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莫斯科十月事件結束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93年   十月4日

地點: 中國

莫斯科十月事件结束
事件經過:

  政變中,軍隊的精銳部隊還是站到了葉利欽一邊,一群政府軍準備在裝甲車的掩護下進攻白宮
   1993年10月3日,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發佈在莫斯科實行緊急狀態令。4日凌晨,俄政府軍奉命進入莫斯科。8時許,政府軍的數十輛坦剋和裝甲車包圍了議會大廈,隨後發起進攻。政府軍同忠於議會的戰鬥隊進行了長達10個小時的激戰。最後,議長哈斯布拉托夫、議會任命的代總統魯茨科伊以及支持議會的幾名將軍被捕。據官方宣佈,這場流血衝突造成142人死亡,744人受傷。事後,新聞媒介稱之為“10月事件”。
  十月事件始末
   這次事件是俄羅斯最高執行權力機關和最高立法權力機關持續激烈鬥爭的結果。從1992年初葉利欽推行激進的改革政策以來,以葉利欽為首的一方和以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副總統魯茨科伊為首的另一方之間,在改革政策、國內經濟形勢評估、新憲法內容、俄羅斯政體以及對外政策等一係列重大問題上産生嚴重分歧,雙方互相攻訐,各自為政,以致發展到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9月,兩派權力鬥爭進一步升級。9月1日,葉利欽宣佈解除魯茨科伊副總統職務。9月18日,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宣告成立,準備取代最高蘇维埃。同日,葉利欽重新任命蓋達爾為第一副總理兼經濟部長。9月21日,葉利欽發佈命令,中止俄羅斯人代會和最高蘇维埃的全部權力,並宣佈俄羅斯聯邦新的立法權力機關--聯邦大會的選舉將在12月11-12日舉行。這些措施無疑是要摧毀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茨科伊的權力基礎。
   哈斯布拉托夫和魯茨科伊采取了反擊措施。9月3日,俄羅斯議會通過决定,否决總統有關解除副總統魯茨科伊職務的命令。9月21日,俄議會主席團通過緻俄羅斯公民書,廢止葉利欽中止議會權力的命令,停止葉利欽的總統職務,並宣佈由魯茨科伊任代總統。同日,魯茨科伊宣佈接任俄羅斯總統,並任命阿恰洛夫上將為國防部長。次日,又任命巴蘭尼科夫為安全部長、杜納耶夫為內務部代部長。哈斯布拉托夫號召舉行全國總罷工。
   從9月24日開始,議會大廈已被政府軍警包圍,與外界電話聯繫被切斷,所有通往議會大廈的道路亦被政府軍警封鎖。接着,政府停止了對議會大廈的供電、供水。新成立的議會武裝小組則嚮議會警衛部門和志願保衛人員分發了武器彈藥,準備抵抗。武裝衝突一觸即發。
   在雙方對峙加劇的形勢下,俄憲法法院院長佐爾金9月24日提出瞭解决俄政治危機的零點方案,建議總統撤銷9月21日解散人代會和最高蘇维埃的命令,議會也撤銷有關决定,使局勢恢復到9月21日前的狀態;同時建議在12月21日同時舉行總統和議會選舉。這一建議得到了一些政治力量的支持。俄羅斯東正教大牧首阿列剋西二世也奔走於葉利欽和議會領導人之間。呼籲雙方舉行和談。
   在各方壓力下,對立雙方於10月1日重新舉行談判尋求妥協。但哈斯布拉托夫、魯茨科伊和一部分議員堅决拒絶葉利欽提出的“必須無條件交出武器”的條件,10月3日,局勢進一步尖銳化。數千名支持議會的莫斯科市民衝破了由警察和特種部隊在議會大廈附近設置的層層防綫,並在議會大廈前舉行了集會,接着他們又企圖占領莫斯科市政府大廈、國傢廣播電視大樓和莫斯科廣播電視大樓。雙方發生激烈衝突。在談判破裂、局勢惡化的情況下,葉利欽下令政府軍進攻議會大廈,並很快占領了議會大廈,從而結束了在俄羅斯政壇上持續了一年多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
  議長哈斯布拉托夫(前一)、副總統魯茨科伊(前二)等被捕
  俄羅斯議會大樓被焚毀
  發生流血衝突前議長哈斯布拉托夫(中)在議會大廈舉行記者招待會
  9月25日,莫斯科發生流血事件,俄羅斯葉利欽下令內務部接管議會警衛局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