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朝鮮停戰談判首次會議在開城舉行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51年   七月10日

地點: 中國

朝鲜停战谈判首次会议在开城举行
事件經過: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的代表在板門店 1951年7月10日,朝鮮停戰談判首次會議在開城舉行。中國人民志願軍代表鄧華將軍在朝鮮停戰首次會議上發言,同意朝鮮人民軍首席代表南日將軍提出的三項建議,並指出這是談判的出發點。三項建議為:一、在互相協議的基礎上,雙方同時下令停止一切敵對軍事行動。二、確定三八綫為軍事分界綫,雙方武裝部隊應同時撤離三八綫10公裏。三、應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撤退一切外國部隊。
  朝鮮停戰談判的形成,經歷如下的過程:在美軍侵朝戰爭不斷遭受失敗的形勢下,6月23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剋在聯合國舉辦的“和平的代價”廣播節目中發表演說,建議朝鮮戰爭“交戰雙方應談判停火與休戰,而後雙方把軍隊撤離三八綫”。6月25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社論,表示中國人民完全支持馬立剋的建議,並願為其實現而努力。同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政策演說時稱,美國願意參加朝鮮問題的和平談判。6月30日,“聯合國軍”總司令李奇微發表聲明,表示接受馬立剋的建議,並準備舉行談判。7月1日,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彭德懷答復李奇微,贊成舉行停戰談判。此後,雙方多次電文往返,確定了談判地點、日期等。開城談判朝中方面首席代表南日,代表鄧華、李相朝、解方、張平山。“聯合國軍”方面首席代表特綱.喬埃,代表勞倫斯·剋雷奇、亨利·霍治、阿爾林·勃剋、白善燁。談判開始後,美國對於談判沒有誠意,采取拖延和破壞的政策,並企圖以“軍事壓力”配合談判,迫使朝中方面接受其不合理的要求,朝中方面則針鋒相對,打談結合,以打促談,力求在公平合理的基礎上實現停戰,和平解决朝鮮問題。從此後朝鮮戰爭形成一個長期的邊談邊打、軍事鬥爭和政治鬥爭交織的復雜局面。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