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国共产党大事记(1956年)
| 事件经过:
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报告指出,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依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密切合作,依靠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兄弟联盟”。报告首次提出,知识分子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生活中的重要因素,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报告还指出,正确地解决知识分子问题,更充分地动员和发挥他们的力量,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已成为我们努力完成过渡时期总任务的重要条件。毛泽东在会议最后一天讲了话,号召全党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同党外知识分子团结一致,为迅速赶上世界科学先进水平而奋斗。会后,全国开始出现“向科学进军”的新气象。
1月15日,北京市各界20多万人在天安门广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联欢大会,庆祝北京市农业、手工业全部实现合作化和全国第一个实现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全行业公私合营。继北京之后,到本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多个中等城市,先后实现了全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公私合营。
2月8日,周恩来在国务院第二十四次全体会议讨论私营工商业和手工业改造中的问题时,作了《经济工作要实事求是》的发言,指出,不要光看到热火朝天的一面,现在有急躁的苗头,超过现实可能和没有根据的事,不要乱提,不要乱加快,否则就很危险。
2月14日至25日,苏联共产党在莫斯科举行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大会期间,苏共中央书记赫鲁晓夫作了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中共中央认为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是不对的;同时认为苏共二十大在破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揭露其错误的严重性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因此,中共中央一方面采取维护斯大林的立场;一方面又开始以苏联的错误为鉴戒,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2月16日至3月3日,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召开了第五次全国统一战线工作会议。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各省、市、自治区、50万人口以上的省辖市委的统战部部长或副部长共57人。会议着重讨论了1956年到 1962年统一战线工作的方针,通过了相应的决议。决议指出,由于社会主义改造迅猛发展,引起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内部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工农联盟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日益巩固;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虽然还没有消灭但是已经向工人阶级屈服了;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各民主党派已基本上成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团体;大多数少数民族先后走上了向着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在不同的条件下努力前进。党的任务是继续巩固和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我们的共同目标奋斗。决议要求“把教育工作当作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项中心工作”,帮助大多数资产阶级分子、民主人士和高级知识分子进行政治学习和思想改造,逐步做到使他们同已经改变了和正在改变着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相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和工商业联合会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党中央批准了这次会议提出的工作方针,并要求各级党委在党内继续加强统一战线政策的教育,加强对统一战线工作的领导,及时地纠正 “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
4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编辑部文章《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论述了怎样历史地、有分析地看待无产阶级专政下所犯的错误的问题,论述了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从中吸取教训的问题,驳斥了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对派对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答复了人民群众和共产党内由于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而引起的种种怀疑。12月29日,针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提出的一些重大问题,《人民日报》又发表编辑部根据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写成的文章《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这篇文章第一次提出了两类社会矛盾的问题,指出:“人民内部的矛盾可以而且应该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获得解决,从而在新的条件下得到新的团结。”这两篇文章的基本观点都是毛泽东提出的。
4月20日至5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会议的目的是把全国范围的先进生产者运动进一步开展起来,成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强大动力,以保证提前和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
4月25日,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初步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提出了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毛泽东指出要正确地处理重工业同农业、轻工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毛泽东指出;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是为了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宣传部长陆定一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党中央的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6月20日,由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中出现了一些超过实际可能的急躁冒进现象,《人民日报》根据中央政治局的意见,发表题为《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根据这个精神,各地着重地纠正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冒进现象,使工农业生产积极而又稳步地向前发展。
7月21日,周恩来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市委员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讲话,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指出,从中国的国内情况看来,从无产阶级专政的整个历史经验看来,从苏联犯错误的经验看来,扩大民主具有更本质的意义。
8月22日、9月8日、9月13日,中共七届七中全会会义召开,通过了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准备向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政治报告,党章修改草案和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草案,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的报告。
9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生产领导和组织建设的指示》,提出了解决农业合作化以后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的方针、政策和办法,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进一步巩固合作社,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在北京举行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的情况下召开的。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代表党员1073万人。毛泽东致《开幕词》,刘少奇作《政治报告》,周恩来作《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设的报告》,邓小平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朱德、陈云、董必武等作了重要发言。大会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我们还必须为解放台湾、为彻底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最后消灭肃削制度和继续肃清反革命残余势力而斗争。但是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满足人民的经济文化需要。虽然还有阶级斗争,还要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但其根本任务已经是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因此,要逐步系统地制定完备的法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大力反对官僚主义。大会坚持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并根据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的精神,制定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大会着重提出了执政党的建设问题,强调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反对个人崇拜,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中共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当时党对于全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八大提出的路线和许多正确意见后来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
9月28日,党的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了新的中央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当选为副主席,邓小平当选为总书记。选出中央政治局委员共17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林彪、林伯渠、董必武、彭真、罗荣桓、陈毅、李富春、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政治局候补委员共6人:乌兰夫、张闻天、陆定一、陈伯达、康生、薄一波。政治局常委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
11月10日至15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会上刘少奇报告了他不久前访问苏联,就波匈事件等问题同苏共领导会谈的情况。他提出,我们要吸取波匈事件的教训,要重视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关心人民的生活;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干部中的官僚主义和特权思想,要限制领导人的权力,加强对领导人的监督。周恩来在《1957年度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和财政预算的控制数字》的报告中,总结了执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批评了1956年的冒进倾向。明确地提出:1957年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提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作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各经济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以适应国家的财力和物力的可能性。全会同意周恩来的报告,决定按照“保证重点,适当压缩”的方针,安排 1957年的计划。毛泽东在会议的最后一天也发表讲话,他强调不平衡是绝对的,平衡是相对的。我们的经济建设有退有进,主要的还是讲,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本上是促进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根本正确,错误确实有,这也是难免的,要保护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不要在他们头上泼冷水。他还谈到,东欧一些国家的基本问题是阶级斗争没有搞好,那么多的反革命没有搞掉。
本年底,全国农村入社户占总农户的96.3%;90%以上的手工业劳动者加入合作社;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本年底已经提前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所规定的主要指标。在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生产总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生产总值产均每年递增4.8%。市场繁荣 ,物价稳定,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和医药卫生事业都有很大的发展。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