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超級並行計算機“深藍”告別棋壇
| 事件經過:
“人機大戰”中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的超級並行計算機“深藍”告別棋壇
1997年9月23日上午(美國東部時間),美國IBM公司正式宣佈:在今年上半年轟動世界的“人機大戰”中戰勝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的超級並行計算機“深藍”,已經圓滿地完成了它的歷史性任務,正式退出棋壇。
就在“深藍”宣佈退役的前夕,IBM公司負責“深藍”研製開發項目的華裔科學家譚崇仁博士和許峰雄博士,就由“人機大戰”引出的“深藍”的故事在北京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
“深藍”沒有人工智能
電腦會下棋,並且戰勝了卡斯帕羅夫,怎能說它沒有“人工智能”呢?但是,譚崇仁博士斬釘截鐵地說,“深藍”項目不包含“人工智能”。譚博士是IBM公司華生實驗室的研究員,他長期擔任自動化設計、程序設計、並行處理等方面的研究。當IBM决定開發與國際象棋世界冠軍比賽的“深藍”電腦時,他擔任了研製小組的經理。他給“深藍”結論當屬權威。他解釋說,和今天所有計算機一樣,“深藍”不會學習,而衹會推理。會學習的所謂“第五代”計算機,至今沒有被研究出來。如果說“深藍”有什麽過人之處的話,那麽就是它的不知疲倦的“蠻力”,研究人員把可以收集到的將近100年來的60萬盤高手的棋譜都儲存在“深藍的”的“外腦”——大型快速陣列硬盤係統中。“深藍”係統是由兩個數據庫組成的:一個是開局數據庫,它最初幾步棋的下法都是到大約2兆字節的開局數據庫中尋找的:設計“深藍”的難點集中在終局數據庫的構建中。別看雙方都衹有寥寥數子了。但結局如何卻是千變萬化。“深藍”終局數據庫的數據量達到了5千兆字節,它集中了IBM尖端科技的32個國際象棋專用處理器協同工作,它能在規定的每3分鐘內從儲存的棋譜中尋找出自己應該走的妙着來。
賽場外的“深藍”
就在人機大戰進行的同時,IBM在Internet上的網站,成了全世界“網蟲”們競相訪問的熱點。剎時間,衆多國際象棋愛好者和網絡發燒者紛紛敲擊鍵盤,按動鼠標,通過虛擬的電子空間信息高速公路,涌嚮“深藍”與卡斯帕羅夫對壘的“賽潮。
其實,在因特網上發佈“深藍”比賽消息的計算機服務器,就是“深藍”的弟兄。今年的比賽開局後,一天之中竟然有106個國傢的計算機愛好者,蜂擁而上IBM公司的網站,高峰時達到7800萬人次。IBM公司起先放置了5RS/6000超級並行計算機。面對如此狂熱的國際互聯網訪問,不得不迅速擴充服務器係統。賽場外的“深藍”弟兄們緊急動員起來,最後“18條好漢”鼎力合作,才能抵擋裝網蟲”的過分熱情。
“深藍”就是並行處理:人機大戰也是並行處理:為前所未有的國際互聯網訪問熱潮提供服務,又是並行處理。這一次18IBM超級並行計算機出色地完成了人機大戰的網絡信息服務,充分驗證了這些計算機的高可靠性和易擴展性,也驗證了它們的安全性。
說完這個故事,譚博士非常自豪。
其實,“深藍”還有一個小弟兄完成了另外一項驚天動地的大事。不久前引發全球火星熱的美國“火星探路者”號火星探測計劃中就應用了IBM的另一種超級並行計算機係統。
超級並行計算機在商業上的應用相當廣泛。目前,它管理着柯達公司龐大而復雜的膠捲倉庫、幫助花旗銀行分析信用卡用戶千差萬別的消息傾嚮,並為MCI電話公司製訂市場競爭策略提供最有價值的依據。
“深藍”進一步走嚮實用
今年39歲的許峰雄博士,出生於祖國的寶島臺灣,他是個業餘圍棋高手。許博士思維活躍,他說用自己設計的程序戰勝人類棋類高手是他多年來孜孜以求的夢想。當他在以研製開發人工智能技術著稱於世的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時候,他便藉助3微米的芯片設計並製作了取名“深思”的並行計算機。他在“電腦下棋”和並行計算機領域裏的傑出成就獲得了電腦科學博士的學位和多項榮譽。今天,他承擔了“深藍”超級並行計算機的總體設計中,並戰勝了人類的國際象棋世界冠軍。
碰上這樣一位傳奇人物,記者自然要問許博士,有沒有計劃用下一代,甚至下好幾代的“深藍”與聶衛平或者他的任何一位弟子對抗?許博士回答非常平靜:“沒有。”他解釋着,圍棋要考慮的棋步太多了,它的“氣”、“流”變化無窮,今天沒有一臺計算機能夠算得過來。
談到這裏,譚崇仁博士接過了話題,他說,IBM公司投入那麽大的研究開發力量,就是為了實現並行計算機的商業應用。他說,IBM公司已經和世界上最大的藥物研究實驗室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協助他們使用RS/6000超級並行計算機進行藥物設計。此舉可以將一種新藥的研製開發時間從目前的平均15年縮短2到3年。他說,試想一下,這意味着可以拯救多少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超級並行計算機也可以提高對社會經濟發展過程預測的準確性。超級並行計算機的高速處理能力還能夠模擬核爆炸、全球氣候建模和航天設計,以及汽車碰撞過程等等。
總而言之,超級並行計算機正在一步步地走嚮現代社會的方方面面。“深藍”的前景未可限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