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日本作傢大江健三郎獲諾貝爾文學奬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94年   十月13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1994年10月13日,瑞典文學院宣佈,將今年的諾貝爾文學奬授予日本作傢大江健三郎。
  迄今為止,日本已有8人摘取諾貝爾奬桂冠,其中,物理奬二人,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以及和平等奬各一人。近年來,井上靖、井伏鱒二、安部公房和大江健三郎年年被提名,其中,井上靖和安部公房呼聲最高。每當瑞典文學院宣佈獲奬名單那天,井上傢前總是車水馬竜,記者蜂擁而至,受到佳餚美酒的熱情接待,而每次又都是乘興而來,敗興而去。大江亦然。3年前,他叮囑四國愛媛縣老傢的三妹富佐子,為免老母失望,不要告知又被提名。這次,大江名列前茅,92歲的老母喜上眉梢,表示要去大江9歲時病故的父親墓前,告慰其在天之靈。
  按瑞典文學院的規定,作傢本人不得毛遂自薦,候選人僅限於在世或提名時未作古的作傢。如今,除大江外,井上靖等人早已溘然長逝。
  對於大江獲奬,瑞典文學院宣稱,大江“以詩的力度構築了一個幻想世界,濃縮了現實生活與寓言,刻畫了當代人的睏擾與悵惘”,強調大江“深受以但丁、巴爾紮剋、艾略特和薩特為代表的西方文化的影響”,“通曉西方現代派傳統,開拓了戰後日本小說的新領域,並以撞擊的筆觸,勾勒出當代的人生況味”。日本文藝評論傢則認為,26年前川端以日本古典抒情美,令西方人士耳目一新;大江則以西方現代派風格與國際接軌,博得評委的青睞。
  大江的前期作品受法國存在主義作傢薩特的影響,後期對美國作傢諾曼·梅勒所鼓吹的觀點産生共鳴,並藉鑒結構主義進行創作嘗試。1957年,他在東京大學學習期間以《奇妙的工作》在文壇脫穎而出,被文藝評論傢平野謙譽為“當代藝術性很高的作品”。短篇小說《死者的驕傲》,為他贏得了“學生作傢”、“川端康成第二”等美稱,美國作傢享利·米勒甚至說大江是日本的陀思妥耶夫斯基。
  存在主義文學倡導的新人道主義、人的生存和現實社會的抵牾,貫串大江文學創作的始終。正如瑞典文學院的評語所說,“原子彈轟炸和日本投降,以及天皇走下神壇的《人間宣言》,都給年輕的大江以衝擊,促他發憤圖強,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更確切地說,大江是以充滿離奇的想象和詩意的怪誕,刻畫個人的孤獨和人在不可思議力量面前的睏惑、躁動和荒誕感,這些都在他的前期短篇小說《飼育》、《人羊》和《出其不意變成啞巴》中有所體現。在暢銷達70萬册的長篇隨筆集《廣島札記》中,大江譴責美國投擲原子彈給日本人民的生命財産所帶來的慘重損失,謳歌冒着光輻射和衝擊波奮不顧身搶救傷員的醫生。後期的《洪水涌嚮我的靈魂》和《代跑者調查記》等長篇小說,從內容到形式都擯棄了那種追求膚淺的外在衝突、缺乏對人的精神領域剖析的傳統寫法,多角度地透視了人在發展核武器時代的悲苦之情,表現出他對存在主義整體風格的駕馭嫻熟自如。
  大江於1935年生在四國愛媛縣一個造紙原料經紀人的家庭,日本投降時他還在讀小學,經歷了一段兵戈離亂的生活。他的《剝芽出仔》、《遲到的青年》和《親自為我擦幹眼淚》等,通過學童的眼睛,以恐懼與睏惑的反差,訴說了災難將歷史引嚮歧路年代不可名狀的悲哀。
  獲奬時,大江正在執筆係列小說《烈火中的緑樹》的最後一部《偉大歲月》,前兩部《直到救世主被毆打之前》和《動蕩不安的侵犯》已先後發表。大江的長子1994年為31歲,呱呱墜地時患腦功能障礙,他在父母精心照料和關懷下,潛心學習作麯,已於前年推出第一張激光唱片。大江對長子的骨肉情深,在《個人體驗》和《烈火中的緑樹》中都有所描寫。它所含的內在文化隱喻,在於藴寓其中起主導作用的身遇不幸而頑強挺住的悲壯,以及人與人之間由精神、情感、品味彙聚而成的一縷胸襟。這也是他獲奬的一個緣由。
  大江獲奬前後公開聲明不再染指小說,並表示“今後願為中國和菲律賓等國的文學,貢獻自己的微薄力量”。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