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哥倫比亞一火山爆發 2.5萬多人死亡
| 哥伦比亚一火山爆发 致2.5万多人死亡
事件經過:
正等待救援受害者 1985年11月13日,位於哥倫比亞托利馬省的內瓦多德爾魯伊斯火山兩次爆發,大量的岩漿和石塊已吞沒了火山周圍的幾個城鎮,造成2.5萬多人死亡。
內瓦多德爾魯伊斯火山坐落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西北200多公裏處。11月13日下午,火山第一次爆發,晚上又再次爆發。據報道,火山爆發後,由於山頂積雪融化而使周圍幾條河流的水位猛漲並泛濫成災,給附近居民的生命財産造成嚴重損失。其中托利馬省的阿美羅鎮受災最重。火山爆發後,這個擁有2萬多居民的城鎮被七八米厚的岩漿、石塊和火山灰埋沒,居民中80%的人估計已經死亡。
這次災情極為嚴重,僅僅阿美羅鎮就死了2萬多人,還有數千人受傷,多數居民傢破人亡。由於火山周圍終年積雪被融化,附近幾條河流水位猛漲,威脅着馬格達萊納河流域數以萬計人的生命財産,遭災面積達3萬平方公裏,災民13萬,至於物質損失至今還難以估計。
哥倫比亞總統貝坦庫爾得到火山爆發的消息後,立即在總統府召開緊急會議分析災情,采取救災措施。會後,他和部分高級軍政官員乘飛機前往災區視察和領導救災工作。
火山爆發後,哥倫比亞政府立即采取措施,把火山周圍180公裏的區域劃為“災區”。
從14日上午開始,大批哥倫比亞軍人、紅十字會會員和志願者紛紛匯集到災區,搶救和疏散災民。成千上萬市民和許多官方和私人組織熱情嚮災區捐獻現金、帳篷、食物、藥品、家庭用具等救災物品。僅首都波哥大一地,14、15兩天就收集到捐獻的1000多噸救災物資和500萬比索現金(約合3萬美元)。波哥大博覽會會址現在成了捐獻救災物資的集中地。人們開着汽車、騎着摩托車或自行車甚至徒步把物品送到那裏。還有許多人,其中包括兒童,當場脫下身上穿着的衣服來援助災民。
火山爆發以來,國傢和私人的醫院、診所都為災民打開了大門。
從這次災害中應吸取什麽教訓——終年積雪的魯伊斯火山已開始噴射細泥沙,而且泥沙顆粒逐步增大。到晚上積雪迅速融化,掀起泥沙巨浪嚮下傾瀉。火山附近村莊有人打電話把這個情況告訴阿美羅的人,但有人卻半信半疑。市長羅德裏格斯和牧師奧索裏奧一直勸居民們放心,誤認為當時發生的情況同1985年8月發生的情況類似,問題不大。牧師當天下午5點還帶領大傢做彌撒,說平安無事,市長到晚上11點纔發表廣播講話,要大傢趕快疏散,但已遲了,11點20分左右,泥沙巨流首先衝垮了變電所,全城漆黑,接着很快進入地處峽𠔌的阿美羅鎮,市長本人也未能幸免。親身經歷了這場災難的萊裏達教堂的秘書迪亞斯沉痛地說,“對待大自然,憑經驗和想象不行,應采取科學態度”。另一位親身經歷這場災難的建築工人伊格納西奧敘述說,泥沙巨流來勢兇猛,衹聽得轟轟巨響,如無準備,是來不及逃脫的。他傢12口人,7人有準備全無事,他父母親等5人不相信有危險,全部身亡。托利馬大學試驗農場52名師生員工,因有準備,全部安全無恙,還救出了4名受傷災民。
災害發生之後,世界各國,特別是拉美國傢立即動員起來援助哥倫比亞。來自各國的大批救護人員和救災物資正源源不斷運往災區。
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一項决議,呼籲所有成員國慷慨地嚮哥倫比亞提供緊急援助,幫助哥倫比亞災民重建傢園。泛美開發銀行已决定嚮哥倫比亞提供2000萬美元的緊急援助。歐洲經濟共同體也作出决定,嚮哥倫比亞提供40萬美元緊急援助搶救災民。
美國政府在災情發生後不久就决定派12架直升飛機到災區協助哥倫比亞政府尋找、救護和疏散災民。
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宣佈嚮哥倫比亞提供10萬美元的援助。
瑞典政府决定嚮哥倫比亞提供370萬剋朗(約38萬美元)的救災援助,並聲明,如果需要還可提供更多的援助。
瑞典紅十字會决定嚮哥倫比亞提供200萬剋朗的援助。
芬蘭政府嚮哥倫比亞紅十字會提供了100萬芬蘭馬剋(5.5芬蘭馬剋約合1美元)的經濟援助。同一天,芬蘭紅十字會决定嚮國際紅十字會提供100萬芬蘭馬剋,以救濟哥倫比亞火山爆發中的受害者。
此外,中國、法國、西班牙、奧地利政府和西德紅十字會以及一些國際機構已宣佈嚮哥倫比亞提供緊急物資援助。
12歲的小姑娘奧馬伊拉已被泥石流浸泡了60個小時。她後來終因無法搶救而停止呼吸。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