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劉伯承元帥逝世
| 刘伯承元帅逝世
事件經過:
劉伯承
“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題‘中國布爾什維剋劉伯承’十二個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榮。”這是1942年鼕天,劉伯承在自己50壽辰緻答謝辭中的一句話。44年後,這位中國人民的偉大戰士、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之一、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因病在北京與世長辭了。他光榮的一生不愧為一位真正的布爾什維剋,不愧為布爾什維剋的楷模。
劉伯承是四川開縣人,1892年12月4日出生於貧苦農民家庭。青年時代他投筆從戎,在反對北洋軍閥的護國、護法戰爭中,成為足智多謀、驍勇善戰的川中名將。1926年5月,劉伯承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大革命時期,他發動瀘州起義,有力地策應了北伐戰爭。1927年,他又參與發動和領導南昌起義,為創建人民軍隊進行了艱苦卓絶的鬥爭。
在二萬五千裏長徵中,他先是挑起殿後重擔,指揮紅五軍團與數倍於我的強敵浴血奮戰,保證了中央機關安全轉移。而後他又勇任先遣司令,為紅軍開闢通路,率部斬關奪隘,搶險飛渡,在突破烏江、智取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諸戰役中,顯示了他的軍事奇才,建立了歷史功勳。他與彝族咕基傢首領小葉丹“歃血為盟”結拜兄弟,使紅軍順利通過彝族區的故事,傳為長徵史上的佳話。一、四方面軍會合後,他與張國燾的分裂活動進行了堅决的鬥爭。
抗日戰爭時期,劉伯承與鄧小平一起率部轉戰華北敵後,開展人民遊擊戰爭,建立了晉冀魯豫根據地,壯大了人民武裝力量,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在解放戰爭時期,他率領十萬大軍渡過黃河,千裏躍進大別山,直插國民黨統治的腹心地區。劉鄧大軍威震敵膽,所嚮披靡,譜寫了我軍戰略反攻的光輝篇章。在此後的一係列重大戰役中,劉伯承都表現了非凡的軍事藝術,為創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立下了不朽功勳。
在幾十年的戎馬生涯中,劉伯承身經百戰,先後負傷達九次之多,還失去了一隻寶貴的眼睛。那時,劉伯承正率兵參加討袁護國的戰爭。在激烈的戰鬥中,他的右眼和顱頂受了傷,由於當時缺醫少藥,衹好用煙絲堵敷傷口。一個多月後,右眼發炎,後到重慶就醫,由一位德籍醫生施行手術,挖去右眼,裝上假眼球。劉伯承為不影響記憶力,手術時沒用麻醉藥。他忍着劇痛,滿頭大汗,沒吭一聲。手術後,醫生翹起大拇指說:“真不愧為英雄!”1950年底,劉伯承受命創辦軍事學院,並任院長兼政治委員。數年之內,軍事學院培養了一大批德纔兼備的高中級軍事指揮員,為推進我國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建設,作出了新的重大貢獻。1955年,他被授予元帥軍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