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司徒雷登與中共再次接觸

國度: 中國  

朝政: 國共內戰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49年   六月6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1949年6月6日,中共代表黃華與美方代表司徒雷登舉行第二次晤談,黃華重申中
  共願意和美國及其他國傢建立外交關係,但外國政府特別是美國必須斷絶同國民黨政
  權的關係。司徒雷登不肯表示將停止援蔣,但宣稱中共應意識到外國大使館繼續留駐
  南京是一種意味深長的發展。 與此同時,司徒雷登請民主黨派陳銘樞與中共聯繫,轉達美方的五點意見和四個
  文件。五點意見為:(1)美國人相信,不同意識形態的國傢可以和平共存(2)美國對即
  將由中共控製的政府,有兩點特別關切:①是真正尊重人權,還是搞成極權或警察國
  傢?②是否從事暴力式的世界革命?(3)凡是希望美國與中國保持友好關係的人,都
  對中共外交政策的跡象感到不安(4)在經濟關係方面,中共官員言論似乎不鼓勵和美
  國通商;(5)美國的立場是等着瞧,但中共應該重視司徒雷登大使及其他國傢使團首
  長留在南京的事實。四個文件在於說明和美國保持關係對中共是何等有利與重要。 11日,陳銘樞赴北平,嚮中共領導人轉達了這些意見和文件。23日,他轉告司徒
  雷登,已跟毛澤東、周恩來順利接觸,談話令人完全滿意。 6月中旬,司徒雷登嚮黃華提出想去北平出席燕大畢業典禮。28日,黃華正式通
  知司徒雷登,毛澤東、周恩來真誠歡迎他前往北平。翌日,司徒雷登即嚮美國國務院
  請示,並詳陳北平之行的好處:可以當面嚮毛、周解釋美國的政策,表明美對國際共
  運的擔心和對中國前途的希望,可以把中共領導人的意嚮帶回華盛頓,為未來中美關
  係産生有利影響:另一方面,他分析了不利因素:此行可能引起美國國內的強烈批
  評,致使國務院處境睏難,盟國將以為美國要背棄朋友,率先承認中共政權。但去北
  平利大於弊。三天之後,美國總統杜魯門否决了司徒雷登的北行之議。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