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女作傢楊沫逝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95年   十二月11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1995年12月11日凌晨1點03分,小說傢楊沫在北大醫院去世,享年81歲。
  楊沫,原名楊成業,湖南湘陰縣人,1914年8月生於北京書香門第之傢。1928年考入西山女子溫泉中學。1950年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2年調至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1958年出版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其中鮮明、生動地刻劃了林道靜等一係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後由自己改編為電影《青春之歌》。1978年至今出版了短篇小說集《紅紅的山丹花》、長篇小說《東方欲曉》、《芳菲之歌》、《英華之歌》以及《楊沫散文集》、《自白--我的日記》、《不是日記的日記》等11部作品。曾任申國作傢協會主席團成員、北京市文聯主席、八屆人大代表。
  她的去世事出突然。據她的長女徐然說,她的身體狀態一直到6月都還較好,7月份她因膀胱炎住到同仁醫院,醫院做的全面身體檢查中發現她的左肺不太好,有積液,不能確診是否惡性腫瘤。其後,楊沫又於9月份住進北大醫院,開始做放療、化療,對年逾八旬的老人,這是難以負荷的。11月20日,楊沫突發高燒至40度,同時出現肺炎,到11月23日,燒退下去,人卻萎靡下去。24日楊沫對徐然說:“一點勁兒沒有”,那時她頭腦清醒但渾身無力。從11月26日楊沫開始病重,昏迷說囈語。11月28日,北大醫院發病危通知書。李志堅等同志來院看她,她那時尚很清醒。
  11月30日,是楊沫生前最後清醒的一天。那天,她說了很多活,上午,她說要治好病,還有很多事要幹,要繼續幹。中午,她說要立遺囑,下午3點,翟泰豐、陳建工等人來看望她,她對他們表示自己是個共産黨員,一輩子為黨做事,稿費要捐出來給中國當代文學館。
  那天她很惦記地問起白楊及小兒子“三妹來了沒有,讓她來,小波怎麽還不來?……”從4點以後她就再不能說話。從這一在,楊沫開始進入半昏迷狀態,衹能斷斷續續地吐出單字,再沒有完整地說話。
  楊沫是在12月10日中午11點35分停止呼吸,臨終前她表現得很難過,不斷呻吟。上午她非常焦急地想說話,做了許多動作。徐然猜度她的意思,她卻焦灼地搖頭。老人最後的話終於沒有說出來。11點時她慈詳地看着徐然:說了最後一句:“你餓了”。5分鐘後她停止了呼吸。
  人工呼吸、電擊等搶救的措施都無效。此後她靠呼吸機維持呼吸到次日凌晨辭世。
  徐然說母親“她一生就為兩個目標奮鬥,一個為黨、一個為文學創作”。在楊沫的作品中都流露着對理想、對黨的赤誠,她的遺囑中把10萬元稿費和一部分書籍捐獻給中國當代文學館。
  楊沫曾說自己的歷程是“革命加文學”,她的傳奇生涯作為她創造的著名人物林道靜的原型而為人熟知。儘管她衹有初中文化程度,但她對寫作投入了許多熱情,並因而一度使她的孩子失望,而她送給孩子的回答竟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這是她的信條。但後來人們發現她愛孩子、愛人們,她多情!
  北京市文聯曾與她共事的人的回憶是“平易、溫和、通情達理、威望高、對新事物有着敏銳的捕捉力,與不同代的作傢相處很好……”
  楊沫帶着沒有說的話離去,但青春之歌不會因此戛然而止。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