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毛澤東逝世
| 毛泽东逝世
事件經過:
北京各界人士前往人民大會堂嚮毛澤東遺體告別
1976年9月9日,中國共産黨中央委員會主席、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名譽主席毛澤東,今日零時1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國務院、中央軍委為此聯合發出《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報告了這一噩耗,並高度評價毛澤東是“我黨我軍我國各族人民敬愛的偉大領袖,國際無産階級和被壓迫民族被壓迫人民的偉大導師”。
毛澤東,字潤之,生於1893年,湖南湘潭人。早年在湖南第一師範讀書。參加過五四運動,並主編《湘江評論》。1920年籌建長沙共産主義小組。1921年參加中共一大。1923年中共三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27年中共五大,當選候補中央委員。同年領導秋收起義,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1928年與朱德的部隊會師,創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1931年任中華蘇维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1933年1月,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他先後率紅軍粉碎了國民黨政府軍一、二、三次“圍剿”。1935年1月,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紅軍和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他指揮紅軍勝利完成了長徵。
1936年12月,他當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抗日戰爭中,他提倡抗日民族統一戰綫和持久戰的理論,為抗戰勝利作出貢獻。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上,他批評了王明的右傾投降路綫。1942年他開展了延安整風運動,1943年3月被選為中共中央主席。在抗戰時期,他的領導地位日益鞏固,他的思想在黨內逐步占居主導地位。從1945年七屆一中全會起,他一直擔任中共中央主席。
1946全面內戰爆發後,他指揮解放軍擊敗調蔣介石的數百萬軍隊,解放了中國大陸。1949年9月,在第一屆政協會議上他當選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領導了國傢經濟的恢復、對工商業和手工業進行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1954年主持製定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並在一屆人大上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
1958年,他發起“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兩年後,國傢經濟陷入睏境。他不再擔任共和國主席,表示退居二綫。1959年,他發動了對彭德懷的批判。1966年,他發動了席捲全國的政治運動--文化大革命,在“文革”期間,對他的個人崇拜達到頂峰。
毛澤東一生致力於推行中國式的馬剋思列寧主義,致力了中國革命。遵義會議後他力輓證瀾,輓救了中國共産黨。解放戰爭運籌惟幄,建立了共和國。同日,新華社播發中共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中央軍委《告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書》,《告人民書》說:“中國人民的一切勝利,都是毛主席領導下取得的,都是毛澤東思想的偉大勝利。毛澤東思想的光輝,將永遠照耀着中國人民前進的道路。”《告人民書》還說:“毛澤東主席的逝世,對我黨我軍和我國各族人民,對國際無産階級和各國革命人民,對國際共産主義運動,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
18日,毛澤東追悼會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北京百萬群衆參加。
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國務院總理華國鋒在毛澤東追悼大會上緻悼詞。左為中共中央副主席葉劍英
1976年9月18日,北京百萬市民和人民解放軍官兵在天安門廣場舉行毛澤東追悼大會
聯合國總部為毛澤東逝世下半旗緻哀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