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越南黨政領袖鬍志明逝世
| 越南党政领袖胡志明逝世
事件經過:
鬍志明(1890-1969)
鬍志明原名阮必成,參加革命後又曾改名為阮愛國,1890年5月19日出生於越南中部義安省南壇縣黃稠村外祖父傢,在金蓮村父親傢長大。父親阮生輝考中副榜,靠教書為生,擔任過官職,後遷到南部當大夫,是個愛國的漢學家。鬍志明自幼就有趕走法國殖民者,解放同胞之志。十五歲在順化國立學校讀書時,已經參加了秘密的反法活動,為一些愛國志士做聯絡工作。但他不贊成那些資産階級、小資産階級革命傢依賴外國乞求獨立的主張。1911年初,他輟學到潘切,在育青私立學校當教員,不久到了西貢。他期望能到西方國傢觀察學習,以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
1911年底,鬍志明取名阿三,到法國聯合運輸公司的商輪“拉都捨-特萊維勒都督”號上當廚師助手,從此離開祖國,到過歐洲、非洲、美洲的許多國傢。他靠做伙食管理員、幫工雜役、燒鍋爐、旅館待役、園丁、洗印照片等維持生活。他學習外語,廣泛接觸民衆,訪查各國民情,觀察世界,瞭解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不平等和對殖民地人民的殘酷掠奪。
1919年初,凡爾賽和平會議召開時,鬍志明取名阮愛國,代表在法國的越南愛國者,嚮各國代表團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提出了著名的各民族權利的八項要求。要求法國政府承認越南民族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權。但是,巴黎和會並不理睬殖民地人民的獨立要求,鬍志明認識到要贏得真正的獨立和自由,被壓迫民族首先必須依靠自己的力量,越南人必須自我解放。他用省吃儉用節約下來的一點錢把八項要求印成傳單,廣泛分發,並郵口越南。從此,阮愛國的名字在越南就成為愛國的旗幟了。
1924年12月中旬,鬍志明化名李瑞從蘇聯來到中國廣州。他在廣州同越南著名的資産階級民族民主革命傢潘佩珠多次討論越南革命問題,建議修改越南國民黨黨章,使之更革命化。潘佩珠認為他的意見符合新形勢,很快接受了他的意見。鬍志明在廣州舉辦越南青年訓練班,是主要講課人。中國共産黨的劉少奇、彭湃、陳延年等同志也為他們講過課。他創立了越南青年同志會,其領導核心是共産團,出版《青年周刊》作為機關報。他還參加成立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包括越南分會。他在廣州各個訓練班的講稿,集成《革命之路》一書由東亞被壓迫民族聯合會宣傳部出版。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鬍志明化名鬍光到中國南方桂林等地區,同越黨中央取得聯繫,準備條件回國活動,法國於1940年6月淪亡後,日本於9月占領印度支那北部,越南局勢發生急劇變化,1940年12月底,他回到越中邊境,舉辦幹部訓練班,以《解放之路》作為教材。1941年2月8日,回到高平省北坡,取名秋翁,召集黨中央會議,培養幹部和直接指導在高平省成立救國會的試點工作。
1942年8月13日,他化名鬍志明,到中國去同越南抗日革命力量聯繫,剛到廣西省靖西縣就被蔣介石地方政府逮捕,從此他在廣西各地十三個縣的十八個監獄裏被監禁了十三個月,他受盡摧殘和折磨,不得溫飽,牙齒脫落,頭髮灰白,面容憔悴,他寫了一百多首詩,以後以《獄中日記》發表,1943年9月10日從柳州監獄獲釋,隨即同當地的越南各民族主義救國組織取得聯繫。同時,他恢復了與黨的聯繫,準備回國繼續領導革命
1945年5月德國敗降以後,日本法西斯侵略勢力奄奄一息,越盟已控製全國大部分地區。鬍志明及時指出,總起義條件已經成熟。根據鬍志明建議,8月13-15日黨的全國會議在宣光省新潮舉行,决定立即發動全國總起義。8月16日,鬍志明主持召開了國民大會。出席會議的有越南各政治黨派、人民團體,民族、宗教的代表和歸國越僑代表。大會同意共産黨和越盟總部關於總起義的主張,决心在盟軍進入印度支那以前奪取獨立。大會選出以鬍志明為主席的越南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臨時政府。鬍志明發表《總起義號召書》,號召全國同胞立即行動起來,“以我們的力量解放我們自己。”
越南人民在鬍志明領導下勝利地發動了八月革命,解放了越南全國。8月26日,他帶病來到河內。9月2日,在河內巴亭廣場五十萬人的群衆集會上,鬍志明代表臨時政府宣讀《獨立宣言》,莊嚴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國的誕生。經過全國普選,1946年3月舉行的越南第一屆國會一致推選鬍志明為越南民主共和國主席兼政府總理。1951年2月舉行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越南勞動黨,鬍志明當選為中央委員會主席。
1945-1954年,鬍志明作為越南黨政領袖,領導越南人民為保衛革命政權而鬥爭,取得了抗法戰爭的偉大勝利。1954-1965年,領導越南北方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實現統一祖國的鬥爭。六十年代,領導人民進行抗美救國戰爭。但是,長期動蕩艱苦的革命生涯嚴重損害了鬍志明的健康。1969年9月3日,鬍志明因嚴重的心髒病不幸逝世,享年七十九歲。
一位活躍了50年的共産主義者鬍志明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