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人民友好使者”李約瑟博士逝世
| 事件經過:
1995年3月24日晚8時55分,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英國李約瑟研究所所長李約瑟博士在英國劍橋大學的傢中逝世,享年95歲。
李約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科技史學家,生物化學家,生前曾擔任英中瞭解協會會長。他是英國唯一一位既是英國皇傢學會會員、又是英國科學院院士的科學家,還是中國科學院首批外籍院士之一。李約瑟1948年着手撰寫《中國科學技術史》,目前全書七捲已基本完成。
李約瑟博士多次訪問過中國。江澤民主席曾為他題詞:“明窗數編在,長與物華新”,表達了中國人民對他一生工作的高度評價。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曾授予他“人民友好使者”稱號。
3月23日,李約瑟博士逝世的前一天下午,他像平時一樣堅持讓人推着輪椅到辦公室聽人朗讀有關中國的資料。雖然當天晚上他感到有些不適,但24日白天他仍堅持工作,想利用生命的最後時光盡力處理一些事情。在李約瑟博士遺體周圍擺滿了中國書畫和用具,陪伴他的還有他已故的妻子、華裔科學家魯桂珍的遺像。
李約瑟博士在最後的日子裏除休息日外每天都要去辦公室,要麽坐在辦公桌前工作,要麽觀看關於科學和自然的電視紀錄片。每到周末,他傢中總是高朋滿座,他用英國茶點來款待數不清的來客。他是一個樂觀的人,從來不缺少朋友和同志。在天氣好的時候,他總是讓人推他到院子裏享受燦爛的陽光,欣賞盛開的鮮花和美麗的大自然。
李約瑟博士生前十分關註改革開放的中國,尤其是中國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李約瑟先生通過他多年來對中國以及中國人民的瞭解,確信中國能夠再度崛起。一個擁有如此偉大文化的國傢,一個擁有如此偉大人民的國傢,必將對世界文明再次作出偉大貢獻。
李約瑟博士1900年12月9日生於英國倫敦。原名約瑟夫·尼達姆,因尊崇中國古代哲學家老子(李耳),因此以“李”為姓,起中國名字“李約瑟”。
李約瑟的工作,改變了世界漢學研究的面貌。以往的漢學家衹註重文史哲,而今則必須把科技史放在其視野之內。通過他在劍橋建立李約瑟研究所,中國科學技術史在世界範圍內形成了一門學科。如今,世界七大工業國,除了加拿大以外,都建立了中國科學史的研究機構。
李約瑟以其大半生的工作使全球的學術界對中國古代的科技成就有一個清楚的瞭解,在東西方兩大文明之間架起了一座橋梁。解放後他八次來華,一直擔任着英中友好協會(至1965年)和英中瞭解協會主席,為我國參加各種國際科學組織,為我國學者和其他國傢的科學家進行交流合作所做的牽綫搭橋工作。據不完全統計,也在百次以上。1955年8月以汪猷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去布魯塞爾參加第三屆國際生物化學會議,這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參加的國際學術會議之一,就是在李約瑟的幫助和斡旋下纔得以實現的。現在,他的研究所經濟很睏難,但計劃一直到1999年,每年仍提供食宿和往返路費資助一位中國青年學者前往進修。
在英國,既是皇傢學會(自然科學)會員,又是學術院(人文社會科學)院士的衹有他一個人。他獲得過我國國傢自然科學奬一等奬,還得到過世界各國的許多奬勵;他不僅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還是好幾個國傢的外籍院士。在衆多的榮譽面前,他從不自滿,勤懇工作,一直到生命的最後一息。他處處留心,不恥下問,見微知著,舉一反三,融會貫通的治學態度和工作方法,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現在雖離我們而去了,但給我們留下了一份從精神上到物質上都很豐厚的遺産。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