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聂荣臻元帅逝世
| 聂荣臻元帅逝世
事件经过:
1922年聂荣臻同志在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系学习时的留影
聂帅夫妇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长期担任党、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职务的卓越领导人聂荣臻因病医治无效,于1992年5月14日22时43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省江津县吴滩镇石院子。幼年家境衰落,生活艰辛。在断续就读私塾、小学后,1917年考入江津县立中学。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当地学生爱国斗争。1919年底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就读于比利时沙洛瓦劳动大学化学工程系。同年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后称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之部)。1923年春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旅欧社会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委员、训练部副主任。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任国民党驻巴黎通讯处处长。1924年到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1925年2月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习军事。同年9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参与创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1926年7月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特派员,参加北伐战争。北伐军攻占武昌后任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将惨遭摧残的工人纠察队转入秘密活动。5月,湖北省委军委并入中共中央军事部后,参与军事部的领导工作。他是较早懂得中国共产党必须直接掌握武装的革命前驱者之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7月中旬,被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组织武装起义。同年8月1日,他组织张发奎部第25师两个多团部队赶赴南昌参加起义,后任起义军第11军党代表。同年12月,又参与领导广州起义。1931年底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团政治委员。1932年4月,作为红军东路军政治委员,参与指挥漳州战役。1932年底起,率部参加第四、第五次反“围剿”。1935年1月在遵义会议上,坚决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过金沙江后,任中央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第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拥护中央北上创建川陕甘根据地的战略方针,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到陕北后,率部参加直罗镇和东征、西征战役。1936年11月,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副师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型关战斗,歼灭日军精锐一部,取得了全国抗日战争开始后第一个大胜仗。1937年11月,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三千余人到晋察冀边区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到1938年底,晋察冀边区发展到72个县,近10万人的武装部队,被党中央誉为“模范抗日根据地和统一战线的模范区”。1939年冬,指挥雁宿崖、黄土岭战斗,击毙日军阿部规秀中将旅团长。1940年8月,在百团大战中,先后组织指挥39个团和大批地方武装对正太、津浦、平汉、北宁等铁路、公路进行破击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1942年,在斗争极其残酷的情况下,组建多支武装工作队,深入敌占区袭击和夺取日伪军力量薄弱的据点,扩大游击区。在敌后六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他创造性地执行党中央战略方针和各项政策,胜利地创建了第一个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的军事理论,表现出非凡的组织领导才能和军事指挥艺术,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的彻底胜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中共晋察冀中央局书记,华北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三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平津卫戍区司令员,北平市市长兼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他组织指挥正太、清风店和石家庄等战役,取得了重大胜利。1949年1月,根据中共中央决定,他与林彪、罗荣桓组成平津前线总前委,负责指挥平津战役。并参与北平和平谈判,实现了北平的和平解放。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代总参谋长,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国防部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他参与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特别是在主管尖端武器科研工作期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日夜操劳,呕心沥血,总结出科学工作十四条成功经验,充分调动广大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领导科技攻关,组织全国大协作,仅用五年的时间就研制成功了导弹、原子弹,为我国尖端武器的发展和航天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