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作傢蕭軍逝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88年   六月22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蕭軍於1907年7月出生在遼寧省義縣瀋傢臺鎮下碾盤溝村。由於傢境貧睏他衹上過小學。1925年他開始軍旅生涯,擔任過見習官、軍事及武術助教等職務。他的寫作生涯就是在軍隊中開始的。1932年,蕭軍在哈爾濱化名“三郎”正式開始文學創作,並和中共地下黨員、進步青年一起共同開展文學藝術活動。經過將近一年的努力,蕭軍創作完成了表現東北人民革命軍抗日鬥爭的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這部書得到進步文藝界和進步群衆的一致贊揚,被譽為文學上一面抵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旗幟。魯迅特意為該書作了序言,他寫道:“我卻見過幾種講述關於東三省被占的小說,這《八月的鄉村》即是很好的一部”。
  抗日戰爭爆發後,蕭軍一直從事工人業餘文藝教學工作並參加抗日救亡運動。1940年他到達延安,在延安的五年中,他曾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延安分會理事,魯迅研究會主任幹事,《文藝日報》主編,魯迅藝術文學院教員等職,還參加了延安文藝座談會。
  全國解放以後,蕭軍繼續從事文學藝術的研究和創作工作,京劇《武王伐紂》、長篇小說《五月的礦山》、《過去的時代》等都是他這一時期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中,蕭軍受到迫害,曾被關押了整整8年。粉碎“四人幫”後,他重返文壇,整理了詩詞舊作800餘首,還註釋了蕭紅、魯迅給他的信。1979年,蕭軍出席中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4次代表大會,被選為全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傢協會理事。1988年6月22日,蕭軍不幸病逝,他在給傢人的遺囑中說:“自己是一個窮文人,沒有留下什麽財産。有一點菲薄的積蓄捐給家乡,自己的文物、書籍要捐獻給遼寧錦縣蕭軍資料館和有關文化部門。”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