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海牙氣候會議未達成協議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2000年   十一月25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2000年11月25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六次締約方大會在延長一天後仍無法達成預期的協議,衹得中斷會議給與會各方更多時間繼續商討談判,以爭取在復會後能夠最終達成應對全球變暖具體措施的議定書。
  與會發展中國傢建議,把原定2001年5月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工作會議作為第六次締約方大會的繼續。
  大會主席、荷蘭環境部長普竜剋嚮與會的政府部長宣佈,海牙大會在原定的會期內未能製定出實現《京都議定書》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指標的具體措施,大會未能達成與會各方和公衆期待的里程碑式的《海牙議定書》,這令許多與會代表非常失望。
  許多與會國傢和環保組織稱,美國的態度是導致海牙氣候會議失敗的原因。他們認為,美國缺乏通過自身努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誠意。在為期近兩周的海牙會議期間,它一直要求其它締約方接受其以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方式來抵消本國實際排放的方案,以及用援助發展中國傢用無熱污染發展方法,換取在本國繼續大量排放溫室氣體指標的提議。
  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排放量占世界總量的25%。海牙大會與會各方期待美國率先以實際行動減少本國排放,而不是用金錢買賣排放的權利和指標。
  海牙大會從23日以來就陷於僵局中,美國和歐盟各執己見,美國堅持要求發達國傢可以無止境地用森林和植被抵消排放、用對外援助換取排放指標。歐盟要求給美國的方案設立50%的上限,以迫使發達國傢在本國也做出努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
  大會主席曾提出折衷方案,但受到與會各方的反對。普竜剋衹得廢除折衷方案,這樣海牙大會就失去了協議的基礎藍本而無法繼續下去。
  鑒於海牙大會租用的會場已經到期,大會無法繼續延長,與會各方又不願大會不歡而散,最後由受全球氣候變暖危害最大的發展中國傢提議,中斷海牙大會讓締約方繼續談判,爭取在2001年5月復會時能夠最終達成《海牙議定書》。發達國傢也同意中斷會議的提議。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