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艾森豪威爾簽署《關於美國的中近東政策的决議案》
| 事件經過:
1957年1月,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在緻國會的《對中東政策特別咨文》中提出:由國會授權總統在中東實行“軍事援助和合作計劃”,並可藉口對付“共産主義侵略”,在中東地區使用美國武裝部隊;兩年內額外撥款4億美元嚮中近東國傢提供經濟“援助”。這個决議案於3月7日被美國國會通過。3月9日,艾森豪威爾簽署了這個後來被稱為“艾森豪威爾主義”的决議案。
當時,正值英、法侵略埃及的戰爭失敗,美國企圖利用這個計劃,一面以武力威脅為手段,一面以經濟援助為誘餌,用反共作幌子,進一步排擠英、法等國勢力,以實現其獨占中東的陰謀。後來,艾森豪威爾主義也被用於中東以外的地區。艾森豪威爾主義遭到中東各國人民的反對。埃及、敘利亞、沙特阿拉伯和約旦四國政府兩度發表聲明,拒絶接受艾森豪威爾主義。1959年,隨着國務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爾主義也黯然失色了。
從1953年到1961年,艾森豪威爾連任兩屆美國總統。他在任期間簽訂了《朝鮮停戰協定》,宣佈實行艾森豪威爾主義,還與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赫魯曉夫在美國戴維營舉行了美蘇高級會談。“戴維營會談”開創了冷戰年代及以後的日子裏美蘇首腦會晤的先例。
艾森豪威爾是個戎馬半生,戰功卓著的美國總統。現代戰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和人才。要使各方面的作用充分發揮,而不互相摩擦、自我消耗,就要有人從中協調。艾森豪威爾在具體戰役指揮上可能不如巴頓、蒙哥馬利,但在協調各方面關係上極具才能。他以堅定、鎮靜而又平等待人的態度贏得了廣泛的信賴和支持。他還善於發現人才,所以蒙哥馬利、巴頓、範佛裏特等一大批名將,都能為他所用。1943年底,富蘭剋林·羅斯福總統提名他為盟軍最高統帥,命令他發動以德國為目標的歐洲登陸戰。英國元帥蒙哥馬利率軍參加諾曼底登陸,受艾森豪威爾指揮,但他並不把美軍將領放在眼裏。在一次軍部會議上,他竟對艾森豪威爾大發雷霆。艾森豪威爾一言不發,等他把話講完後把手放在蒙哥馬利的膝蓋上,用低沉而堅定的語氣說:“鎮靜些,蒙特!你不能對我這樣講話,我是你的上級。”艾森豪威爾指揮盟軍在諾曼底成功登陸,打開了前進的道路。他指揮了對德最後的攻勢,並在蘭斯舉行的儀式上接受了德國的投降。
艾森豪威爾由於在二次大戰中戰功赫赫而被晉升為陸軍五星上將。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