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唐朝詩人白居易誕辰
| 事件經過:
唐朝大詩人白居易772年2月28日(唐大歷七年正月二十日),降生於新鄭(今河南新鄭)。
白居易字樂天,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一生創作了近3500首詩篇。白居易的詩流傳極為廣泛。他的好友元稹曾說:“禁省、觀寺、郵侯墻壁之上無不書,王公、妾婦、牛童、馬夫之口無不道;至於繕寫模勒(刻板)FDB4賣於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處處皆是”。他的名篇麗句更遠傳國外,日本嵯峨天皇,曾大量抄寫吟誦;雞林(新羅國)賈人出重金搜求白詩。自從有詩以來,其作品為外國人士所珍視,白居易可算是第一人。
白詩為什麽這樣受到國內外人士如此青睞呢?從白居易的一生看來,可以說是天才加勤奮換來的。他自己說:“(我)始生六,七月,乳母指‘之’字‘無’字示僕者,僕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後來百指不差。“五、六歲便能為詩,九歲諳識音韻;十五、六……苦節讀書,二十未已,晝課賦,夜讀書,間又課時……以至口舌生瘡,手肘成胝”。這些成就“蓋以苦學力文所至”。
805年(唐貞元二十一年),白居易做了周至縣尉,幫助縣令維持治安,催討賦稅和徭役。他親眼見到農民的悲慘處境,十分同情,當時寫了《觀刈麥》。又想到唐玄宗迷戀女色,荒廢國政而招至“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極大痛苦,更是憤慨,隨即寫了長達千言的敘事詩《長恨歌》,揭露唐玄宗荒淫誤國,又贊揚楊貴妃的忠貞愛情,成了古代文學遺産中的珍品。
808年(唐元和三年),白居易被召回長安,拜左拾遺。拾遺是個諫官,官職不高,卻有嚮朝廷說話的機會。他“有闕必規,有違必諫,朝廷得失無不察,天下利病無不言。”白居易不但敢於言事,還利用詩歌形式,描繪民間疾苦,諷刺豪門貴族,希望朝廷能夠除貪去暴,寬惠愛民。他因此寫成了著名的諷喻詩《新樂府》五十篇、《秦中吟》十首。這些諷喻詩不但內容充實,而且語言淺顯,容易被廣大群衆所理解。
後來,白居易因直言諫諍遭到排擠,被貶為司馬;在忠州、杭州、蘇州擔任過刺史。在貶謫江州期間,他滿懷抑鬱,創作了另一首長詩《瑟琶行》。這首詩藉描寫一位飄零憔悴、流落江湖的長安妓女,傾吐他自己被排擠貶官的遭遇,成為動人心弦的千古名作。在杭州任職期間,白居易徵召民工,修建了西湖白沙堤,使沿堤1000多畝土地得到灌溉。後人稱之為白公堤,以紀念他的功德。
白居易後來官至刑部尚書,晚年居住洛陽,於846年(唐會昌六年)逝世。人們把他安葬在洛陽香山寺裏。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