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關貿總協定召開特別會議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85年   九月30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關貿總協定成立於1948年,其宗旨主要是協調各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和經濟關係,消除關稅壁壘和國際貿易中的歧視待遇等。到1985年,關貿總協定共主持過7次多邊貿易談判。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世界經濟持續不景氣,貿易保護主義重新擡頭,以非關稅壁壘為特的“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泛濫嚴重阻礙了世界貿易的正常發展。1985年9月30日,關貿總協定召開締約國特別會議,會議商定舉行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1986年9月,關貿總協定締約國部長級大會在烏拉圭的埃斯特角城舉行,大會正式拉開了第八輪多邊貿易談判的序幕。人們稱這一輪多邊貿易談判為“烏拉圭回合”談判。
  “烏拉圭回合”是關貿總協定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多邊貿易談判,先後共有117個國傢和地區參加了這輪談判。談判內容包括關稅、非關稅措施、熱帶産品、自然資源産品、紡織品和服裝、農産品、總協定條款、保障條款、多邊貿易談判協議和安排、補貼與反補貼措施、爭端解决、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總協定的體製作用和服務貿易等15個議題。其中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産權、與貿易有關的投資措施以及服務貿易等三個議題是以前從未涉及過的三個新領域,也是這一輪談判的重大特點。
  烏拉圭回合談判原計劃進行4年,應於1990年12月結束,但由於歐美在農産品貿易、金融服務、航空製造業補貼、視聽産品貿易等問題上的尖銳分歧,使談判一次次地拖延,有時甚至到了破裂的邊緣。1993年12月15日,歷經7年多風風雨雨的烏拉圭回合談判終於達成最後協議。
  長達450頁的最後協議不僅對加強國際貿易的管理和處理貿易糾紛作出了詳盡的規定,而且首次將服務貿易納入了一項總協議中,對知識産權的保護也做了全面的規定。紡織品和農産品的貿易也將根據此項協議得到進一步的開放和改革。總之,這個協議的産生,對於國際貿易的進一步開放和規範化,消除貿易保護主義和形形色色的非關稅壁壘,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它將對本世紀末和下世紀初的世界貿易發展和經濟增長産生深遠的影響。
  烏拉圭回合談判取得成功並達成協議,受到世界各國的普遍歡迎。協議締約各方,無論是發達國傢還是發展中國傢,都不同程度地受惠。據測算,10年後,到2005年,協議全部條款得到實施後,世界各國每年將從自由貿易中獲利2300億到2700億美元。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