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美國前總統尼剋鬆去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94年   四月22日

地點: 中國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去世
事件經過:

  1994年4月22日,死神悄悄地帶走了尼剋鬆--—位遠見卓識的政治傢,也是美國歷史上唯一在任期內辭職的總統,兩個小時後,剋林頓總統在白宮玫瑰園親自宣佈了這一消息,並下令全國下半旗緻哀。
  尼剋鬆的一生歷經勝利和失敗。“永遠不要放棄奮鬥”這句尼剋鬆曾多次講過的話,不僅集中地反映了他的性格,也是他一生的真實寫照。
  1913年1月9日,理查德-尼剋鬆出生在離洛杉磯市不遠的小鎮約巴林達,由於傢境貧寒,他經常去地裏采豆角,或上街賣雪糕,有時也幫助父親料理小店。艱辛的生活培養了尼剋鬆堅韌不拔的精神。
  中學時代的尼剋鬆對未來充滿了理想。他最早想當一名工程師,社會上的一些不公正現象又使他下决心“當一個不受賄的律師”,在杜剋大學法律係就讀時,他顯示了出色的從政素質,他是學校辯論隊的主力,曾在南加州大學生對抗賽中以伶俐的口齒獲得即席演講第一名。
  1937年尼剋鬆獲得法律學士學位,在加州小鎮惠特爾的一個律師事務所工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他到海軍服役,在南太平洋上執行任務。在惠特爾任律師期間,他在一傢劇院觀看彩排時,偶然遇見了出身貧寒的高中女教師帕特,對她一見鐘情。1940年6月,他們在一間車庫的樓上築起了愛巢,從此開始了風雨兼程的共同生活。
  從1946年起,尼剋鬆開始步入政壇。他先後當過衆議員、參議員,1952年作為艾森豪威爾的副手被提名為共和黨副總統候選人。大選獲勝,39歲的尼剋鬆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統之一。從1952年到1960年,他擔任副總統達8年之久。1960年,尼剋鬆在競選總統中以微弱票差被民主黨人肯尼迪擊敗。
  競選總統失敗後,尼剋鬆在洛杉磯重操律師職業。1968年他重返政壇並贏得大選勝利,當選為美國第37屆總統。宣誓就職後,他宣佈了衆所周知的“尼剋鬆主義”。他的這一理論在於減少美國在海外的軍事力量,同時通過經濟和軍事援助,支持美在世界各地的盟國,確保美的戰略利益。1972年他連任總統,1974年因“水門事件”被迫辭職。
  在任總統的6年裏,尼剋鬆曾多次顯示了國際戰略傢的遠見卓識和政治傢的膽略,其中最引人註目的是1972年他對中國歷史性的訪問。訪華期間他與周恩來總理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從此打開了美中關係的大門。同年,他還作為美國總統首次訪問了莫斯科。
  正當尼剋鬆在事業上如日中天,在國際舞臺上折衝尊俎之際,“水門事件”改變了他的人生歷程。1972年6月17日,5名男子在民主黨全國委員會設在華盛頓“水門”飯店的辦公室內被捕,他們被指控犯有竊聽電話和安裝電子竊聽器的罪名。他們企圖刺探民主黨人掌握的有關尼剋鬆兄弟同一個百萬富翁之間的商業關係的情報和文件。在案件審理中,人們發現尼剋鬆本人與此事有牽連。1973年10月,尼剋鬆不得不交出與此有關的錄音帶,並於1974年8月8日宣佈辭職,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儘管離開白宮時,他在直升飛機機艙門口做的手勢十分堅定,內心卻痛苦萬分。
  退出政治舞臺後,尼剋鬆與妻子帕特住在新澤西州,他閉門謝客,心情憂鬱,衹有妻子能夠寬慰他,陪伴他,並幫助他找到了一種最佳的生活方式--著書立說。他經常在半夜起來做筆記,白天用彈鋼琴來調節自己的生活節奏。終於,他又一步一步地回到了政治舞臺。
  1976年2月,他作為一名普通公民訪問中國,1977年他接受電視記者的采訪,1978年開始撰寫回憶錄。1981年他作為美國代表團成員赴開羅參加薩達特葬禮,這是他離開白宮後第一次以官方身份參加國際活動。1986年5月,美國《新聞周刊》在封面上刊登了一張尼剋鬆的照片,標題是:《他回來了》。他的回憶錄成了暢銷書,他成了此後幾屆總統的座上賓。在生命的最後幾年中,他特別關心國際局勢的發展,在臨終前不到一個月,還冒着嚴寒到莫斯科訪問。在住院前幾天,他接到生前撰寫的最後一本著作《和平以後》,打算親自再過目一遍。就在病倒前,他還在撰寫為共和黨募捐的講話稿。
  尼剋鬆辭世的消息驚動了世界,許多國傢的領導人發出唁電,悼念這位在角鬥場上奮鬥不息的政治傢。4月27日,尼剋鬆長眠在他的出生地約巴林達。4年前,以尼剋鬆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在這裏落成,尼剋鬆在出席落成典禮時曾這樣概括他的處世哲學:“失敗固然令人悲哀,然而,最大的悲哀是在生命之旅中既沒有勝利,也沒有失敗。”
  2月21日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來訪的尼剋鬆
  美國政府在他的出生地為他舉行葬禮,前總統福特發表演說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