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審判全球通緝的頭號國際恐怖分子“卡洛斯”
| 审判全球通缉的头号国际恐怖分子“卡洛斯”
事件經過:
全球通緝的頭號國際恐怖分子“卡洛斯” 1997年12月12日上午11時45分,全球通緝的頭號國際恐怖分子“卡洛斯”乘坐的單人囚車,在2輛摩托和3車武裝警察的押解下,由巴黎以南的弗雷納監獄駛往市中心的司法大樓。此時,法院周圍早已戒備森嚴,樓內有憲兵和檢查爆炸物的軍犬巡邏,院子裏布滿如臨大敵的警察。從前一天開始,法院入口處就增設了安全裝置,連平時進出自由的法官和律師們,也必須接受嚴格檢查。法國警方還特地調來一支75人的小分隊,加強和配合原有的警衛力量。
這一天,巴黎重罪法庭開庭,公審“卡洛斯”(真名叫伊裏奇·拉米雷茲·桑切茲,“卡洛斯”是綽號)。這是他被捕以來首次公開露面。他涉嫌於1973年至1984年間參與謀殺了20多人,他目前因5個攻擊暗殺案在法國被起訴。
法庭由3名法官和抽簽選出的9名陪審員組成,考慮到陪審員可能因懼怕報復突然放棄訴訟,法庭又指定了9名候補陪審員,因此,參加這場審判的司法人員多達24人,每個人自始至終都受到兩名警察的特別保護。
下午1時30分,法官宣佈開庭。卡洛斯進入大廳,仍是一身考究的打扮:一件淺灰上衣,內穿淡色翻領運動衫,頸披一條鮮豔的圍巾。鬢發已顯花白的卡洛斯在被告席坐下,低聲同辯護律師交換了幾句話。當法庭庭長問他從事什麽職業時,他回答:“我是職業革命傢。”庭長問他的住址,他說:“全世界都是我的地盤,我最後的地址是喀土穆”……開庭中,卡洛斯神情坦然傲慢,毫無服罪之意,他高談自己的“革命觀”,並振振有詞地對司法當局反唇相譏。
卡洛斯是委內瑞拉人,48歲,出身世傢。他15歲加入共産主義青年組織,父母離異後隨母親遷居倫敦,不久便因成績不理想轉赴莫斯科,在專門為第三世界國傢培養人才的盧蒙巴大學繼續學業。1968年,歐洲鬧學潮,不安分的卡洛斯四處生事,1970年被前蘇聯驅逐出境。
在莫斯科期間,卡洛斯結識了一批巴勒斯坦青年,開始狂熱地推崇巴勒斯坦解放事業。於是,他去了貝魯特,參加瞭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綫,並被派到約旦軍訓,掌握了遊擊戰術。他想參加當地的武裝鬥爭,沒有實現,便另負使命返回倫敦,重新過上花天酒地的生活。他穿名牌,逐女人,滿身香氣地出入外交酒會和高級晚宴。事實上,此時卡洛斯的身份已發生變化,他已成為“一顆埋在歐洲的釘子”。1973年,他用手槍打傷英國知名連鎖店馬剋斯—斯賓塞的老闆,因為後者支持以色列。個把月後,他又在以色列一傢駐英銀行投放了一枚炸彈,傷數人。從此,卡洛斯作案不斷,名字也一個個地更換。
從1974年8月起,卡洛斯同其他歐洲恐怖組織配合,在巴黎的商場和新聞機構製造多起爆炸案,“卡洛斯”這個名字開始同一係列轟動世界的恐怖大案連在了一起。1975年1月,他兩次在巴黎奧利機場用反坦剋火箭筒襲擊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飛機,扣留人質。同年6月,他槍殺了兩名法國反諜報部門的警官和一名告發者。6個月後,他出現在維也納,闖進石油輸出國組織的會議大廳,擊斃3人,劫持了11名石油部長飛往阿爾及利亞。1982年,他的前妻德加萊娜·科普在法國被捕服刑。蟄伏多年的卡洛斯再次復出,在巴黎至圖魯茲的一列火車上安置炸彈,要挾法國政府放人,現任總統希拉剋因臨時改乘飛機,躲開了這場劫難。隨後,他又相繼策劃恐怖爆炸事件,總共造成100多人無辜傷亡。
70年代中期,卡洛斯被確定為國際上最危險的恐怖分子,對他的追捕整整持續了19年,他是法國反間諜機構跟蹤時間最長的一名罪犯。1975年6月27日,法國警方接到告發,卡洛斯潛匿在巴黎五區的一位朋友傢中,警方派出3名警官上門盤查。由於信息傳遞不準,3人都赤手空拳,其中1人重傷,兩人慘遭卡洛斯殺害。同事的被害激怒了菲利浦·隆多。這位經驗豐富,化名“馬剋斯”的反間諜人員,立即銜命追尋卡洛斯的蹤跡。
直至1994年8月14日,卡洛斯要做手術,在麻醉劑的作用下,他昏昏睡去,等候多時的法國警方人員立即將他牢牢銬住。當卡洛斯在飛機上醒來時,他半天沒搞清身邊究竟是什麽人,當飛機在巴黎降落,他纔無奈地蹦出一句:“幹得真漂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