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民革中央副主席程潛逝世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68年   四月9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程潛,字頌雲,1882年出生於湖南醴陵。青年時代他就立志救國救民,投身於民主革命的洪流。在東京留學期間,他加入了孫中山先生創建的同盟會,忠誠不渝地追隨孫中山,在革命鬥爭中,屢建戰功。孫中山曾高度贊揚程潛:“我說頌雲是血性男子,他畢竟是可共患難的”。1925年3月,孫中山逝世後,程潛繼續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以實際行動與共産黨人合作,抵製破壞國共合作的言行。當國民黨右派要他交出共産黨員名單時,他嚴辭拒絶:“衹要是能打軍閥的,都是好戰士,我就要用!”1927年,蔣介石、汪精衛相繼叛變革命後,程潛挺身而出,保護了一些共産黨員。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發生後,程潛堅决投入了抗戰,被任命為第一戰區司令長官,駐守鄭州。
  當平津淪陷後,一批愛國學生流亡到鄭州,程潛批準收容了五六百名流亡學生。這些學生經過短期訓練,給以指導員名義,派往河南各縣深入農村開展農運工作,發動、組織民衆,武裝保衛家乡。程潛指揮作戰時身先士卒,英勇抗擊日軍。在河北漳河的一次戰鬥中當日軍逼近程潛部隊時,他一面命令所部堅守陣地,一面自己預先立下遺囑,對大傢說:“大敵當前,有進無退,中國雖大,也沒有多少地方可退了。戰死在陣地上是最光榮的。”經過多日苦戰,增援部隊趕到,扭轉了戰局。
  抗日戰爭勝利後,程潛眼看國民黨堅持內戰,心情十分沉重。1948年7月,他回到湖南任省政府主席,內心充滿了矛盾。他一方面要使家乡人民“免於炮火的災害”;另一方面又感到處境艱難。1949年春,當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渡過長江,先後解放南京、上海、武漢後,他的處境更加險惡。但是為了湖南的和平解放,程潛不顧個人安危,毅然響應中國共産黨的號召,决心投身於人民革命。在他領導下,經過周密的籌備,於8月4日和第一兵團司令陳明仁等30多位將領在長沙宣佈起義,為湖南和平解放作出了貢獻。1949年8月31日,程潛應中共中央邀請赴北平出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毛澤東親自到車站迎接,並設晚宴為他洗塵,然後又同遊天壇。在第一屆政協會上,程潛被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並參加了開國大典。新中國成立後,程潛時刻關心祖國的革命和建設,曾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民革中央副主席等領導職務,為實現祖國的統一大業做了積極的努力。1968年4月9日程潛在北京因病逝世。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