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我國人群中發現庚型肝炎病毒
| 事件經過:
1996年3月27日,據報道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應用基因診斷技術,最近在我國個體供血者、慢性肝炎患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血液中,首次發現有庚型肝炎
病毒感染,表明我國防治新型肝炎研究取得重大進展。
在相當長的時間裏,可明確診斷的肝炎病毒有甲、乙、丙、丁和戊型5種,其
中,引起慢性肝炎及其它嚴重肝損害的是乙型和丙型這兩種病毒,並主張通過血液
傳播。由於我國廣泛使用了敏感、特異的診斷試劑進行檢測,已能較好地控製這些病
毒通過血液傳播,並能通過臨床進行80%的明確診斷。但是,對另外20%的慢性肝炎患
者及輸血後肝炎,一直未查出已知的肝炎毒型指標,說明肯定還有其它的未知肝炎病
毒感染存在。
1995年下半年至1996年1月,美國的兩個實驗室相繼發表了一種非甲至戊型的新
型肝炎病毒基因序列,把它初步命名為G型(我國稱為庚型)肝炎病毒(HGV)。這種病毒
與丙型肝炎病毒相似,其傳播途徑、致病性等也和丙肝病毒相似,可在人體長期存
在。
最近,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肝病研究所在我國北方一個200多例的供血人群
中,發現有8%的庚型肝炎病毒攜帶者。在通過有關序列分析得到確認後,他們又在
甲至戊型肝炎病毒標志全陰的慢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的血清中也發現了庚型肝炎
病毒。這個結果表明,輸血是庚型肝炎病毒傳播的重要途徑;這種病毒在緻慢性肝炎
中起重要作用,很可能是繼乙型、丙型肝炎病毒之後的我國第三大致慢性肝病的病
毒。
為盡快減少和控製庚型肝病毒的傳播,這個曾於70年代首先研製出我國乙肝診斷
試劑的肝病研究後,於近日研製出了庚型肝炎病毒基因診斷試劑,並已開始在臨床中
應用驗證。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