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厄爾尼諾肆虐全球
| 厄尔尼诺肆虐全球
事件經過:
厄爾尼諾現象帶來的後果
1998年,全球氣候普遍出現異常,其重要原因是人們所常說的“厄爾尼諾”現象在作怪。那麽厄爾尼諾現象又是由何而來呢?
厄爾尼諾現象也稱為厄爾尼諾事件。根據世界海洋組織(WOO)的規定,赤道東太平洋海水溫度異常升高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現象。“厄爾尼諾”是西班牙語,它的原意是“聖嬰”。早在18世紀初,秘魯和厄瓜多爾的漁民們就發現每隔數年緹魚的産量就銳減一次,而且銳減的時間呈現了很強的規律性,幾乎都集中在“聖誕節”(12月25日)前後。當地人把這種現象稱為“厄爾尼諾”,以此表示他們對耶穌基督的虔誠,其實這就是如今人們所說的厄爾尼諾現象。
捕魚量大減是因為太平洋海水溫流嚮南美洲沿海回流,使海水溫度突然升高。魚群無法忍受這種熱流,或喪生於汪洋之中,或流落到異國他鄉,從人類首次註意到厄爾尼諾現象至今,已經經歷了兩個多世紀了。如今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這種現象絶不僅僅衹影響秘魯和厄瓜多爾的漁民,而是發源於熱帶太平洋繼而又波及三分之一乃至半個地球的一種大面積氣候異常。
厄爾尼諾現象的産生是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相互作用的結果。地球表面的陸地面積衹占總面積的四分之一,而水域面積卻占了四分之三。以地球上四大洋中最大的太平洋為例,其面積就有17986萬平方公裏(占地球總面積51100萬平方公裏的35%)。談到大海人們自然會想到“無風三尺浪”這句話,也就是說海水是不斷運動的流體、潮汐運動、海嘯的暴發等都是海水永不休止運動的例證;但從宏觀上說,海洋環流則是主要的運動形式之一。以太平洋為例,主要有南北兩大環流。北部環流為順時針方向,它由北赤道暖流、臺灣暖流、北大洋暖流和加利福尼亞寒流組成。南部環流為逆時針方向,它由南赤道暖流、東澳暖流、西風漂流和秘魯寒流組成。
此外地球表面還包有一層厚厚的氣體,這就是人們所說的大氣層。大氣層垂直於地球表面的方向又可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成層和外大氣層等。主要天氣現象多發生在對流層。大氣也是在不斷運動着的流體,於是地球上出現了風風雨雨、電閃雷嗎等氣象萬千的壯觀景象。大氣也可形成環流,在較大尺度內循環流動。由於大氣層與海水表面直接接觸,這兩種環流(大氣環流和海洋環流)就會發生相互作用。1957-1958、1972-1973、1976、1982-1983年發生了4次強厄爾尼諾現象,1982-1983年所發生的強厄爾尼諾現象實屬罕見,不僅持續時間長,而且波及的範圍也很廣。據不完全統計,僅1982年一年就有1000餘人死於這種自然災害,經濟損失達80多億美元,澳大利亞共損失了30多億美元,捕魚王國秘魯的捕魚量大幅度下降。就連遠離太平洋的歐洲和非洲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
我國地域遼闊,橫跨熱帶、亞熱帶、溫帶和寒帶四個溫區,而且又地處太平洋西岸,因此厄爾尼諾現象也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我國的氣候。數字表明,盛産於我國黃海和渤海的對蝦産量與厄爾尼諾現象密切相關。每當發生厄爾尼諾現象時,對蝦的産量就明顯下降,平均下降幅度為30%。發生強厄爾尼諸現象時,産量的下降就更為顯著,平均下降幅度達70%之多。在最強的厄爾尼諾年1982年,對蝦産量衹有高産年份(1956年和1979)的1/7。
此外,1982年我國出現的南旱北澇現象,糧食減産數十億斤,這也是由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我國的科學工作者還發現:當厄爾尼諾現象發生之後,次年湖南汛期的降水量偏多,其統計顯著性水平在99%以上;發生厄爾尼諾現象當年的夏季(6-8月份),東北地區的氣溫大都偏低(也有例外),次年的夏季氣溫較平均水平略低。由此可見,我國的氣候也在厄爾尼諾現象的影響範圍之內。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