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鄧小平說,馬列主義要與中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
| 事件經過:
1956年11月17日,鄧小平在會見國際青年代表團時,對他們所提出的“中國共産黨員的含意是什麽?誰來决定國際古典的共産主義的原則中哪些是適合於中國的?”問題進行了回答。他說:中國共産黨員的含意或任務,如果用概括的語言來說,衹有兩句話: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一切以人民利益作為每一個黨員的最高準繩。共産黨員的標準不是一下就能達到的。一個共産黨員,第一,他是普通人,第二,他是普通人中的先進分子。但是也有比普通人還要落後的共産黨員。
鄧小平指出,關於誰來决定國際古典的共産主義的原則中哪些適用於中國。11年前,中國共産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確定了這樣的原則,即馬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以此來指導我國的革命,指導我國的建設。這個原則是我們黨和毛澤東同志根據過去革命中失敗和成功的經驗總結起來,並在第七、第八兩次黨代表大會上加以肯定的。當然,這衹是一個原則,原則的運用還會遇到許多具體問題。一個國傢的問題是多方面的,不論是革命時期還是建設時期,如何使馬剋思列寧主義與各個時期的具體情況相結合,這是一個需要不斷解决的問題。這個問題需要黨的代表大會來討論决定,在代表大會閉會期間由中央委員會討論决定。問題决定好了,還需要黨員善於在實際工作中去解决。首先要幾萬、幾十萬骨幹懂得這條原則,這條原則纔會得到實行。
鄧小平強調,馬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與本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句話本身就是普遍真理。它包含兩個方面,一方面叫普遍真理,另一方面叫結合本國實際。我們歷來認為丟開任何一面都不行。離開本國的特點去硬搬外國的東西,這條普遍真理就不能實現。在普遍真理與具體實際相結合這個問題上,我們黨過去吃過許多虧,以後就一直抓住反對主觀主義這一條。反對主觀主義有兩個方面,即反對教條主義和反對經驗主義。教條主義,就是衹知道馬剋思列寧主義的詞句,不從具體情況出發來運用,它使我國的革命遭受過失敗和挫折。經驗主義,就是衹看到一些具體實踐,衹看到一國一地一時的經驗,沒有看到馬剋思列寧主義的原則。兩者我們都反對。
鄧小平最後說,根據我們的經驗,普遍真理與具體實際,二者結合很不容易。中國共産黨也經常犯錯誤。但是我們註意和研究犯錯誤的原因,及時改正。毛主席說,人要經常洗臉,房子要經常打掃,黨也是這樣,要經常改正錯誤。我自己也常常犯錯誤。每個人都是這樣。毛主席還常常說,他也經常犯錯誤。不過我們都知道他的錯誤比我們少。任何人都會犯錯誤,絶對不犯錯誤的人是沒有的。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