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國抗日戰爭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36年   十二月12日

地點: 中國

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事件經過:

  發動西安事變的張學良
  西安事變,也叫“雙十二事變”。1936年,日本帝國主義不斷擴大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繼續進行內戰。以張學良為首的東北軍和以楊虎城為首的十七路軍被蔣調到陝甘一帶進攻中國工農紅軍。因受中國共産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政策及人民抗日運動的影響,張、楊與紅軍實現了停戰,並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蔣不僅拒絶了張、楊的要求,而且調集嫡係部隊至豫陝邊境,壓迫張、楊繼續進攻紅軍。12月4日,蔣介石飛往西安督戰。7日,張學良到臨潼華清池嚮蔣“苦諫”,請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遭蔣拒絶,蔣堅持不改“剿共”政策。9日,張嚮遊行示威的學生表示,一周內用事實答復他們的愛國要求。12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在華清池武裝扣留了蔣介石,囚禁陳誠等十餘人;宣佈取消“西北剿匪總部”,成立抗日聯軍西北臨時軍事委員會,張學良、楊虎城任正副委員長,並通電全國,提出改組南京政府,停止內戰,共同抗日,實行民主政治。16日,南京政府下令討伐張、楊,並任何應欽為總司令。親日派汪精衛、何應欽企圖藉機擴大事態,奪取蔣介石的統治權力,進一步和日本妥協。中共中央從民族利益出發,應張學良、楊虎城電請,派代表周恩來、葉劍英等到西安調停。周恩來等於16日到達西安以後,做各方面的工作,提出:衹要蔣答應抗日就釋放他。並於15、19日通電南京國民黨政府,促其接受張、楊主張,和平解决。22日,宋美齡、宋子文與蔣介石顧問澳大利亞人端納飛往西安談判。經周恩來等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鬥爭,24日,蔣介石被迫接受停戰議和、聯共抗日、釋放政治犯等條件。25日蔣介石獲釋,由張學良陪返南京,“西安事變”到此和平解决。蔣介石飛回南京後,立即把張學良拘禁起來。
  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發動的西安事變以及中國共産黨促成的這次事變的和平解决,對推動國共再次合作、團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歷史作用。
  發動西安事變的楊虎城
  周恩來(左)、葉劍英(中)、博古(右)
  西安軍民為支持張學良、楊虎城的抗日壯舉上街遊行
  這是1936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關於和平解决西安事變的指示
  這是《西北文化日報》刊登的西安事變
  蔣臥室玻璃上的彈孔
  宋給蔣的親筆信
  “手令”全文
  蔣乘坐之飛機已起動,即離西安。
  “西安事變”和平解决後,周恩來等乘坐飛機回到延安時受到毛澤東等的歡迎。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