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孔繁森因公殉職
| 孔繁森因公殉职
事件經過:
電影中的孔繁森
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
孔繁森,山東聊城市堂邑五裏墩村人,1961年應徵入伍,1966年9月光榮加入中國共産黨,1967年復員回到聊城,先後任聊城技工學校革委會副主任,共青團聊城地委常委,中共聊城地委宣傳部副部長。1979年4月,孔繁森以黨和國傢的利益為重,自覺服從組織的安排,毅然放棄“高堂在,不遠遊”的古訓,告別年逾古稀的老母、體弱多病的妻子和三個尚處幼年的孩子,首離桑梓,到海拔4700多米手西藏自治區崗巴縣任縣委副書記,歷時三年之久。1988年,已任聊城行署副專員的孔繁森二離桑梓,任拉薩市副市長。1992年12月,二次赴藏已期滿,由於工作需要,自治區黨委希望他到條件更為艱苦的阿裏地區任地委書記,此時,他又一次捨“小傢”顧“大傢”,留了下來,到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阿裏地區任地委書記。在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行程8萬多公裏,跑遍了全區106個鄉中的98個,訪貧問苦,調查研究,尋求阿裏地區擺脫貧睏,實現富裕的振興之路。然而,不幸的事情發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邊貿途中,因車禍殉職,年僅50歲。孔繁森同志是新中國成立後,在黨的培養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優秀領導幹部中的傑出代表。他有着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的堅強黨性,熱愛人民、服務人民的滿腔熱忱,艱苦奮鬥、廉潔奉公的高尚品質和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的優良作風。相關報道:《孔繁森》電影故事節選
孔繁森要遠赴阿裏上任了。
阿裏地委所在地獅泉河鎮遠離拉薩1800公裏,全地區平均海拔4000多米,是一個地廣人稀的不毛之地。那裏的經濟發展水平還很落後,人民生活也很貧睏,工作環境十分艱苦。
孔繁森的內心也有矛盾,自己援藏多年,山東傢中90歲的老母和體弱多病的妻子無人照顧,他總覺得欠傢人的太多。晚上,他給妻子王慶芝打電話,聽到妻子在話筒裏的抽泣聲,心裏十分痛苦。秘書長倪德昌領來了阿裏地委派來接他的藏族司機加措。第二天一大早,孔繁森領着秘書收養的兩個藏族孤兒麯印和貢桑。一行人踏上了奔赴阿裏的路途。一路上,阿裏的壯麗山川令繁森心情熱烈起來,也愈發感到了自己的使命。在路上,他們邂逅了在雪原中孤身行走的說唱藝人。阿裏地委、行署為孔書記的到來開了個熱烈的歡慶會。會上,達瓦專員為大傢一一做了介紹。當孔繁森開門見山地問起阿裏的電力情況時,大傢全都沉默了,達瓦專員解釋道,電力局總工為修電話病重去世了。幹部中許多人想調走,孔繁森開了個對話會,請大傢擺睏難,可誰也不開口。麯印和貢桑這時出來添亂,兩個孩子對爺爺吵嚷着要回拉薩。
孔繁森開始了深入群衆的工作。他和教委老孟來到山間的查布村小學,看見其實還是大孩子的小學教師嘎珍領着衣衫襤褸的孩子們在一起的情形,十分感動。當得知兩位教師幾個月沒領到工資時,就掏出了自己的工資。在土屋裏,兩位孤寡老人生活艱難,孔繁森用自己背去的藥箱為老人診病,把老人的腳揣在懷裏為老人暖腳,老人流下了眼淚。
孔繁森去兵站,小戰士於青藏對孔繁森書記能報時的電子表很好奇,孔笑着將表送給他。入夜,在兵站營房裏,孔彈着電子琴,和戰士們同聲唱起了《說句心裏話》:“說句心裏話,我也想傢……”
早晨起來,天下雪了,加措為孔書記捧來了母親打的酥油茶。雪愈下愈大。阿裏地區遭受了五十年不遇的雪災,各縣都有牲畜凍死,許多百姓已經斷糧。地委辦公室裏一片忙碌,孔繁森緊急佈置幹部分頭救災。風雪大坂,戰士於青藏爬在話桿上查這當口,領着女兒孔玲到拉薩來看望丈夫的王慶芝吐血住進了拉薩醫院。孔玲給父親打電話,要他馬上回拉薩陪母親做手術。
孔繁森頂着巨大的精神壓力,堅持到抗災第一綫指揮。在牧民帳蓬中,看到死去的遍地牲畜,孔說服老鄉們把病弱的牛羊殺掉,保人要緊。牧民們不肯殺羊,加措與牧民們發生了爭執。
孔繁森與司機加措被睏在了風雪途中,這一夜,孔繁森覺得自己不行了,他寫了遺言。天亮,達瓦專員一行人的馬隊在遠處的山坡上出現,孔繁森得救了,加措興奮地叫喊起來。
一車車的救災物資送到了牧民們手中,查布村小學的房頂上,五星紅旗依然飄揚,孩子們朗的讀書聲傳來。阿裏地區在雪災中挺了過來。小戰士於青藏犧牲了。
孔繁森滿面憔悴地趕回拉薩,見到了病床上的妻子。王慶芝吞着孔在路上買來的餃子,難以下咽,夫妻百感交集,有一刻,都不禁失聲哭了。孔繁森送走了妻女,就和倪德昌、加措坐上了去北京的航班。他們是去中央要救災款的。孔在北京住在小旅店裏,日夜奔走,款項終於批下來了。三個人欣喜萬分。回到阿裏,孔繁森和幹部們商量起了阿裏的未來。他說,我們共産黨人,就是要領着群衆,幹出一個今生今世的幸福來。在“發展阿裏,尋找優勢戰略研討會”上,孔給幹部群衆列舉了阿裏的多項優勢,幹群受到了鼓舞,對阿裏的未來充滿了信心。
《孔繁森》劇照:孔繁森在阿裏
《孔繁森》劇照:孔繁森與病中的妻子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