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柏林墻倒塌
| 柏林墙倒塌
事件經過:
一群西柏林的示威者拆倒了柏林墻的一段
1989年5月,在匈牙利社會主義工人黨宣佈放棄執政黨地位,實行多黨製,波蘭統一工人黨與團结工會達成實行議會民主的協議,正在為即將到來的大選作準備的時候,匈牙利開始拆除通往奧地利邊界上的鐵絲網,打開了民主德國居民經匈入奧逃往聯邦德國的缺口。
至10月初,已有3.7萬名民德公民逃往聯邦德國。在居民大批出走的衝擊下,10月7日民德40周年國慶日前後,東柏林、萊比錫等許多城市爆發了遊行示威活動,要求民德當局發揚民主,進行改革,放寬對出國旅行和新聞媒介的限製。
為了平息事態,穩定局勢,德國統一社會黨頻繁召開會議,討論對策,但意見嚴重分歧。在10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民德 15個專區(包括東柏林)黨的書記中有13個要求以埃裏希-昂納剋為首的政治局全體成員辭職。18日,德黨召開十一屆九中全會,從1971年以來一直擔任民德最高領導人的昂納剋以健康為由辭去黨和國傢一切領導職務,原政治局委員、中央委員會書記、國務委員會副主席埃貢-剋倫茨當選為德國統一社會黨總書記(24日又接任民德國務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
剋倫茨上臺立即表示要推行改革,要實行“自由選舉”,然而剋倫茨的一個驚人之舉乃是11月9日突然下令鑿開了“柏林墻”,宣佈開放東西柏林、東西德的分界綫,於是,民主德國居民頃刻像潮水一般迅猛地涌嚮西柏林和聯邦德國各地。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果的影響下,歐洲的政治地圖被劃定了。但是在1989年;這張地圖卻經歷了在首次劃定之後影響最為深遠的衆多變動。人民群衆自發的不滿和憤恨情緒吞沒了東歐一係列國傢的政權,並開始衝擊和動搖蘇聯陣營中的國傢所確立的立國根本。許多人涌現在東歐國傢首都的大街上,要求進行民主改革。在公民們明顯不可阻擋的和平抗議潮流下,一個接一個的華沙條約組織成員國的政府開始搖擺並倒下,這些國傢包括波蘭、匈牙利、捷剋斯洛伐剋、保加利亞和東德。
1989年11月9日,全世界的電視觀衆目睹了在柏林上演的偉大一幕,長久以來作為東西方對抗最有力標志的柏林墻最終被推倒了,有1%的東德公民涌入西德與他們自1961年因關閉邊境而被迫分離的朋友和親戚們再度團聚。
由於德國的非常危險的高速走嚮再度聯合,也由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在1990年7月發佈的倫敦宣言中以官方的身份宣佈承認:華沙條約組織不再代表着對西方構成威脅的軍事組織,蘇聯領導人戈爾巴喬夫在國內的境遇越來越睏難重重,儘管他和美國的喬治-布什總統以及英國、西德政府都保持着親密的關係,而且可以說在很多方面戈爾巴喬夫是東歐所有變動的始作俑者。
推倒柏林墻
1989年11月9日下午6點57分,民主德國宣佈從即時起開啓邊境。柏林墻第一次被鑿開一條縫,將東西柏林分隔28年的高墻很快就被推倒
兩德合併後進入聯邦德國的大批市民
兩德合併後進入聯邦德國的第一輛原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汽車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