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87年)
| 事件經過:
1月1日,《人民日報》發表元旦獻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搞好改革、開放的根本保證》,指出:要使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把經濟體製改革繼續推嚮前進,搞好改革開放,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趾,旗幟鮮明地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思潮。
1月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嚮全體黨員和幹部、群衆傳達《鄧小平同志關於當前學生鬧事問題的講話要點》的通知。通知指出:鄧小平這個講話要點正確闡明了中央當前處理學生鬧事的方針,它對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對於維護安定團结的大好形勢,堅持改革、開放,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都具有極端重要性,各方面都應當遵照執行。1月15日,中共中央又决定,將鄧小平在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上關於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的講話傳達到全黨。
1月10日至15日,根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决定,在黨中央一級召集了黨的生活會。會上,鬍耀邦嚮中央政治局提出辭去中央總書記的要求。
1月13日,鄧小平會見日本自民黨幹事長竹下登。鄧小平在會見時說:幾個學生上街影響不了大局。問題在於我們思想戰綫上出現了一些混亂,對青年學生引導不力。這是一個重大失誤。中國將堅持現行的方針政策,特別是改革、開放政策。搞改革、搞四化可不簡單。一定會有來自“左”的和右的多方面的幹擾。我們必須排除幹擾。沒有安定團结的政治局面,不可能搞建設,更不可能實行改革開放政策,這些都搞不成。開放不簡單,比開放更難的是改革,必須有秩序地進行。所謂有秩序,就是既大膽又慎重,要及時總結經驗,穩步前進。如果沒有秩序,遇到這樣那樣的幹擾,把我們的精力都消耗在那上面,改革就搞不成了。
同日,中共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發出《關於共産黨員必須嚴格遵守黨章》的通知。要求共産黨員必須自覺地遵守黨章,嚴格執行黨的紀律,在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針對少數黨員的資産階級自由化傾嚮,通知強調各級黨組織必須堅决同一切違背黨章的錯誤言行進行鬥爭,這是各級黨的組織和每個黨員義不容辭的職責。根據通知的精神,王若望、方勵之、劉賓雁先後被開除黨籍。
1月14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加強物價管理保持市場物價基本穩定的通知》指出: 物價問題是關係國民經濟和社會安定的重大問題,關係到廣大人民群衆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對國民經濟的宏觀管理,同時加強物價管理工作。本年度物價工作的基本要求是堅持改革、穩步前進、保持基本穩定,要把零售物價水平控製在計劃之內。
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决定:接受鬍耀邦辭去黨中央總書記職務的請求,推選趙紫陽代理黨中央總書記。繼續保留鬍耀邦的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職務。會議強調:全黨要繼續執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的路綫、方針和各項內外政策,繼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産力,繼續實行全面改革、對外開放、對內搞活經濟的政策。
1月20日,國務院發出《關於進一步推進科技體製改革的若幹規定》,肯定了科技體製改革所采取的一係列措施和取得的成效,同時指出科技體製內存在的與生産相脫節的狀況需要盡快改變。為此,《若幹規定》提出:要進一步放活科研機構,促進多層次、多形式的科研生産橫嚮聯合,推進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改革科技人員的管理制度,放寬放活對科技人員的政策,為科技人員的技術發揮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各單位應當有計劃地組織科技人員,或支持、鼓勵科技人員以調離、停薪留職、辭職等方式,走出科研機構、高等學校、政府機構,從事發展經濟的工作和創辦科技事業。
1月22日,中共中央發出《把農村改革引嚮深入》的通知。通知指出:幾年來農村改革已取得了重要成果,農村經濟新體製的框架已初步顯現出來,現在正處於新舊體製交替時期,改革必須堅持下去,並做好充實、鞏固、配套、提高工作,爭取再以五年或稍長一點的時間,使新體製充實和完善起來,在農村經濟中發揮主導作用。為了把農村改革引嚮深入,今後要繼續改革統購派購制度,擴大農産品市場;搞活農村金融,開拓生産要素市場;完善分散經營和統一經營相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穩定家庭聯産承包製;發展多種形式的經濟聯合;對農村各類自營專業戶、個體經營者實行長期穩定的方針;調整産業結構,促進農業勞動力的轉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和思想建設;有計劃地建立改革試驗區等。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到同年9月中旬,我國已在十個省、自治區建立起十四個規模不等、項目不同的農村改革試驗區,開始進行把已有改革成果制度化和探索改革新路子的實踐。
同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通過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並原則同意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加強法製教育維護安定團结的决定》。《决定》共九條,針對資産階級自由化思潮否定共産黨的領導,否定社會主義制度的觀點,重申我國憲法中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有關規定以及維護憲法尊嚴的必要性;指出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和法律的行為,必須予以追究;強調在全體人民中進行以憲法為核心的法製教育的重要性。1月28日,中共中央就該决定發出通知,要求各地認真組織學習;宣傳和貫徹執行。
1月22日至25日,國務院在北京召開全國經濟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本年度全國經濟工作的中心任務是:深化企業改革,努力增産節約,增收節支,全面提高經濟效益,確保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協調地嚮前發展。經濟戰綫當前的重要任務是深化企業改革,把企業搞活。在經 濟建設方面,特別要註意壓縮空氣,把過去膨脹的預算外投資規模和過高的非生産性開支壓 下來,進一步緩解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的矛盾,為深化改革創造一個比較平穩的經濟 環境。
1月2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當前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若幹問題的通知》。《通知》指出:搞資産階級自由化否定社會主義制度、主張資本主義制度,核心是否定共産黨的領導。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的鬥爭關係到黨和國傢的命運,關係到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進行這場鬥爭也是對廣大黨員進行一次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全面、正確地理解和貫徹執行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綫、方針、政策的教育。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思潮的鬥爭貫穿於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中,因此它是長期的。但是這場鬥爭嚴格限於黨內,而且主要在政治思想領域內進行,着重是解决根本政治原則和政治方向問題。進行這場鬥爭,要始終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團结絶大多數的方針,不搞政治運動。《通知》特別指出: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綫的兩個基本點,兩者互相聯繫,缺一不可。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正是為了正確地、全面地貫徹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綫、方針和政策。
2月6日,鄧小平同幾位中央負責人談話。鄧小平在談話中指出:為什麽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衹有計劃纔是社會主義?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衹要對發展生産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好像一談計劃就是社會主義,這也是不對的,日本就有一個企劃廳嘛,美國也有計劃嘛。我們以前是學蘇聯的,搞計劃經濟。後來又講計劃經濟為主,現在不要再講這個了。十三大報告要在理論上闡述什麽是社會主義,講清楚我們的改革是不是社會主義。要申明四個堅持的必要,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的必要,改革開放的必要,在理論上講得更加明白。
2月6日至10日,經濟特區工作會議在深圳舉行。會議總結了上一年特區工作的成績。據初步統計,1986年我國四個經濟特區的工農業總産值達76億元,其中工業總産值達68億多元,出口創匯近10億美元,都比上年增長20%以上。會議提出,本年度特區工作的中心任務是:繼續堅持抓生産、上水平、求效益的方針,深化改革,加強管理,提高對外資的吸引力和産品外銷的競爭力。4月11 日,國務院批轉了《1987年經濟特區工作會議紀要》。
2月9日至23日,中斷九年的中蘇邊界談判在莫斯科恢復舉行。中蘇雙方對恢復邊界談判表示滿意,並且商定:此次談判,討論中蘇邊界全綫走嚮並從邊界東段開始。
2月15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軍委《關於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决定》,並發出通知指出: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強、不斷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是我黨一貫堅持的優良傳統和奪取革命和建設勝利的重要保證。在改革、開放、搞活的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衹能加強,不能削弱。而要順利地貫徹實施改革開放政策,使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地發展,也離不開強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通知認為:中央軍委這個决定的基本精神,對各地方、各部門、各條戰綫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都是適用的。
2月28日,國傢經委、國傢科委、國傢體改委、國防科工委、國務院科技領導小組辦公室嚮有關地區和部門提出《關於進一步推動科研與生産聯合的若幹意見》,指出:大力推進多層次、多形式的科研、設計與生産聯合,促使大多數以技術開發為主的特別是從事産品開發的研究所逐步進入企業、企業集團或與企業實行緊密結合,應當成為今後經濟、科技體製改革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內容。
3月20日,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增訂本出版發行。增訂本所收文稿,由原來的22篇增加到44篇,其中有些是首次公佈的內部談話。全部文稿都經作者本人審定。新增文稿大大充實了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的內容。
3月21日,趙紫陽在報給鄧小平的《關於草擬十三大報告大綱的設想》中提出,黨的十三大的報告擬寫七個部分:(一)講三中全會以來,包括十二大以來,我國出現了哪些歷史性的變化。(二)講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綫,是從我國國情出發的馬剋思主義的路綫。着重指出我國正處於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這是我們所以必須采取現在這樣的方針政策的基本根據。(三)由此而來的經濟建設的發展戰略。(四)由此而來的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任務和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方向。(五)由此而來的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任務和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原則;(六)由此而來的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的任務,包括執政黨的領導體製、黨內民主和對黨的領導人的監督、黨的幹部、黨的風氣。(七)由此而來的在理論和思想指導上避免“左”右兩種傾嚮的必要性,着重闡明三中全會以來路綫的兩個基本點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堅持改革開放搞活,指出在新的實踐中必須進行創造性的理論探索。另外還提出:十三大報告全篇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作為立論的根據。“初級階段”這個提法,在黨的文件中已三次出現,但都沒有發揮,十三大報告的起草工作準備循着這個思路加以展開。3月25日,鄧小平作了批示:“這個設計好。”
3月24日至4月8日,全國政協六屆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
3月25日至4月11日,六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在北京舉行。3月25日,趙紫陽代表國務院嚮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指出:當前我國人民面臨的基本任務,即集中力量抓兩件大事:一是在經濟領域,堅持正確的建設方針,廣泛開展增産節約、增收節支運動,深入體製改革和擴大對外開放,努力保證整個國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一是在政治思想領域,深入進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的宣傳教育,堅决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结的政治局面。報告確定本年度經濟體製改革的主要任務是:以增強企業特別是全民所有製大中型企業活力為中心,着重改革企業經營機製和企業內部的領導體製,繼續發展橫嚮經濟聯合,適當加快金融改革步伐,進一步擴大生産資料市場,逐步改革和完善企業勞動工資制度和固定資産投資管理辦法,並積極為下一步各方面的配套改革做好必要的準備。
3月26日,中國和葡萄牙兩國政府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在北京草簽。聯合聲明宣佈:中國政府將於1999年12月20日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國還宣佈了根據“一國兩製”的方針將對澳門實行的十二項基本政策。4月13日,中葡兩國總理分別代表各自政府正式簽署中葡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同年6月23日、12月10日,聯合聲明及附件分獲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和葡萄牙國會的一致通過。翌年1月13日,中葡兩國政府互換批準書,聯合聲明正式生效 。
3月29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堅决妥善地做好報紙刊物整頓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端正新聞、輿論陣地的思想政治方向,首先要把有關報刊及其出版單位整頓好。這是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的一個重要方面,也是保證這場鬥爭順利發展的必要條件。報刊整頓的重點是解决根本政治原則、政治方向問題,着重整頓在宣揚資産階級自由化觀點中錯誤突出、後果嚴重的報刊;同時要繼續查處嚴重違反黨中央和國務院有關辦報辦刊規定的報刊。
4月1日,國務院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耕地占用稅暫行條例》,自即日起施行。根據《暫行條例》,耕地占用稅以納稅人實際占用的耕地面積計稅,按照規定稅額一次性徵收。這是為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加強土地管理,保護農用耕地而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
4月2日,國務院批轉國傢計委《關於大型工業聯營企業在國傢計劃中實行單列的暫行規定》。《暫行規定》指出:大型工業聯營企業(包括大型工業聯合企業和基本建設集團項目)統稱單列企業,在國傢計劃中實行單列。國傢對單列企業進行計劃管理和業務指導。單列企業要在國傢頒布的各項法規和政策規定的範圍內,根據國傢計劃的要求,獨立自主地進行生産和經營活動,自負盈虧。企業實行計劃單列,是計劃體製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這有利於企業擺脫條塊束縛、發展橫嚮聯合和專業化協作,有利於減少管理層次,實行政企分開。
4月7日,中共中央批轉中央宣傳部《關於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宣傳報道問題的討論紀要》。《紀要》指出:批評資産階級自由化,不要聯繫經濟改革政策、農村改革等。不能挫傷、衹能保護人們對改革、開放進行探索的積極性。衹要是為了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即使發表的意見不恰當,也不要隨意給人扣上“自由化”或“僵化”的帽子。對於黨和政府已經確定的現行政策,對於敏感的問題,要在一定範圍內采取適當的方式進行討論,不宜在報刊上發表探討和爭論的文章。
4月1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製止機構、編製和幹部隊伍膨脹的通知》。《通知》指出:近一二年來”,許多地區、部門又出現了增設機構、擴大編製、機構升格、濫提職級、亂招幹部的現象。為了保證政治體製和經濟體製改革的順利進行,避免給今後的機構改革和幹部人事制度改革增加睏難,必須堅决製止機構、編製、領導職數和幹部隊伍的盲目膨脹。《通知》對此作出了具體規定和要求。
4月13日至17日,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在北京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會議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區徽圖案的徵集和審定辦法》。4月16日,鄧小平在會見出席會議的全體委員時,進一步闡明了“一國兩製”的方針。他說:我們的“一國兩製”能不能真正成功,要體現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裏面。“一國兩製”也要講兩個方面。一方面,社會主義國傢裏允許一些特殊地區搞資本主義,不是搞一段時間,而是搞幾十年、成百年。另一方面,也要確定整個國傢的主體是社會主義。否則怎麽能說是“兩製”呢?不講兩個方面, “一國兩製”幾十年不變就行不通了。他強調:一個是政局穩定,一個是政策穩定,兩個穩定。中國的政策基本上是兩個方面(即堅持開放政策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說不變不是一個方面不變,而是兩個方面不變。
4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中央統戰部、國傢民委《關於民族工作幾個重要問題的報告》。《報告》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民族工作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今後民族工作總的指導思想和根本任務是: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的基本國策 ,緊密結合少數民族地區和少數民族的實際,從民族平等、民族團结、民族進步、相互學習 、共同致富出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全面發展少數民族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不斷鞏固社 會主義的新型民族關係,實現各民族的共同繁榮。
4月26日,鄧小平會見捷剋斯洛伐剋總理什特勞加爾。鄧小平在會見時指出:搞社會主義,一定要使生産力發達,貧窮不是社會主義。我們堅持社會主義,要建設對資本主義具有優越性的社會主義,首先必須擺脫貧窮。現在雖說我們也在搞社會主義,但事實上不夠格。衹有到了下世紀中葉,達到了中等發達國傢的水平,才能說真的搞了社會主義,才能理直氣壯地說社會主義優於資本主義。現在我們正在嚮這個路上走。
5月8日,國務院發佈《加強生産資料價格管理,製止亂漲價、亂收費的若幹規定》,並發出通知,指出:加強生産資料價格管理,製止亂漲價、亂收費,是保證經濟體製改革順利進行、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培養守法企業傢的重要措施;強調必須按照國傢規定的生産資料價格、交通運價和收費標準執行,不得搞變相加價、收費。5月16日,國務院决定派出檢查組,分赴各地對生産資料價格進行檢查監督。
5月16日至20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和勞動人事部在北京召開全國控製編製調整幹部結構工作會議。會議指出:隨着經濟體製改革和政府管理職能的轉變,為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幹部的部門、層次分佈必然要進行相應的調整。這次調整幹部結構的原則是:適當加強政法和經濟監督調節等部門,縮減經濟管理部門;統籌安排,保證重點,首先滿足政法部門增加幹部的需要;堅持調整與控製相結合,在調整過程中,嚴格控製幹部總數的增長。5月2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和國務院决定:調整幹部分佈結構,充實和加強政法和經濟監督調節部門。
5月22日,國務院環境保護委員會正式發佈《中國自然環境保護綱要》。《綱要》表達了中國政府對保護自然環境和資源的態度及政策,闡明自然保護在中國現代化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論述我國當前陸地和水域存在的重要環境問題及應采取的防治對策,說明各種自然資源和各類地區在開發和保護中所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綱要》為國傢和地方各級政府製定經濟、社會發展和自然保護的方針、政策、法令和規劃提供了科學依據,對中國自然保護工作具有宏觀指導作用。
5月25日至30日,國傢計委在湖北鹹寧召開全國農業計劃工作會議。會議的主題是共商穩定發展農業的對策和措施。會議提出:今後我國的基本建設要考慮農業的承受能力,逐步增加對農業的投資,加強農業基礎設施的建設,擴大化肥等支農工業的生産能力,興辦農村工業,拓寬農村勞動力的就業門路。同時,要把改革同發展結合起來,並逐步提高農業投資的比 重。
5月26日至30日,全國整黨工作總結會議在北京召開。5月26日,薄一波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央整黨工作指導委員會作《關於整黨的基本總結和進一步加強黨的建設》的報告,宣佈歷時三年半的全國整黨工作基本結束,指出:這次整黨是有成績的。總的說來,全黨在思想、作風、紀律、組織四個方面,都比整黨前有了進步,黨內存在的思想、作風、組織嚴重不純的狀況,已經有了改變。薄一波的報告同時提出了加強新時期黨的建設的五點意見。會議強調:各級黨組織必須始終緊緊圍繞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搞活的兩個基本點,努力把黨的建設推嚮前進。
5月29日,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改進和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培養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宏大的知識分子隊伍,這關係着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前途和命運。對此,高等學校擔負着重大的任務。在新形勢下,高等學校必須把改進和加強思想政治工作作為自己的重要任務,為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决定》從進一步明確辦學的指導思想、堅持高等教育的社會主義方向;努力改進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內容、形式和方法;加強教職工隊伍的思想建設,大力提倡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建設一支堅強的馬剋思主義理論隊伍和思想政治工作隊伍;提高高等學校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強和改善對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全黨全社會都應關心青年學生的健康成長等六個方面,闡述了如何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問題。
6月6日,國務院召開全體會議,作出《關於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事故的處理决定》。會議指出:最近發生在大興安嶺的火災是建國以來最大的也是損失最嚴重的森林火災。這場特大森林火災事故,主要是由於企業管理混亂、紀律鬆弛、違反規章制度、違章作業和領導上的嚴重官僚主義造成的。林業部主要負責人對此負有不可推諉的重大責任。對此,國務院做出了嚴肅、認真的處理。
6月8日,中共中央書記處農村政策研究室提出《關於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製的意見》,針對當時土地承包管理中遇到的問題,就發包方和承包方,承包合同的性質以及集體、社員的權利與義務,保護集體財産和個人財産都不受侵犯,土地的承包原則,合同約定的事項和變更、解除的條件,土地承包合同的管理單位等問題表明了意見,供各地在製定承包管理條例時參考。
6月10日,國務院批轉國傢體改委、商業部、財政部《關於深化國營商業體製改革的意見》和《關於深化供銷合作社體製改革的意見》。兩個文件強調:國營商業和供銷合作社的體製改革,是整個經濟體製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人民政府要精心指導,組織商業、供銷部門切實抓好。
6月12日,鄧小平會見南斯拉夫共産主義者聯盟中央主席團委員科羅捨茨,詳細闡述了中國改革的由來、過程和目的。鄧小平說:我是主張改革的,不改革就沒有出路。從1978年我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確定了我們的根本政治路綫,把四個現代化建設、努力發展社會生産力,作為壓倒一切的中心任務。在這個基礎上製定了一係列新的方針政策,主要是改革和開放政策。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經濟體製改革、政治體製改革和相應的其他各個領域的改革。開放是對世界所有國傢開放,對各種類型的國傢開放。我們的改革,總的目的是要有利於鞏固社會主義制度,有利於鞏固黨的領導,有利於在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下發展生産力。對中國來說,就是要有利於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製定的一係列路綫、方針、政策。要做到這些,我個人考慮要有三條:第一,黨和行政機構以及整個國傢體製要增強活力,就是說不要僵化,要用新腦筋來對待新事物;第二,要真正提高效率;第三,要充分調動人民和各行各業基層的積極性。
6月29日,鄧小平會見美國前總統卡特。鄧小平在會見中指出:我們黨的十三大將要重申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所製定的一係列方針政策,主要是改革、開放政策。這些政策不但要繼續下去,過去搞得不夠的還要搞得更大膽一些,而且要把政治體製改革提到日程上來。政治體製改革包括民主和法製。我們的民主同法製是相關聯的。人們往往把民主同美國聯繫起來,認為美國的制度是最理想的民主制度。我們不能搬你們的。中國如果照搬你們的多黨競選、三權鼎立那一套,肯定是動亂局面。中國的主要目標是發展,是擺脫落後,使國傢的力量增強起來,人民的生活逐步得到改善。要做這樣的事,必須有安定的政治環境。沒有安定的政治環境,什麽事情都幹不成。
7月1日,中國共産黨成立66周年紀念日,中央决定重新發表鄧小平1980年8月18日在中 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的講話《黨和國傢領導制度的改革》。配合這篇講話的重新發表,《人民日報》發表社論《把政治體製改革提到日程上來》;《紅旗》雜志1987年第十三期發表社論《指導我國政治體製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7月4日,鄧小平在會見孟加拉國總統艾爾沙德時說:“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基本路綫。要搞現代化建設使中國興旺發達起來,第一,必須實行改革、開放政策;第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主要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産階級自由化,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
7月3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60周年大會。
8月19日,國務院發出《關於整頓市場秩序加強物價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各部門加強對市場和物價的監督管理,堅决打擊投機倒把活動,維護市場秩序,製止亂漲價。同時提出加強對個體工商戶的管理,堅决取締無照經營,加強對國營和集體工商業的管理,集市貿易的農副産品由買賣雙方議價,加強對價格的監督檢查等要求。
8月25日至29日,國傢經委、中共中央組織部、全國總工會在北京聯合召開全面推行廠長負責製工作會議。我國企業領導制度改革自1984年試點以來,截至當年6月底,實行廠長負責製的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已達35232個,占同類企業總數的63.9%,為全面推行廠長負責製奠定了基礎。會議提出:全國所有的大中型工業企業1987年內要普遍實行廠長負責製,全民所有製工業企業全面實行廠長負責製要在1988年底前完成。會議要求今後備地把廠長負責製作為企業的根本制度,加快改革的步伐,以完成企業領導制度改革這一歷史任務。這些措施的推行,標志着我國企業領導制度改革已經從試點進入全面實行的階段。
8月27日,新華社報道:國傢統計局提供的資料表明,中國改革開放9年來,大體上實現了工農業總産值、國民生産總值、國傢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四個翻一番。這意味着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和城鄉人民生活的改善,意味着到本世紀末工農業總産值翻兩番的戰略目標可以實現。中國開始擺脫貧睏狀況,進入中等偏下收入的發展中國傢行列。
8月29日,鄧小平會見意大利共産黨領導人時說:今年10月我們黨要召開十三大。十三大歸根到底是改革開放的大會。十三大要闡述中國社會主義是處在一個什麽階段,就是處在初級階段,是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本身是共産主義的初級階段,而我們中國又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就是不發達的階段。一切都要從這個實際出發,根據這個實際來製定規劃。
9月7日,新華社報道:國務院法製局負責人近日嚮記者談話,說明國傢正在着手製定若幹經濟法規,使改革决策做到法律化、制度化。政府準備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起草製定幾個有關承包、租賃、股份方面的條例。政府還準備製定反攤派和反壟斷的法規,以及反貪污、索賄、受賄等等方面的法規。10月19日,《人民日報》報道:中國經濟法製體係正在形成。8年來,中國新製定的500多項法律和法規中,經濟立法占70%以上。經濟審判工作逐步實現規範化、制度化、科學化。
9月11日,國務院正式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管理條例》。《條例》共七章三十九條。自發佈之日起施行,原《物價管理暫行條例》宣佈作廢。
9月22日至29日,全國計劃會議和全國經濟體製改革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的中心議題是安排198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討論經濟體製改革方案。會議提出的宏觀調控目標和準備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大力增加農副産品和輕紡産品的生産和供應,保持國內市場和人民生活的穩定;保證必要的重點建設,壓縮一般性建設,停建一批無效益的項目和樓堂館所;從緊安排各項財政支出;從緊安排各項銀行貸款,嚴格控製貨幣發行;進一步轉變計劃觀念,推進計劃體製的改革。會議確定1988年我國經濟體製改革的主要任務是:按照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總目標,把經濟體製改革同經濟發展、同政治體製改革緊密結合起來,以企業經營機製、投資體製、物資體製和外貿體製改革為重點,同時進一步發展和完善各種市場,加強和改善宏觀管理。既要推動微觀經濟機製的轉換,又要促進宏觀調控能力的增強,以利於增加供給,抑製需求,調整結構,提高效益,穩定物價,改善經濟環境,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
9月23日,中共中央文獻編輯委員會編輯的《任弼時選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嚮全國發行。這部選集共收錄任弼時的文章47篇。
9月2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出《關於建立海南省及其籌建工作的通知》。《通知》說,考慮到海南發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國務院提議將海南行政區從廣東省劃出,成立海南省。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經過討論,一致贊成這一提議,决定提請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批準,並授權國務院着手進行海南省的籌建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據此特作如下通知:(一)海南建省後,其地方行政體製的設置,要從海南的實際情況出發,符合改革的要求。(二)為有利於海南的統一開發建設,中央和廣東在海南的企業、事業單位,原則上下放給海南省。(三)海南建省後,有關財政基數的劃分問題,應按照兼顧廣東和海南的利益、基本不增加中央財政負擔的原則辦理。(四)海南建省後,各級機構的設置和人員編製的確定,要符合經濟體製和政治體製改革的要求。(五)海南的開發建設,必須立足於海南的資源優勢,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同時大力吸引外資,特別是要註意引進港澳的資金,逐步建立起具有海南特色的外嚮型經濟結構。為此,國務院將給海南省更多的自主權,規定更為優惠的政策,使海南省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特區。(六)成立海南建省籌備組。在籌備建省期間,海南行政區黨委、政府的工作,在籌備組領導下進行。
10月14日,國務院有關方面負責人就臺灣國民黨當局有限製地開放臺灣同胞赴大陸探親一事,嚮新華社記者發表談話,指出:臺灣當局采取這一措施對兩岸人民的交往是有利的。並且表示:熱情歡迎臺灣同胞到祖國大陸探親旅遊,保證來去自由。同時也希望臺灣當局允許大陸同胞到臺灣探親。10月16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臺灣同胞來祖國大陸探親旅遊接待辦法的通知》。10月21日,新華社報道:中國民航、交通部、鐵道部已做好準備,為前來大陸探親、旅遊的臺灣同胞提供交通方便。
10月20日,中共十二屆七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决定:1987年10月 25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共産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全會討論並通過了中央委員會嚮黨的十三大的報告和《中國共産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全會討論並原則同意《政治體製改革總體設想》,並决定將其主要內容寫入十三大報告。全會確認1987年1月16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關於接受鬍耀邦辭去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職務的决定和推選趙紫陽代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的决定。
10月22日,國務院發出《關於堅决製止擡價搶購農副産品的通知》。《通知》指出:當前一 些國營、集體企業單位和供銷社盲目擡價搶購緊缺的農副産品,在一些主産區收購旺季情況較為嚴重,這無疑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穩定發展和經濟體製改革的深入進行。《通知》要求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手段,加強對農副産品市場的宏觀調控,建立良好的市場秩序。
10月25日至11月1日,中國共産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大會代表1936人 ,代表全國四千六百多萬黨員。大會的主要議程是:聽取和審查十二屆中央委員會的報告;聽取和審查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的報告;審議並通過《中國共産黨章程部分條文修正案》;選舉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選舉新一屆中央顧問委員會、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鄧小平主持大會開幕式,趙紫陽作題為《沿着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的報告。報告闡明當代中國正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規定了黨在這個階段的基本路綫,即“領導和團结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而奮鬥”。明確提出把是否有利於發展生産力,作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根據我國國情和鄧小平的設計,提出我國實現現代化要分三步走的經濟發展戰略部署。關於經濟體製改革,報告提出,要圍繞轉變企業經營機製這個中心環節,分階段地進行計劃、投資、物資、財政、金融、外貿等方面體製的配套改革,加快建立和培育社會主義市場體係,逐步建立起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新體製的基本框架。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的體製,應該是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製。計劃和市場的作用都是覆蓋全社會的。新的經濟運行機製,從總體上來說應當是“國傢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的機製。報告強調,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是馬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現代化建設相結合的産物。馬剋思主義與實踐的結合,在我國已經歷了兩次歷史性飛躍。第一次飛躍,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産黨人經過反復探索,在總結成功和失敗經驗的基礎上,找到了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嚮勝利。第二次飛躍,發生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共産黨人在總結建國30多年正反兩方面經驗的基礎上,在研究國際經驗和世界形勢的基礎上,開始找到一條建設 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開闢了社會主義建設的新階段。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對社會主義再認識的過程中,在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等方面,發揮和發展了一係列科學理論觀點。包括:關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和唯一標準的觀點;關於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根據本國國情,走自己的路的觀點;關於在經濟文化落後的條件下,建設社會主義必須有一個很長的初級階段的觀點;關於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産力,集中力量實現現代化的觀點;關於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的觀點;關於改革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動力的觀點;關於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是社會主義重要特徵的觀點;關於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的總方針這兩個基本點相互結合、缺一不可的觀點;關於用“一個國傢、兩種制度”來實現國傢統一的觀點;關於執政黨的黨風關係到黨的生死存亡的觀點;關於按照獨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內部事務的原則,發展同外國共産黨和其他政黨的關係的觀點;關於和平與發展是當代世界的主題的觀點;等等。這些觀點,構成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輪廓,初步回答了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階段、任務、動力、條件、佈局和國際環境等基本問題,規劃了我們前進的科學軌道,是指引我們事業前進的偉大旗幟。這個報告的指導思想和一係列理論觀點的産生與鄧小平的指導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11月1日,大會選舉産生了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新一屆中央顧問委員會和新一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
11月2日,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在北京舉行。全會選舉産生了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委員為(按姓氏筆畫排名):萬裏、田紀雲、喬石、江澤民、李鵬、李鐵映、李瑞環、李錫銘、楊汝岱、楊尚昆、吳學謙、宋平、趙紫陽、鬍啓立、鬍耀邦、姚依林、秦基偉;候補委員:丁關根。全會選舉趙紫陽、李鵬、喬石、鬍啓立、姚依林為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趙紫陽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根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提名,通過鬍啓立、喬石、芮杏文、閻明復為中央書記處書記,溫傢寶為候補書記。决定鄧小平為中央軍委主席,趙紫陽為第一副主席、楊尚昆為常務副主席。全會批準陳雲為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喬石為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
11月8日,新華社報道:中國計劃經濟模式在改革的9年中發生了深刻變化,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在經濟生活中所占的比重,已由9年前的100%變為現在的50%左右;各類技術、金融、勞務、物資以及人才市場也在蓬勃興起。
11月12日至24日,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决定同意趙紫陽辭去國務院總理職務,由李鵬任國務院代總理,行使總理職權,領導國務院的工作。
11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京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會議討論並通過《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工作規則(試行)》、《十三屆中央政治局常委會工作規則(試行)》、《十三屆中央書記處工作規則(試行)》。會議還討論並同意中共中央黨校《關於改革中央黨校工作的報告》。會議决定江澤民任上海市委書記。
11月23日至30日,臺灣民主自治同盟第四次全盟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林盛中當選為臺盟中央主席團主席。
12月1日,國務院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提出,年末要重視兩件事:一是抓緊財政收支和金融信貸工作;一是安排好市場,保持物價的基本穩定。
12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討論並原則同意關於黨中央、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會議决定:黨中央機構改革方案由中央書記處組織實施;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經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後由國務院組織實施。
本年度,據國傢統計局統計,全年國內生産總值為11962,5億元,比上年增長 11.6%,其中,第一、二、三産業分別增長4.7%、1 3.7%和14.4%。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總額3791.7億元,比上年增長21.5%,其中,國有單位完成基本建設投資1343.1億元,比上年增長 14.2%。全國財政收入2199.35億元,比上年增長3.6%;財政支出2362.18億元,比上年增長2.6%。全年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升 7.3%。全國外貿進出口總額82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1.9%,其中,出口394.4億美元,進口432.1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7.5%和 0.7%。實際利用外資84.5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6.5%。社會商品零售總額5820億元,比上年增長17.6%。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 1002.2元,指數為186.86;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462.55元,指數為291.98。穩定經濟的政策收到明顯效果,國民經濟進入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國民經濟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宏觀管理存在漏洞,社會總需求超過社會總供給,國民經濟面臨很大的通脹壓力。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