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洛剋比空難發生
| 洛克比空难发生
事件經過:
洛剋比空難
遭到飛來橫禍的是蘇格蘭小鎮洛剋比,在此之前,沒有幾個人知道這個小鎮的名字;但這之後,洛剋比這個名字傳遍了全世界。
洛剋比幾乎成為空中災難的代名詞。這架波音747噴氣式客機上的259名乘客全部遇難,另外,洛剋比小鎮上的居民也賠上了11條生命,總計27O人遇難,其中大部分是美國人。
12月22日黎明時分,聞訊趕來的蘇格蘭警察把失事現場重重包圍起來,開始取證工作。高空爆炸後飛機的殘餘物撒落得十分零散,這為取證工作帶來了相當難度。搜尋人員帶着各種儀器對這一區域的每一寸土地進行撒網式搜查,尋找遇難者屍體和飛機的殘餘物件。經過近一周的努力,英國警察找到了大部分遇難者的屍體和大小1.8萬餘件飛機碎片,這些碎片全部交給了英國國防部所屬單位進行分析,以確定飛機失事的原因,並為破案提供綫索。1000餘名專傢和技術人員不分晝夜輪班作業,利用各種儀器對這些飛機碎片進行分析、模擬和鑒定。結果認為,飛機失事前,飛機各個部件運行狀態良好,沒有任何發生故障的跡象。這個結論是意料之中的,因為103航班在起飛前曾作過1O分鐘的飛行安全檢查,結果一切正常,而且,爆炸是突然發生的,飛機事先沒有任何告警,這就基本上可以排除飛機本身失事的可能。因此,技術人員認為,空難是由飛機內部的猛烈爆炸所致。
一位技術人員註意到一片金屬板上的少許痕跡,經鑒定,金屬板是機體前部行李架上的殘餘物,而痕跡則是一種高性能塑膠炸彈的殘餘。進一步分析表明,炸彈是前捷剋斯洛伐剋的産品,名為塞姆泰剋斯,是軍火界最負盛名的塑狡炸彈,也是最受恐怖分子青睞的一種産品,因為一般的安全檢查儀器對它無能為力。
美英兩國成立了聯合調查組,由英國秘密情報局、蘇格蘭場和美國中央情報局及聯邦調查局負責這次空難的調查事務。
1991年11月14日,經過近三年時間的調查取證,美英兩國終於宣佈了洛剋比空難的調查結果:空難是由兩名利比亞情報人員製造的。他們是:前利比亞航空公司駐馬耳他辦事處主任阿裏- 穆罕默德。邁格拉希,他的同事拉明-哈裏發-弗希邁。他們將藏有炸彈的行李從馬耳他送上了103航班。白宮發言人菲茨沃特在記者招待會上宣佈,製造飛機墜毀這樣的大屠殺恐怖活動如果沒有政府最高層人士的支持是無法實現的,因此矛頭直指利比亞最高領導人卡紮菲上校。隨後,美英兩國通過意大利駐利比亞大使館嚮利比亞遞交了起訴書和通緝令。利比亞大禍臨頭。
利比亞對此采取了強硬立場,拒絶交出所謂的嫌疑犯。而西方國傢早已認定利比亞是一個恐怖主義國傢,恨不得把卡紮菲也推上被告席,怎能同意由利比亞自己審判所謂嫌疑犯。安理會7 31號决議已賦予它們引渡罪犯的權力,因此,它們聲明,在利比亞面前衹有兩條路:要麽是遵守安理會决議,引渡人犯;要麽是不執行安理會决議,等着製裁。利比亞選擇了後者。1992年3月 31日,安理會通過了第748號决議,要求利比亞在4月15日前交出嫌疑犯,否則世界上所有國傢都要從15日起中斷與利比亞的空中聯繫,實行武器禁運,直到利比亞交出嫌疑犯。但是卡紮菲並不把製裁放在心上。他對記者發表談話說:“我將對任何實施安理會製裁措施的國傢采取報復行動。”
4月15日製裁正式生效。這一天,所有從利比亞出發的航班都遭到攔截,被迫返航。法國、瑞典、日本、德國等國驅逐了利比亞的外交官。對利比亞的製裁一直持續到現在。
利比亞與美國的積怨由來已久。自1969年9月1日以卡紮菲為首的“自由統一軍官組織”推翻伊德裏亞斯王朝以來,利比亞與美國的關係就一直走下坡路。197O年6月11日,利比亞收回了美國在利比亞的惠勒斯空軍基地,這是當時美國在海外最大的空軍基地,美國人的惱怒可想而知。1971年12月,利比亞實施國有化措施,美國又是首當其衝。此後,卡紮菲逐漸左傾,與蘇聯關係密切,這更是美國不能容忍的。1979年,美國和利比亞相互撤回大使館人員,但尚未徹底斷絶外交關係。1981年8月,美國曾在利比亞的錫爾特灣嚮利比亞的空中實力挑戰,結果利比亞失敗了, 1986年,美國藉口利比亞在柏林嚮美國軍人采取恐怖主義行動,於1986年4月15日對利比亞動了“外科手術”,結果卡紮菲雖幸免於難,但其養女卻被炸死,雙方積怨甚深。這一次利比亞自己找上門來,美國和英國正好開始一心一意對付利比亞。
6年多的製裁給利比亞經濟帶來了毀滅性打擊。但利比亞一直堅持在第三國審理疑犯。1998年2月,國際法庭作出裁决,認為有必要聽取利比亞的申訴。英美也同意在荷蘭審理該案。
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