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le Review
Wiki
Wiki
Dictionary
Idiom
Character search
Word Link Tree
Chinese Expert
Knowledge Tree
Chinese English
English Chinese
Language Converter
Time Channel
Dynasty
Country
Today in History
Read
Poems
Novel
History
Wiki
Prose
Tourism
Drama
Search
User
Password
Sign in
Register
English
简体
繁體
pīnyīn
My
Picture
My Map
Collections
I remember
Poems
Novel
History
Wiki
Prose
Tourism
Drama
Maple Review
Feedback
About us
Contextual Help
Help
Events:
辽沈战役
Country:
中国
Dynasty:
国共内战
Type of Event: Military
Start Date:
1948 AD
September 12
End Date:
1948 AD
November 2
Where:
东北
Participants:
林彪
,
卫立煌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
Event Details:
9月,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解放战争的第三年,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东北战场,国民党军总兵力约五十五万人,人民解放军已达一百零三万人,东北地区百分之九十七以上的土地和百分之八十六以上的人口已获得解放,人力物力充足。蒋介石和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对东北战局深感忧虑,处于欲守无力、欲撤难舍的状态,故将主力收缩在沈阳、长春、锦州三个孤立地区,采取集中兵力,重点守备,相继打通北宁线的方针。中共中央从全国整个战局出发,认为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把战略决战首先放在东北战场,并制定了主力南下北宁线(今京沈铁路)攻克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各个歼灭的作战方针。林彪、罗荣桓领导的东北野战军,集中了五十三个师,七十余万人,1948年9月12日发起辽沈战役。整个战役分为三个阶段。
战前局势
东北人民解放军(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
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而国民党于此地部队仅有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仅48万人,而且兵力已经收缩到沈阳、长春、锦州等孤立据点,正处于或守或撤的境地。主力决战时机已经成熟,1948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决定先摧毁东北国民党反动军队。好处是,第一,我军兵力大大优于敌人,打歼灭战比较容易成功。第二,我军若拿下东北,可以以东北工业支持其余解放区部队。第三,辽沈战役一旦胜利,东北野战军即可挥师入关,协助华北人民解放军一同对抗华北国民党部队,组织平津战役。于是,1948年9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东北野战军发起辽沈战役。
双方部队建制、兵力以及副军级以上指挥员
东北野战军
东总
司令员 林彪(代号101) 元帅
东北野战军指挥员
政治委员 罗荣桓(代号102) 元帅
参谋长 刘亚楼(代号103) 上将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 大将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无军衔)
作战处处长 苏静 中将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
司令 肖劲光 大将
副司令员陈伯钧 上将
政委 肖华 上将
政治部主任唐天际 中将
参谋长解方 少将
副参谋长潘朔端 少将
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
司令 程子华 (无军衔)
政委 黄克诚 大将
各纵队(相当于军)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 李天佑 上将 政委 梁必业 中将
第2纵队(39军)司令 刘震 上将 政委 吴法宪 中将,参谋长 吴信泉 中将
第3纵队(40军)司令 韩先楚 上将 政委 罗舜初 中将
第4纵队(41军)司令 吴克华 中将 政委 莫文骅 中将 副司令 胡奇才 中将
第5纵队(42军)司令 万毅 中将 副司令 吴瑞林 中将 政委 刘兴元 中将
第6纵队(43军)司令 黄永胜 上将 副司令员杨国夫 中将、李作鹏 中将,政委赖传珠 上将,参谋长黄一平 少将
第7纵队(44军)司令 邓华 上将 政委吴富善 中将
第8纵队(45军)司令 段苏权 少将 政委邱会作 中将
第9纵队(46军)司令 詹才芳 中将 政委李中权 少将
第10纵队(47军)司令 梁兴初 中将 政委 周赤萍 中将
第11纵队(48军)司令 贺晋年 少将 政委 陈仁麒 中将
第12纵队(49军)司令 钟伟 少将 副司令员熊伯涛 少将, 政委袁升平 中将,参谋长王亢
炮兵纵队司令 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 苏进 少将(第二任)
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
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共拥有野战军70多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合计大概有105万人
国民党军
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国民党二级上将)
第一兵团(驻长春):司令郑洞国 新编第7军李鸿(3个师) 第60军曾泽生(3个师,后起义)
第八兵团(驻沈阳):司令周福成 第53军周福成(3个师)
第九兵团(驻沈阳):司令廖耀湘 新编第3军龙天武(3个师) 新编第6军李涛(2个师) (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新编第1军:潘裕昆(3个师)(国民党5大主力之一)
第49军:郑庭笈(2个师)
第52军:刘玉章(2个师)
第71军:向凤武(2个师)
第207师
骑兵1~3旅
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
第六兵团:司令卢浚泉 第93军 盛家兴(3个师)第184师
新编第5军:刘云瀚(3个师)
新编第8军:沈向奎(3个师)
第54军:阙汉鶱(3个师)
国民党军兵力大致有55万人,正规军48万人
辽沈战役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夺取锦州,封闭东北国民党军
东北野战军南下,向北宁路沿线发起进攻。至10月1日,先后占领了昌黎、绥中、义县及塔山等地,切断北宁线,将范汉杰兵团分割包围在锦州、葫芦岛、山海关三个地区。2日,蒋介石飞抵沈阳,抽调十一个师组成由侯镜如指挥的东进兵团,以十一个师又三个骑兵旅组成由廖耀湘指挥的西进兵团,企图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10日,东进兵团向塔山猛攻,遭到解放军顽强阻击;西进兵团也进展缓慢。14日,东北野战军五个纵队和一个师分别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向锦州发起总攻,31小时内于次日晚占领锦州,全歼守敌十万余人,封闭了国民党军从陆上撤回关内的通道,形成关门打狗之势,被称为锦州攻坚战。
蒋介石于15日再飞沈阳,督促东西兵团继续进攻,企图重新打通北宁线,并命令长春守军立即突围。17日,国民党六十军在曾泽生军长率领下起义,东北“剿总”副司令郑洞国也于19日率部投降,长春解放。
第二阶段 辽西会战,歼灭廖耀湘兵团
东北野战军根据毛泽东关于全力抓住沈敌、暂不打锦葫的指示,除以两个纵队继续阻击锦西、葫芦岛之外,主力从锦州挥师东进,前阻后断,在运动战中歼灭廖耀湘兵团。
10月26日夜,解放军出动数倍兵力对被包围在大虎山以东地区的廖耀湘兵团实施分割围歼,至28日全歼十万余人,生俘兵团司令廖耀湘等高级将领,史称“辽西会战”。
第三阶段 攻占沈阳
解放全东北在围歼廖兵团的同时,为防止沈阳守军从海上撤走,解放军以三个纵队与五个独立师构成对沈阳的四面包围,又以三个纵队直插营口,断其海上退路。11 月1日,解放军向沈阳市区发起总攻,次日攻克,歼十三万余人。2日解放营口,歼一万四千人。敌第五十二军一部从海上撤往葫芦岛。锦西、葫芦岛地区国民党十二个师于9日经海上撤向关内。辽沈战役至此结束。
辽沈战役历时五十二天,共歼灭国民党军四十七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这一胜利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巩固的战略后方和强大的战略预备队,从根本上改变了国共双方总兵力的对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战役详细进程
毛泽东专顾锦州蒋介石欲弃沈阳
1946年6月,国民党军向共产党的中原解放区发起进攻,国共大规模内战全面爆发。战争进入第三年,即1948年7月初,国共双方兵力的对比,已由战争爆发时的3.14比1,变为1.3比1。同年9月,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抓住有利时机,与国民党进行战略决战,决战方向首先指向形势于己有利的东北。
东北地区是中国重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和最大的产粮区,也是侵华日军最早侵占的地区。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东北即成为国共两党两军争夺的焦点。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97%,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86%。林彪指挥的东北野战军已拥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兵纵队、14个独立师和3个骑兵师共约70余万人,加上地方部队,东北解放军总兵力达105万人。
东北国军由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上将指挥,辖有4个兵团,共计14个军44个师55 万人,但已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联的地区内,长春、沈阳的补给已全靠空运。其中,卫立煌率周福成第8兵团、廖耀湘第9兵团,共8个军24个师30万人,驻守沈阳及外围的本溪、抚顺、铁岭、新民地区,作为防御中枢,准备随时增援长春、锦州;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郑洞国中将率第1兵团,共2个军6个师10万人,驻守长春孤城,以牵制东野主力;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上将率卢浚泉第6兵团,共4个军14个师15万人,驻守义县至秦皇岛一线,重点在锦州、锦西地区,以确保与关内的联系。
1948年3月,蒋介石计划把沈阳国军主力撤至锦州,以便与华北傅作义配合,进可以夺回东北,退可以撤往关内。而卫立煌
则
力主固守沈阳、长春、锦州三大战略要点,保全东北,待变而起。廖耀湘等东北将领也大都支持卫的方案,而反对蒋的计划。至5月初,蒋介石又令卫立煌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卫当然不同意,并派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和参谋长赵家骧等人代表他赴南京见蒋,申述利害。但蒋介石的意见仍然是急于打通沈锦路,将主力撤到锦州,只留第53军与第6军之207师守沈阳。其余各军及特种兵团(战车、炮兵、装甲车、骑兵等)统编为机动兵团,归廖耀湘统率,随时准备行动。卫立煌怕廖耀湘将沈阳主力拉走,坚决反对,于是这个机动兵团始终未能成立。直到9月辽沈战役打响,国军统帅部对东北战略尚无决策,蒋、卫仍然在为打不打通沈锦线将主力撤到锦州的问题而争执不休。
为实现歼灭卫立煌集团的战略目的,毛泽东早在1948年2月7日,就致电东北野战军(后第四野战军),提出“对我军战略利益来说,是以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为有利”的设想。并要求东北野战军下一步考虑南下北宁线作战,截断敌军由陆上撤向关内的通路。毛泽东的主张,显然是先打锦州。但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考虑到部队只带了从后方南下的单程汽油,后方运输线又过长,并担心华北傅作义集团由关内北上。于是,他决定先打离解放军后勤基地最近的长春,并得到毛泽东的批准。5月下旬,林彪以2个纵队试攻长春,却发现攻占长春并非像想象的那样容易,遂改用长困久围的方针。7月,林彪与东北局其他要员磋商后,最终下定南下作战的决心,并电告中共中央。毛泽东复电同意,并明确指出:“应当首先考虑对锦州、唐山作战。”9月7日又电示:“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林彪决定留下部分兵力继续围困长春,主力南下,兵锋指向锦州。具体部署为:以6个纵队、3个独立师、1个骑兵师和炮兵纵队的主力,夜行晓宿,长途奔袭,包围锦州及北宁线上各点,以4个纵队及1个骑兵师位于锦州以北的新民县西北,监视沈阳之敌;以1个纵队在开原地区准备阻击长春之敌突围;以1个纵队、6个独立师和炮纵一部继续围困长春。另以少数部队向长春方向佯动,公开提出“练好兵,打长春”的口号,以迷惑敌人。此间,卫立煌不曾察觉林彪大军的行动,尚在固守“三点”,以拖待变,各部均没有新的部署迹象。
攻锦州林总行险 出辽西卫总抗命
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至29日,东北野战军先后攻克河北省的昌黎、北戴河和辽宁省的绥中、兴城,切断了辽西走廊,完成了对锦州、义县的包围。10月1日,在孤立,包围锦州的同时,东野开始进攻锦州外围义县。激战4小时,全歼卢浚泉的第93军暂编第2师,占领义县。
此时,蒋介石正集中精力应付华东野战军9月16日发起的济南战役,顾了救济南,就顾不了援东北,只有令卫立煌经沈锦路出辽西,直接解锦州之围。卫又坚决反对这一案,认为锦州之围应由关内出兵直接解决,解围后与锦州部队会合出大凌河向大虎山攻击前进。这时沈阳主力才西出与东进之部队会师,所以就未实行蒋的命令。
塔山阻击战
9 月24日,锦州范汉杰电蒋求援,蒋介石才召卫立煌于到南京开会,迫令卫立煌由沈阳出兵支援锦州,卫仍然拒绝接受。最后,蒋介石决定空运49军到锦州增援(运到2个团,9月28日机场被解放军炮火封锁,空运中断),另一方面仍强要卫由沈阳向沈锦线攻击前进,并派参谋总长顾祝同到沈阳督战执行蒋的命令。顾祝同在沈阳期间,曾一再召集东北将领会议,要卫出兵沿沈锦路前进解锦州之围,卫仍坚决反对执行这项命令,认为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并与顾多次争吵。卫赌咒发誓说:“出了辽西一定会全军覆没,你不信我同你画个十字(画押的意思)。”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提出:乘东北解放军主力攻击锦州时,将沈阳主力一气撤至营口地区。卫立煌认为如不能照他的意见办时,可以实行这一方案。而顾祝同未得蒋介石同意也决不敢同意撤至营口。最后,顾祝同见要卫立煌出兵辽西仍无希望,只好回南京向蒋介石汇报说东北负责将领不服从命令,不愿意打仗。
蒋介石得到顾祝同的汇报后非常愤怒,于10月2日飞抵沈阳,召集军事会议,决定从华北和山东海运葫芦岛7个师(华北林伟俦的第62军3个师、黄翔的第92军1个师、罗奇的独立第95师、烟台 王伯勋的第39军2个师),加上葫芦岛 阙汉骞的第54军4个师,共计4个军11个师组成“东进兵团”,由华北第1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以沈阳地区的5个军11个师(潘裕昆的新1军2个师、李涛的新6军2个师、龙天武的新3军3个师、向凤武的第71军3个师、郑庭芨的第49军1个师)和3个骑兵旅,组成“西进兵团”,由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指挥,准备东西对进,以解锦州之围。晚间,蒋介石又召集师长以上将领会餐,蒋发表讲话说:“我这次来沈阳是救你们出去,你们过去要找共匪主力找不到,现在东北共匪主力已经集中在辽西走廊,正是你们为党国立功的机会。我相信你们能够发挥过去作战的精神,和关内国军协同一致动作,一定可以成功的。关于空军的协助、后勤的补给,周总司令、郭总司令已经同你们准备好了。万一你们这次不能打出去,那么,来生再见。”
在沈阳,蒋介石还单独接见了廖耀湘。蒋对廖说:“这次沈阳军队出辽西,解锦州之围,完全交你负责,如有贻误,也唯你一个人是问。”廖表示:“我决心执行总统的命令,立即行动。”但廖耀湘不明白,为什么蒋介石在5月初就决心撤退沈阳主力以避免决战,而现在又为什么下这么大的决心要与东北共军决战?就把问题提出,请教蒋介石。蒋告诉廖:“这是从战略全局考虑的。在撤退东北主力之前,一定要给东北共军一个大打击,一定要来一次决战,否
则
华北就有问题,将来有机会我再同你讲。当大将,一定要顾虑全局,你应该顾虑到整个局势,好好努力完成这一次任务。”随后,蒋介石又接见了几位军政要员,3日即匆匆离开沈阳。
就在蒋介石飞抵沈阳的同一天,即10月2日清晨,东北野战军总部的列车到达郑家屯以西。这时,林彪得到报告,在葫芦岛,敌军新来了4个师。林彪担心锦州未攻下便受到沈阳、锦西、葫芦岛三方援敌夹击,到时部队油料耗尽,大量汽车、坦克、重炮撤不走,将陷入危局。于是,他命令列车暂停前进,当晚给中央军委发去特急电报表示:“……在战斗未解决之前,敌必在锦西葫芦岛地区留下一两个师守备,抽出五六个师的兵力,采取集团行动向锦州推进。我阻援部队不一定能堵住该敌,
则
该敌可能与守敌会合。在两锦间敌阵地间隙不过五六十里,无隙可图。锦州如能迅速攻下,
则
仍以攻锦州为好……目前如攻长春,
则
较6月间准备攻长春时的把握大为增加。”林彪签发这一电报后,攻锦部队仍按原部署继续向锦州推进,东总列车亦于深夜继续南进。
10月3日清晨,林彪与政委罗荣桓、参谋长刘亚楼紧急磋商。林彪说:“只准备了一桌菜,突然来了两桌客,怎么办?”罗、刘建议仍然按原部署攻打锦州。林彪考虑了一会,命秘书把电报追回来,但电报已于凌晨4时发出。林、罗、刘三人便于上午9时重新给军委发电表示:“我们拟仍攻锦州。”10月4日晨6时,毛泽东复电表示:“你们决心攻锦州,甚好,甚慰。”“在此之前我们与你们之间的不同意见,现在都没有了”
10月5日,东野“前指”到达位于锦州西北、距锦州30多里的牤牛屯。林彪察看了地形后,立即召开军事会议,拟定了总攻锦州和打援的具体作战方案:以第2、第3纵队和第6纵队之第17师,以及炮兵纵队主力和坦克营,组成北突击集团,由第3纵队司令员韩先楚指挥,由城北向南突击;以第7、第9纵队及一部分炮兵,组成南突击集团,由第7纵队司令员邓华指挥,从城南向北突击;以第8纵队及第1纵队炮兵团,组成东突击集团,由第8纵队司令员段苏权指挥,从城东向西突击;以第4、第11纵队及2个独立师位于打渔山、塔山和虹螺蚬一线,由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指挥,阻击葫芦岛和锦西方向的援敌;以万毅第5纵队、黄永胜第6纵队(欠第17师)、梁兴初第10纵队(附第1纵队第3师),位于新民以西、以北地区,堵击由沈阳出援的敌“西进兵团”;李天佑率第1纵队(欠第3师)位于锦州和塔山之间的高桥,作为战役总预备队,既可北攻锦州,也可南援塔山。
塔山是北宁线上一个小村落,位于锦州、锦西之间,距锦西10余公里,距锦州30公里,是由锦西增援锦州的必经之地。林彪强调指出:“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西方面的敌军挡住。两锦相距约50公里,万一堵不住敌人,攻锦部队就要受到很大威胁”10月5日,林彪致电4纵:“你们必需利用东自海边西至虹螺蚬山下一线约20余里的地区,作英勇顽强的攻势防御,利用工事大量杀伤敌人,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使我军创造震动全国的光荣的防御战。”
10月6日,蒋介石乘“重庆”号巡洋舰到达葫芦岛第54军军部,部署锦、葫国军增援锦州的作战任务。他对众将领说:“这一次战争关系重大,等华北2个军及烟台1个军运到后,协同沈阳5个军夹击攻锦州的共匪,然后接应沈阳我军主力到锦州。各将士的任务重大,几十万人的生命,都交给你们负责。要以杀身成仁的决心,击灭共匪……”蒋并交代以后葫芦岛部队归侯镜如司令官指挥,在侯未到以前,由阙汉骞统一指挥向塔山、锦州攻击。同时指定海军司令桂永清及第三舰队司令马纪庄指挥海军以大炮击毁塔山解放军阵地,协助陆军攻击。
蒋介石在葫芦岛部署完毕后,于7日乘“重庆”号返天津塘沽。蒋用白手套在舰上到处摸,发现有灰尘,气得大骂海军司令桂永清:“海军腐化堕落成这样,要亡国的!”
10月10日起,国军“东进兵团”3个军9个师(第39军的2个师15日才到达,未参战),先由第54军军长阙汉骞指挥,后由第7兵团司令侯镜如指挥,在空军、海军掩护下,以斗牛式的战法,轮番向塔山附近东北野战军第4纵队阵地发起正面强攻。至 13日,国军连续猛攻均被打退,塔山阵地仍被解放军牢牢控制在手中。这时,东野攻锦主力部队的外围战斗已结束。当天深夜,刘亚楼电话通知各攻锦部队:“攻城准备就绪,明天上午总攻锦州。”蒋介石感到锦州城已岌岌可危,连夜电令侯镜如:“拂晓攻下塔山,12时占高桥,黄昏到达锦州!”
10月14日凌晨6时,侯镜如指挥部队向塔山解放军阵地发起狂冲,双方展开了几天来最为惨烈的阵地争夺战。东野第2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向“东总”报告,战斗异常激烈,部队伤亡很大。此时,总攻锦州的命令尚未下达,塔山阵地已9次易手。如果在攻城战斗突破阶段塔山失守,敌“东进兵团”将像潮水一般在一个小时内涌来,即可直逼锦州,攻城部队将腹背受敌。这样一来,不但整个辽沈战役的总计划被打乱,东北野战军主力也将受到极端严峻的威胁。刘亚楼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犹疑了,这是关系到东北野战军几十万大军生死存亡的事啊!林彪俯看桌上的地图,眼睛紧订着塔山这个几乎看不见的小村落,果断地向刘亚楼挥了挥手,示意下达“总攻开始”的命令。刘亚楼还未拿起电话,沉默了半天的林彪终于开口说话了:“告诉程子华,我只要塔山,不要伤亡数字!”
10月14日10时,刘亚楼下达了总攻令。东野炮纵集中500门大炮向锦州城内预定目标猛烈轰击。11时30分,各突击队发起冲击。至10月15日18时,攻克锦州城,全歼国民党守军十万余人,生俘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上将和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中将。侯镜如闻锦州失守,也暂时退回了锦西、葫芦岛。
当晚,林彪在指挥所接见范汉杰、卢浚泉。林彪询问范汉杰对锦州一战的看法。范汉杰沮丧地说“打锦州这一着,非雄才大略是下不了这个决心的,锦州好比一根扁担,一头挑东北,一头挑华北。现在扁担断了。”又说:“贵军炮火猛烈,出乎意料。我们的炮火全被压制住了。”接见卢浚泉时,林彪要卢浚泉给镇守长春的第60军军长曾泽生通个电。第60军与卢浚泉的第93军同属滇军,卢浚泉同曾泽生有袍泽之谊。卢浚泉当即起草了劝曾泽生率部起义的电报。
10月15日锦州城破之日,蒋介石又飞抵沈阳,派飞机去长春空投手令给郑洞国,要其率部立即突围南撤,否
则
将受到“严厉之军纪制裁”。但长春守军没有往火坑里跳,10月17日,第60军军长曾泽生率所属3个师2.6人万起义。当晚,解放军悄然接管了长春东半城第60军的防务。19日,新7军军长李鸿率其军部及所属3个师投降。郑洞国及其司令部仍踞守长春银行大楼,派人与解放军接洽,要求允许他再 “抵抗”一两天,并发布一个他受伤被俘的消息。郑的要求获得解放军同意。21日4时,郑洞国率部放下武器。
梁兴初死守黑山 廖耀湘败师辽西
廖耀湘率“西进兵团”出辽西后,于13日占领彰武,15日进占新立屯。锦州失守后,卫立煌认为廖兵团再无西进的必要,应迅速撤回新民,否
则
又有被解放军包围消灭的危险。但蒋介石于10月16日回北平后,连电卫立煌迅速向锦州攻击,而卫立煌坚决不令廖耀湘继续西进,又不敢令廖撤回新民。
10月19日,蒋介石在北平召集傅作义、卫立煌和杜聿明开会,讨论收复锦州事宜。会上,卫坚持要集中兵力守沈阳,而蒋
则
非要收复锦州不可。杜聿明认为东北国军士气不振,各军残缺不全,要打也得经过补充整训,才可以相机对锦州攻击。蒋说:“我们有空军优势、炮火优势,为什么不能打?我认为可以打!”杜鼓起勇气问蒋介石:“校长看收复锦州有几成把握?”蒋说:“六成把握总有。”杜觉得蒋介石似乎老糊涂了,有六成把握就想同解放军决战。于是引孙子兵法说:“庙算胜者得算多,庙算不胜者得算少,多算胜,少算败。现在我们算到六成,只会失败,不会胜利。”但蒋执意收复,强令廖耀湘兵团以营口为后方全力攻锦州,刘玉章第52军先占领营口掩护后方。同时,蒋介石又任命杜聿明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辽热边区司令官,指挥葫芦岛、锦西部队向锦州攻击。蒋并说:“你们对共匪作战都丧失了信心,我料定只要我军主力从沈阳出来攻击,与葫芦岛各军南北夹击,共匪必退,我们就可以收复锦州。万一把共匪打不退,有52军占领营口掩护后路,再令廖耀湘撤退也不晚。”
就在长春即将解放之际,毛泽动认为,东北野战军下一仗以向南打锦西、葫芦岛之敌为有利。但林彪认为,如攻锦西,须准备在海岸边与敌12个师作战,地区狭窄,自己大兵团用不上,敌
则
扼原有强固工事抵抗,战斗不能很快解决,而廖耀湘西进兵团
则
可能乘虚进占锦州,对己不利。因此,林彪于19日致电军委建议:“如廖耀湘仍继续向锦州前进时,
则
等其再前进一步后,再向其进攻。但有若干迹象廖不再前进,或有向沈阳、营口撤退的情况时。
则
立即迅速包围廖兵团,以各个击破的方法,将其全歼,使之不能退回沈阳和退至营口。”毛泽东最担心的就是拥有大量精锐部队的廖耀湘兵团从营口逃跑,所以他完全同意首先将该兵团围歼在辽西沈、锦之间,立即复电林彪,要求“既本此方针,即刻动手布置,鼓励全军完成任务。”
10月20日,林彪发布作战命令:刘震第2纵队、韩先楚第3纵队、邓华第7纵队、段苏权第8纵队、詹才芳第9纵队、李天佑第1纵队及第6纵队第17师和炮兵纵队,立即由锦州地区隐蔽向新立屯、大虎山、黑山方向疾进,从两侧迂回包围廖耀湘兵团;万毅第5纵队、黄永胜第6纵队分别由阜新、彰武地区南下,切断廖耀湘兵团往沈阳的退路;梁兴初第10纵队和第1纵队之第3师由新立屯东北地区后撤至黑山、大虎山地区,构筑工事,坚决阻敌前进,以争取时间等待主力回师,尔后配合主力部队围歼敌军;吴克华第4纵队、贺晋年第11纵队在塔山地区继续阻击锦西方面敌军,保障主力作战安全;独立第2师以4天时间赶到营口,切断敌军海上退路。23日,林彪又电令第10纵队:“务使敌人在我阵地前尸横遍野而不得前进。只要你们坚守3天,廖耀湘西进兵团必遭全歼!”
10月23日9时,廖耀湘兵团向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东野第10纵队司令员梁兴初命令各师:“死守3天,不让敌人前进一步!”第10纵队将士以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进行顽强的抗击,寸土必争。经过3 天激战,10纵守住了黑山、大虎山阵地,使廖耀湘兵团失去了西进的可能和南撤的宝贵时间。廖耀湘以5个师的兵力连日攻击黑山、大虎山阵地受挫,使他西进攻打锦州的决心动摇,遂于25日晚下令向东南营口方向撤退,但行至台安附近便遭东野第8纵队第23师和正奉命由盘山北进的独立第2师阻击,廖耀湘误以为是共军主力,又于26日按卫立煌的命令向东撤回沈阳,却被黄永胜的第6纵队堵住去路。至此,廖耀湘兵团10万人马全部陷入东野数十万大军的重重包围。廖耀湘走投无路,仰天长叹:“10万精兵啦!老天呀!”
东野随即展开了对廖耀湘兵团的大围歼,采取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法,并直捣其指挥中心。韩先楚的第3纵队仅用3个小时,便一举端掉了廖耀湘的兵团指挥部和新1军、新6军、新3军军部。廖耀湘10万人马群龙无首,乱成一团。廖耀湘急得用明语呼叫:“部队到二道岗子集合!”林彪立即下令:以乱对乱,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并命部队到二道岗子去抓廖耀湘。至10月28日拂晓,辽西会战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兵团司令廖耀湘中将、新6军军长李涛中将、第71军军长向凤武中将、第49军军长郑庭芨中将被浮。新1军军长潘裕昆和新3军军长龙天武只身逃回沈阳。
26日,当蒋介石在北平得知廖耀湘兵团在辽西走廊遭到解放军围歼时,在日记中写道:“东北全军,似将陷于尽墨之命运,寸中焦虑,诚不知所止矣。”
辽西会战正酣时,林彪就已在部署下一步战事了。10月26日,命令钟伟第12纵队和5个独立师及1个骑兵师,由长春星夜兼程南下,切断沈阳之敌的退路。28日,命令辽宁军区迅速占领辽河渡口,架桥准备大军过河进军沈阳。
定东北林彪建功 失重镇卫氏替罪
10月27日,蒋介石将杜聿明召到北平,商讨对策。蒋起初还想调海军运输舰将葫芦岛的部队海运营口登陆策应廖兵团从营口撤退。杜认为要将葫芦岛的部队运到营口,至少也要一个星期。在这一周内,廖耀湘要是存在的话,就可以自己打出来退到营口,否
则
一两天就完了。再把葫芦岛的队伍调去,等于白白送死。他建议蒋介石赶快调船把营口的部队撤退。蒋最后同意调船撤离营口的第52军,同时命周福成指挥第53军、第6军207师死守沈阳,并派杜聿明到沈阳召集周福成等部署沈阳防务。当天中午,杜聿明由北平飞沈阳,途中命令锦西各部队停止攻击,退回锦西既设阵地,严防解放军反攻。晚上,杜聿明飞到沈阳,与卫立煌研究如何巩固沈阳防务或撤退营口。卫这时心绪缭乱,坐卧不安,只是重复地说:“我早就向他(指蒋介石)说,出了辽西走廊就会全军覆没,他不相信,我画个十字,他也不信。现在你看我说中了罢!”又说:“从前我要守,他不肯守,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如何守法呢?”杜问卫:“退营口怎么样?”卫说:“长春敌人几个纵队已南下,退出去也马上完蛋。”杜聿明也觉得的确是退守两难,只有照蒋介石的命令,叫周福成指挥现有部队死守沈阳。第二天,杜聿明回到葫芦岛,着手部署撤退营、葫的部队。卫立煌见大势已去,于30日乘飞机离开沈阳。
围歼廖耀湘兵团之战,东北野战军实施大胆渗透和穿插,不仅使廖部建制大乱,自己的建制也跑乱了。各师、团单独作战,穷追猛进,那里有枪声就往那里打。至28日辽西会战结束时,各纵队已无法集结,师、团位置极为分散。刘亚楼急得望着各纵、各师位置的地图直挠后脑勺。罗荣桓焦急地说:“部队建制大乱,不利于统一行动。沈阳之敌眼看要向营口跑。”林彪抓了一把炒黄豆,不动声色地说:“乱就乱吧,下道命令,全军向沈阳进发,同时传达纵队和师、团,乃至营、连,不必集结,部队从原地出发。”
东野各部队迅速向沈阳兼程前进。10月31日,完成了对沈阳的包围。11月1日拂晓,对沈阳发起攻击。当天中午,第8兵团司令周福成和他的300名卫队在银行大楼放下武器。只有戴朴率第6军207师顽强抵抗,但很快被解放军消灭。至11月2日,沈阳全城为解放军占领。同日,解放军攻占营口,除刘玉章率第52军军部及所属第25师等几千人乘船从海路撤逃外,其余14000余人全部被歼。至此,辽沈战役结束。11月8日,国军东进兵团5个军12个师在杜聿明指挥下,由葫芦岛乘船撤逃。其中,原华北的第62军、92军及第95师撤往秦皇岛,其余第37 军,52军及54军撤至上海、南京。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 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反正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国军共损失1个东北“剿匪”总司令部,1个东北“剿总”锦州指挥所,1个冀辽热边区司令部,4个兵团部、11个军部和36个师。此外,还有1个骑兵司令部,5 个炮兵团、战车团等特种兵部队。损失各种火炮4709门,轻重机枪13347挺和其他枪支175361支。
林彪指挥共产党军队在东北黑土地上与国民党军队较量3年,相继歼灭国军杜聿明、陈诚、卫立煌三员名将麾下108万兵力,解放东北全境,使得共产党手中有了一个资源雄厚的战略区和一支实力强大的战略预备队。11月3日,中共中央电贺东北野战军:“热烈庆贺你们解放沈阳,全歼守敌,并从而完成解放东北全境的伟大胜利。……在3年奋战中歼灭敌人100余万,终于解放了东北9省的全部土地和3700万同胞,……奠定了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谨向全东北军民表示感谢和敬意……”
蒋介石把丢失东北的责任全推在卫立煌身上。11月26日,蒋介石下令对卫立煌撤职查办,原令说:“东北剿匪总司令卫立煌迟疑不决,坐失军机,致失重镇,着即撤职查办。”随后将卫立煌软禁于南京家中。
战役评价
辽沈战役我军胜利和敌军失败都是有原因的,国共双方最高统帅蒋介石和毛泽东几乎同时都看到了锦州这步关键之棋,但蒋与他的东北将领们意见不一,从而举棋不定,贻误战机在先。
蒋介石后来更犯下一个致命的战略错误,那就是不顾当时东北人民解放军力量增长的实际情况,固执地与解放军展开决战,终使几十万精锐之师在东北大地上灰飞烟灭。我军兵力包括地方部队几乎在其2倍,而东北野战军的装备在四大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算是最强的。国民党军队如果迅速撤到关内,或许还能推迟被我军全歼的命运。
相比之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战术
则
是比较成功的。毛泽东认为,先打锦州,封闭国民党部队逃出关外的道路,“关门打狗”是上上之策,林彪
则
认为攻打锦州是有困难的,应该先打长春,但是在其试攻长春后就知道攻打长春也比较困难,于是同意先打锦州。锦州破后,国民党军队就被封闭在东北,陷入了孤立境地,陆上无法逃脱。
攻打长春时,东北野战军指挥员又加强了政治攻势,使国民党军队主动起义和投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长春,避免了伤亡。
在黑山,我军第10纵队又成功阻击了敌第9兵团,在敌军败退后,又迅速出动数倍于敌兵力包围敌人,展开辽西大会战。具体作战时,我军又采用边合围,边分割、边歼灭的战术,大胆渗透穿插,将敌军10万人马全歼,国民党反动派部队“五大主力”中的新一军和新六军亦在此战中被全歼。后来东北野战军虽打乱建制向沈阳进军,但是由于我军有明确攻击目标,最终解放了沈阳,东北的国民党主力部队有47万人于辽沈战役被我军全歼或主动起义、被迫投降,我军伤亡仅有不到7万人。
辽沈战役的胜利,空前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和毛泽东军事思想,也为东北我军入关组织平津战役提供了良好契机。
这一战后,国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毛泽东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电影《辽沈战役》
片名: 辽沈战役
主演: 古月 苏林 路希 赵恒多 吴志远 孙海英
导演: 李俊
地区: 大陆
语言说明: 国语
影片类型: 战争
上映时间: 1991年
剧情介绍:1948年3月,已经在东北站住了脚的解放军,在林彪的领导下,已经发展为近50万大军。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离开西北来到河北与刘少奇、朱德等会合,并讨论了当时形势,毛、朱等及时把握战略决战时机,命令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强攻锦州,切断东北蒋军退华北的路。以彻底残灭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林彪为了有把握,提出先打长春,以围点歼灭沈阳援敌。经过毛主席多次做工作,1948年7月,林彪决定按毛泽东意见办,南下攻击锦州。此期间,蒋介石对东北蒋军的撤、守,也犹豫不绝,出于政治利害考虑,终于没有下从东北全部撤至华北的决心。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终于在毛泽东的坚持下打响了。 10月14日,东野主力向锦州发起总攻,31个小时便克锦州。接着,长春宣告解放。未几,沈阳、营口亦相继解放。在东北野战军南下北宁线同时,华东野战军胜利举行了济南战役,中央军委决定发起淮海战役。
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于经典之作,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
资料文献(最初的作战计划)
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中共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出)
毛泽东 (一九四八年九月七日)
我们准备五年左右(从一九四六年七月算起)根本上打倒国民党,这是具有可能性的〔2〕。只要我们每年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一百个旅左右,五年歼敌五百个旅左右,就能达到此项目的。过去两年我军共歼敌正规军一百九十一个旅,平均每年九十五个半旅,每月八个旅弱。今后三年要求我军歼敌正规军三百个旅以上。今年七月至明年六月,我们希望能歼敌正规军一百十五个旅左右。此数分配于各野战军和各兵团〔3〕。要求华东野战军担负歼灭四十个旅左右(他们七月歼灭的七个旅在内),并攻占济南和苏北、豫东、皖北若干大中小城市。要求中原野战军担负歼灭十四个旅左右(七月已歼两个旅在内),并攻占鄂豫皖三省若干城市。要求西北野战军担负歼灭十二个旅左右(八月已歼一个半旅在内)。要求华北徐向前、周士第兵团歼灭阎锡山十四个旅左右(七月已歼八个旅在内),并攻占太原。
要求你们配合罗瑞卿、杨成武两兵团担负歼灭卫立煌、傅作义两军三十五个旅左右(七月杨成武已歼一个旅在内),并攻占北宁、平绥、平承、平保各线除北平、天津、沈阳三点以外的一切城市。欲达此目的,战役部署指挥的适当,作战休息调节的适当,是决定性关键。你们如果能在九十两月或再多一点时间内歼灭锦州至唐山一线之敌,并攻克锦州、榆关、唐山诸点,就可以达到歼敌十八个旅左右之目的。为了歼灭这些敌人,你们现在就应该准备使用主力于该线,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可能由长、沈援锦之敌。因为锦、榆、唐三点及其附近之敌互相孤立,攻歼取胜比较确实可靠,攻锦打援亦较有希望。
如果你们以主力位于新民及其以北地区准备打长、沈出来之敌,
则
该敌因受你们威胁太大,可能不敢出来。一方面长、沈之敌可能不出来,另一方面锦、榆、唐诸点及其附近之敌(十八个旅)
则
因你们去的兵力过小,可能收缩于锦、唐两点,变为不甚好打而又不得不打,费时费力,这样就有可能使自己陷入被动地位。不如置长、沈两敌于不顾,专顾锦、榆、唐一头为适宜。再
则
,今年九月至明年六月的十个月内,你们要准备进行三次大战役,每次准备费去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共费去六个月左右时间,余四个月作为休息时间。
如果在你们进行锦、榆、唐战役(第一个大战役)期间,长、沈之敌倾巢援锦(因为你们主力不是位于新民而是位于锦州附近,卫立煌才敢于来援),
则
你们便可以不离开锦、榆、唐线连续大举歼灭援敌,争取将卫立煌全军就地歼灭。这是最理想的情况。于此,你们应当注意:(一)确立攻占锦、榆、唐三点并全部控制该线的决心。(二)确立打你们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卫立煌全军来援的时候敢于同他作战。(三)为适应上述两项决心,重新考虑作战计划并筹办全军军需(粮食、弹药、新兵等)和处理俘虏事宜。以上意见望考虑电复。
Google Map
Here Map
东北
Keyword:
W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