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逝世
| “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逝世
事件经过:
荀慧生在京剧《玉堂春》中
荀慧生是同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齐名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是20世纪以来京剧旦角艺术承上启下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艺术自成风格,独树一帜,广泛流传,风靡南北,在中国京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1968年12月26日,荀慧生因受“四人帮”迫害不幸逝世,终年68岁。
荀慧生生于1900年,原名词,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后改名荀慧生。他幼年家贫,8岁随义顺和梆子班学艺演出。1910年入京,从著名梆子演员侯俊山学花旦戏。翌年入三乐社科班,先后拜薛兰芬、路三宝、陈德霖、王瑶卿等为师,在艺术革新方面,得到王瑶卿的帮助最多。他曾同文明戏先驱者王钟声合演新剧《家庭革命》、《一元钱》、《黑奴恨》等。1918年,荀慧生19岁时加入喜群社,与梅兰芳、程继先合演《虹霓关》,从此专演京剧,先后与杨小楼、余叔岩、王凤卿等合作。1919年,他与杨小楼、谭小培到上海演出,名声大振。仅1919年这一年间,他上演的剧目就有68个之多。此行在沪、杭、甬、嘉等南方城市演出7年多才回到北京,以精湛的艺术造诣,取得了“四大名旦”的艺术声誉。
在荀慧生的一生中,一共演出了300多出戏,从20年代到40年代,他先后与剧作家陈墨香、舒舍予、陈永钟等合作创作、整理、改编过100多个剧本,如《元宵谜》、《钗头凤》、《卓文君》、《杜十娘》、《红楼二尤》、《陶三春》等。由于他功底深厚,戏路宽广,工于梆子,又熟悉昆曲,改唱京剧以后,博采众长,融化京剧青衣、花旦、闺门旦、刀马旦各工以及小生、武生行当的技艺,创造人物;在声腔方面,他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大胆吸收昆曲、梆子、汉剧、川剧乃至歌曲的有益因素,甚至融化京剧老生、小生、老旦唱腔的旋律,创造既符合人物感情,又不失京剧特色的新腔。他在传统京白、韵白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接近口语的念法,感情真实,生活气息浓郁,而又富有韵律美。他的做功善于提炼生活,继承传统,而又不受传统程式束缚,因而身段动作具有真实感,又注重塑形美,显得洒脱生动,婀娜多姿。他演劳动妇女时,有时从人物生活出发,甚至采用大步流星的脚步。
荀慧生由于出身贫寒,出名以后始终不忘劳动人民的疾苦,曾多次为赈灾、救济同行举行义演。在他留给后人的丰富的艺术遗产中,不仅有记述他表演经验的《荀慧生演剧散论》和他长年不辍的《日记》等,还有数以百计的剧本和为人民所喜闻乐见的表演艺术,荀派艺术的特色至今仍为众多传人所继承和弘扬。
荀慧生(1900年1月5日-1968年12月26日),荀慧生字慧声,号留香,艺名白牡丹,一名词,初名秉超,后改名秉彝,与余叔岩合演《打渔杀家》起,改用荀慧生為名。祖籍河北东光。中国著名京剧表演家。“四大名旦”之一。
家贫,1907年被父母卖予小桃红梆子戏班学戏,后又被转卖给河北梆子花旦老艺人庞启发(庞艳云)。
1909年开始以“白牡丹”艺名随庞启发在冀东、冀中一带农村集镇庙会上演出。1910年随庞启发进燕京,搭班演出梆子戏。1911年去天津,曾与王钟声同台演出文明戏。民国后又到北京,跟李寿山等学习京剧,后娶李寿山长女李淑卿为妻。后拜王瑶卿,学习正工青衣。1915年本应出徒,但是庞启发利用合同上的漏洞,又拖延了两年,直到1917年放荀慧生自立。
1919年加入杨小楼的永胜社,随杨小楼、尚小云、谭小培赴上海演出,担任“刀马旦”,引起轰动。因喜作画,1924年正式拜吴昌硕为师,也向齐白石、陈半丁、傅抱石、李苦禅、王雪涛等名师求教。1925年改艺名为荀慧生。
1930年妻病死。1946年娶北平辅仁大学女生苏昭信续弦。
1949年以后,历任荀慧生京剧团团长,北京市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家协会艺委会副主任。
文革時期荀慧生被批鬥,身掛「牛鬼蛇神」的牌子,頭被剃成陰陽頭;後被送到「沙河農場」劳改,因心臟病發併發急性肺炎而亡。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