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vents: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 |  |  | Event Details: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
 问题
 邓稼先1924年6月生于安徽怀宁。他出生后不久,全家迁往北平。邓稼先父
 亲邓以蛰任清华大学及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与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是多年之
 交。两家祖籍都是安徽,在清华园里又成为邻居。邓稼先和杨振宁从小结下了
 深厚友情,少年邓稼先与杨振宁常常在一起弹玻璃球、打墙球、比赛爬树。后
 来,二人先后进了北平学德中学。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
 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
 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
 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上。亡国恨,
 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1941年,邓稼先进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
 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北大、南开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
 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
 人才,邓稼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945年毕业后,在昆明市文正中学及培文中学任教各三个月。抗战胜利之
 后,北大迁回北平。邓稼先应聘为北大物理系助教。随后几年里,北方学生民
 主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邓稼先积极参加了北大理
 学院的进步运动,热情支持民主学生运动。他曾担任北大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1948年夏,解放战争节节胜利,国民党反动统治崩溃之势已成,邓稼先考
 取了留美研究生。他怀着“为今后国家建设服务”的明确目标来到美国,进了
 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物理系研究生院,在从事学习与研究的同时,他积极参
 加了进步留学生团体--“留美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普渡大学分会的活动,
 热切关注着祖国的情况,他被推选为分会干事之一。1950年春,新中国诞生的
 消息传到了大洋波岸。邓稼先决心尽快回国。他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写完论文,
 并于8月5日顺利通过答辩,20日参加了颁发博士证书仪式,取得学位后的第九
 天,邓稼先就登上了威尔逊总统号轮船回国,同船还有一百多名中国留学生和
 学者。他们冲破重重阻挠,终于在国庆前夕回到了祖国怀抱。
 邓稼先回国后,来到成立不久的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53年改名
 为物理研究所,1958年改名为原子能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在彭桓武的领
 导下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两年后,他被提升为副研究员,时年28岁。1953
 年,邓稼先和许鹿希结婚,婚后度过了五年宁静的幸福生活。
 1958年,在邓稼先的生活中发生了重大转折。他被荐遇到第二机械工业
 部、接受了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研制的光荣任务,邓稼先从此隐名埋
 姓,义无叵顾地奔向了新的工作岗位,一去就是一生。
 创业伊始,邓稼先负责从北京的若干高等院校挑选、组织起了第一批研制
 原子弹的队伍。1958年秋,他和二十八名新毕业的大学生来到北京郊外的一片
 庄稼地里,开始了最初的战斗
 1962年9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方案诞生了。基于这个方案,二
 机部党组向党中央呈交了《关于自力更生建造原子能工业情况的报告》,11月3
 日毛主席审阅了这份报告,亲笔批示:“同意,很好。要大力协同,做好这件
 工作”。政治局作出决定,成立了以周总理为组长的十五人中央专委,在邓小
 平总书记主持下确定了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日期是国庆十二周年前后,邓稼先
 庄重地对第一颗原子弹总体计可靠性签了字。接着,按照这个计划进行的一系
 列实验预估和结果分析。1964年10月16日下午三时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成功,茫茫戈壁尽头,在闪光、火球和轰隆声后冉冉升起的蘑菇状烟云,虽然
 比1945年美国新墨西哥沙漠里的原子弹爆炸迟了十九年,却那么强烈地震憾了
 全世界。
 原子弹试验成功以后,邓稼先继续领导了研制氢弹的新任务。在1966年底
 突破氢弹原理。1967年6月17日,摆脱动乱局面的重重干扰,中国第一颗氢弹爆
 炸成功。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苏联用了四年,法国用了八年,而
 我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1972年以后,邓稼先先后担任了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和院长,肩负重任。
 邓稼先长年累月的忘我工作,积劳成疾。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在北京逝
 世。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