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電影藝術傢陶金逝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86年   九月28日

地點: 中國

电影艺术家陶金逝世
电影艺术家陶金逝世
电影艺术家陶金逝世
事件經過:

  陶金
  1986年9月28日,著名電影藝術傢陶金不幸在廣州逝世,終年70歲。
  陶金(1916-1986),原名陶秉鈞,男,表演藝術傢、編導,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在北平長大。
  青年時代,陶金曾在北平精華美術專科學校學習繪畫和書法。1934年,18歲的陶金同時報考杭州筧橋航空學校和閻哲吾在濟南主辦的戲劇訓練班,結果均被錄取。他選擇了學習話劇藝術這條路。1935年,陶金回北平參加了唐槐秋的中國旅行話劇團。同年在北平、天津、上海、南京旅行公演《茶花女》、《雷雨》、《日出》、《復活》等話劇。1936年,陶金和“中旅”的同行章曼蘋結婚,這期間,他寫了一篇報告文學,描寫他與薑明、李景波等“中旅”朋友,在北平被憲兵抓進監獄的遭遇,揭露國民黨政治腐敗、特務橫行的黑暗統治。作品發表在茅盾主編的《申報》副刊上。這件事嚇壞了團長唐槐秋,生怕連累劇團,便勸陶金退出“中旅”。同年陶金進入電影界,加入大一影片公司,第一次拍片就當上了《黃浦江邊》的主角。後來又主演了《女同學》。
  1937年,他又主演了影片《楊柳村》。之後,他退出了“天一”,加入了上海業餘實驗劇團。“八-一三”事變後,他加入了上海救亡演劇第四隊,趕赴後方,從事宣傳抗日的話劇演出。他參加了《春寒》、《芳草天涯》、《蛻變》、《日出》等話劇的演出。《新官上任》是他和妻子章曼蘋在重慶合演的,轟動了山城。
  1937年抗戰爆發後,陶金從上海輾轉到武漢,最後抵達重慶。他與一些進步電影工作者一起參加了“中製”。此後,陸續拍攝了《勝利進行麯》、《青年中國》、《日本間諜》、《還我故鄉》等抗戰題材的影片。
  抗戰勝利後,陶金回到上海,加入昆侖影片公司。1947年,受史東山和蔡楚生邀請,他先後主演了《八千裏路雲和月》和《一江春水嚮東流》兩部影片。
  拍完這兩部影片,他轉入國泰影片公司。1948年與舒綉文合演了《兇手》。他的表演又得到好評。隨後他去香港,加入永華影片公司。1948年他在“永華”主演了《國魂》、《山河淚》、《火葬》、《海誓》4部影片。在《火葬》中,他的演技又獲得了高度贊揚。1949年主演了“長城”的《血海仇》,接着導演了《詩禮之傢》。
  陶金的藝術才能是天賦與勤奮的結晶,也溶入了他生活的親身體驗。他學繪畫是半途輟學,學習戲劇是半路出傢。在濟南戲劇訓練班時,除規定的課程外,他常跑大圖書館閱讀他喜愛的戲劇書籍,豐富自己的知識。抗戰年代,他跋涉內地的山山水水、市井村莊。抗戰勝利後,他和章曼蘋帶着兩個孩子,從重慶乘木船漂泊了兩個月纔回到上海。他傢吃盡了戰爭的苦頭,受盡了“勝利”的罪。他接觸不同社會環境和不同的人生。實際生活中的體驗,豐富了他的知識,成了他取之不盡的藝術源泉。因此,他在舞臺上、銀幕中就能創造出逼真而使人感動的形象。
  全國解放後,陶金從香港回到上海。曾在大光明影業公司導演周玻主演的最後一部影片《和平鴿》。1954年,陶金參加了影片《宋景詩》的拍攝,成功地塑造了宋景詩的親密戰友--驍勇驃悍的農民革命領袖楊殿乙的形象,受到觀衆的稱贊。此後,陶金專門從事導演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先後導演了《十五貫》、《護士日記》、《苗傢兒女》、《二度梅》、《齊球將》、《鬥鯊》等影片。其中,他導演的戲麯片獨具特色,頗有新意,深受觀衆的喜愛。
  1981年春,陶金主演的《一江春水嚮東流》在美國展映,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許多美國電影工作者和文化界人士激動地嚮這位四十年代風靡一時的影星表示祝賀。在美國期間,他並沒有忘記為促進國內的製片事業做貢獻。他和水華節省生活費,把節餘下來的美元購買錄像機和8部影片的錄像帶,帶回國內,贈送給文化部。同年,陶金導演了影片《兩姊妹》。
  陶金為人誠懇,生活簡樸節儉。三四十年代,社會上流行穿西裝,而他的西裝是在舊貨攤上買的。他不講排場,不鋪張浪費,不計較個人名利,不喜歡出入交際場所。除劇本外,他對別的不發生興趣。他對所演的角色,所導的影片,總是嚴肅認真,一絲不苟。陶金有一個幸福的傢,他與妻子章曼蘋、女兒陶白莉、兒子陶令昌都是電影工作者。妻子章曼蘋在三十年代的劇壇上,比陶金的名氣更大。登上銀幕後,她拍攝了《街頭巷尾》、《有一傢人傢》、《群魔》等影片。解放後,曾出演《思想問題》、《跟蹤追擊》等影片。女兒陶白莉早在1958年就主演過《上海姑娘》。粉碎“四人幫”後,她又在《鬥鯊》、《小花》、《在這塊土地上》等影片中扮演了主要角色。陶令昌在香港從事電影工作。陶金在傢常和兒女說戲,啓迪他們的演技。
  《八千裏路雲和月》1947主演:白楊陶金
  《一江春水嚮東流》1947昆侖(上集《八年離亂》、下集《天亮前
  後》)編導:蔡楚生鄭君裏主演:白楊陶金舒綉文上官雲珠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