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美國開始探測火星奧秘
| 事件經過:
1996年11月7日,美國德爾它—2火箭把“火星環球勘探者”探測器送入了太空,拉開了火星探測熱潮序幕。緊接着,俄羅斯火星—96探測器和美國“火星探路者”探測器分別於1996年11月16日和12月4日競相升空,使火星熱達到了高潮。儘管俄羅斯火星—96探測器不幸墜落,但人們對火星的熱情有增無減,這是為什麽呢?探測火星到底有什麽意義?
人類之所以對火星感興趣,是因為火星與地球最為相似。就目前的探測結果表明,它是一顆離地球最近的行星;上面有大氣,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約占95.3%,其餘是氮、氬、一氧化碳、氧等,水汽的數量很少,平均約為大氣總量的0.01%;其表面大氣壓為7.5百帕,相當於地球30至40公裏高處的大氣壓;火星公轉周期約687天,自轉周期為24小時37分23秒,一年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它表面平均溫度比地球低30℃以上,其中赤道附近最高溫度約20℃,夜間最低溫度在T80℃以下。
根據海盜號無人探測器發回的數據顯示,火星上雖不存在液態水,但有許多條幹涸的河床,這說明這裏從前曾有過水,並且一度氣候比較暖和。這是十分令人興奮的消息,因為水是生命之源,若火星上曾經有水,就曾經可能有生命。此外,火星內部構造也與地球相似。所以科學家們認為,通過對火星的研究,可以瞭解太陽係的起源和演化,弄清生命的起源和進化,認識地球環境的形成過程。1996年8月6日,美國宣稱,科學家從一塊來自火星的隕石上,發現了可證明火星上曾經存在生命的化學物質。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各國學者議論紛紛,不同意見者最主要的論點是,這塊石頭是否真是從火星上來的。因此,需要對火星再次實地考察。火星熱就這樣又“火”起來了。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