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

國度: 中國  

朝政: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50年   三月23日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世界氣象組織的前身是國際氣象組織,它是在1873年第一屆國際氣象大會上創建的非政府機構。1947年在華盛頓召開有45個國傢和30個地區氣象組織機構負責人參加的會議,决定把國際氣象組織改組為政府間組織--世界氣象組織,並且通過了《世界氣象組織公約》。1950年3月23日,《世界氣象組織公約》正式生效,這標志着世界氣象組織的成立。該組織的宗旨是:促進設置氣象臺、站、網方面的國際合作,以進行氣象、水文及與氣象有關的地球物理觀測;促進建立氣象情報快速交換係統,促進氣象觀測的標準化;推廣氣象學應用於航空、航海、水利、農業和人類其他活動;促進氣象部門與水文部門間密切合作;鼓勵並協調對氣象及有關領域內的研究和培訓。1951年,聯合國大會通過决議,將世界氣象組織作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1960年世界氣象組織决定把3月23日定為“世界氣象日”,要求世界氣象組織的成員國屆時舉行各種方式的慶祝活動,並且每年的世界氣象日都要討論一個主題。1990年的這一天,為了紀念世界氣象組織成立40周年,在總部日內瓦舉行了一次特別紀念活動。
  世界氣象組織成立45年來,成員已發展到一百六十多個,工作也取得了許多成就。從1957年開始的全球臭氧觀測係統,經過30年艱苦的協調和標準化的觀測,終於促成許多國傢在1987年簽訂了關於保護臭氧層的《蒙特利爾議定書》。1963年建立的世界天氣監視網是世界氣象組織的骨幹計劃。世界天氣監視網把世界上一百多個國傢和地區,用統一規範、統一的技術政策聯合起來,形成區域性和全球性的情報網。儘管發展中國傢與發達國傢在技術上存在差異,但網絡的形成促進了各國間的互補。
  世界氣象組織的工作為減少全球自然災害的損失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提供的“氣象和水文服務”不僅保護了人民生命和財産,還在經濟各領域創造了無法估計的價值。
  世界氣象組織在促使各國氣象部門合作的同時,還在世界性組織機構間做了大量協調工作。他們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環境規劃署等機構協同,在氣候變化方面為衆多國傢的决策者提供依據,推動有利於人類社會的政策措施出臺。
  當前,環境和氣候變化對人類提出了新的挑戰。為此,世界氣象組織從1988年開始展開大量工作,對氣候變化進行科學評價、影響評價和對策研究,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重視。為維護人類的生存環境,許多國傢已取得共識:發達國傢應在資金、技術上更多地幫助發展中國傢,發展中國傢也應積極處理好經濟發展與限製污染的關係。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