質疑。始料未及的是,這場風暴迅疾淹沒了所有的中國概念股,速度之快,影響之深,讓諸多投資者跌破眼鏡。
  “這和支付寶股權事件有一定關係。”6月17日,漢能投資CEO陳宏接受采訪時表示,“支付寶股權事件不管誰對誰錯,都造成投資者對中國VIE結構産生懷疑。”衆矢之的,支付寶股權事件無疑推高中國企業在美上市誠信成本。
  恰在此時,隨着美國第二輪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簡稱QE2)6月30日最後期限臨近,以及一係列好壞參半經濟資料的出爐,股票出現回落之際,部分投機者趁機做空中國概念股。
  5月以來的暴跌還在持續,部分中概股也冤入質疑名單。裏昂證券6月10日發佈報告稱,“包括CEO和CFO在內的部分新浪高管,已經或正在打算出售持有的新浪股票。”新浪股價瞬間大跌,跌幅一度超過27%。6月16日,新浪CEO曹國偉發表聲明,其未清空MBO股票。
  日前,美國券商盈透證券宣佈,由於擔心一些中國公司可能存在會計違規行為,已禁止客戶以保證金的方式買進部分中國股票。這批被打入“黑名單”的中國公司超過130傢,包括搜狐、當當等知名企業。此舉雖未直接做空中概股,但造成的負面影響深遠。
  中國概念股能否熬過這個難關?未來,它們將黯然失色,還是在歷經考驗後重新發光?對此,業界有不同的聲音。清科集團創始人、CEO兼總裁倪正東 認為,“中國概念股中有優秀的公司,也有糟粕的公司。對於真正有實力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它的魅力不會改變。互聯網,將是持續爆發增長的行業。”
  或許一兩年之後,市場已遺忘今日的“屍橫遍野”,人們將在喧囂中追逐新一輪的上漲。但此輪獵殺給中國互聯網公司留下的教訓,應當銘記
   苏尔特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