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國共産黨大事記(1948年)

國度: 中國  

朝政: 國共內戰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1948年  

地點: 中國

參與者: 中國共産黨

資料來源: 新華網

事件經過:

  1月1日,由國民黨各民主派別聯合組成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香港成立,並發表宣言,明確提出要“推翻蔣介石賣國獨裁政權”。5日至19日,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瀋鈞儒、章伯鈞在香港召開民盟一屆三中全會,决定重建民盟領導機構,恢復活動,並發表宣言,主張采取革命方法,反對國民黨反動政府和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共中央發言人對民革的成立和民盟恢復活動表示歡迎,並指出:這“表示反對美國帝國主義與蔣介石反動統治集團的民族民主運動的統一戰綫,是何等廣阔”。
  
  1月12日,任弼時在西北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上發表《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的講話,分析土地改地中發生“左”傾錯誤的原因,提出糾正的原則和方法。講話中具體地說明劃分農村階級的正確標準和農村中的主要階級成份的最標本的情形;全面闡述鞏固地團结中農的問題,以作為《中國土地法大綱》的補充;指出對知識分子即腦力勞動者要采取爭取團结教育政策,使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知識和技能;並指出對工商業不要采取冒險政策,就是地主富農經營的工商業,也不應當沒收;還指出對開明紳士也要采取保護政策,以利於團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民;講話中宣佈: “共産黨是堅决反對亂打亂殺與對犯罪者采用肉刑的。”中央當即把這個講話作為指導文件轉發全黨,並迅即在報紙上公開發表。這篇講話在使土地改革和群衆運動走上正軌中起了關鍵性作用。
  
  1月18日,中共中央發出《關於目前黨的政策中的幾個重要問題》的指示,論述在各種不同情況下反對右傾錯誤和“左”傾錯誤的問題、土地改革和群衆運動中的一些具體政策問題、人民民主專政政權的性質問題和革命統一戰綫中領導者同被領導者的關係即無産階級的領導權問題。在這以後,中央還發出一係列指示,其中有《在不同地區實施土地法的不同策略》、《糾正土地改革宣傳中的“左”傾錯誤》、《新解放區土地改革要點》、《關於土地改革中各社會階級的劃分及其待遇的規定》(草案)、《老區半老區的土地改革與整黨工作》、《關於工商業政策》、《關於民族資産階級和開明紳士問題》、《黨的政策必須適時地嚮群衆公開》、《再剋洛陽後給洛陽前綫指揮部的電報》、《新解放區農村工作的策略問題》、《1948年的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這些文件提出黨的團结鄉村和城市中的統大多數人口、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産的方針,使農村政策、城市政策、新區政策、工商業政策、統一戰綫政策逐漸完整和係統化,糾正了在人民大革命高潮中出現的種種“左”的錯誤。
  
  2月29日至3月3日,西北野戰軍取得宜川、瓦子街大捷,殲敵5個旅,從根本上改變了西北戰場的形勢。4月21日,收復被敵人侵占了一年又一個月零三天的延安。
  
  3月14日,陳謝部隊和陳粟大軍一部攻剋秦晉豫要衝洛陽,殲敵1.9萬餘人。為再求殲敵有生力量,18日又主動撤出,4月5日再剋洛陽。洛陽戰役的勝利,導致了中原三軍會合,共同殲敵。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南進以來,轉戰江淮河漢,形成“品”字形的態勢,進而完成面的占領,建立了強大的中原解放區,起了决定性的戰略作用。
  
  3月23日,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率黨中央領導機關在陝北吳堡縣川口東渡黃河,經晉綏解放區前往晉察冀解放區。以後於4、5月相繼到達西柏坡,中央工委隨之與中央合併 。
  
  4月1日,毛澤東在山西興縣蔡傢崖村晉綏幹部會議上講話,總結土地改革工作和整黨工作的經驗,闡述了中國共産黨在當前歷史階段的總路綫和總政策是“無産階級領導的,人民大衆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黨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總路綫和總政策是“依靠貧農,團结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産” 。
  
  4月27日,山東兵團攻剋“魯中堡壘”濰縣(今濰坊市),山東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4月30日至5月7日,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河北阜平縣城南莊舉行會議,並有陳毅、粟裕、李先念、聶榮臻、薄一波等參加。會議研究如何發展戰略進攻,采納了粟裕等的意見,决定先集中兵力在中原打大仗,盡可能多地把敵軍主力消滅在長江以北。會議還研究和决定如何在已經連成一片的華北、中原解放區建立、加強統一的中央局、政府和軍區及其他多項奪取全國勝利的部署。毛澤東在會上發出了“軍隊嚮前進,生産長一寸,加強紀律性”的號召。
  
  4月30日,中共中央發佈“五一”國際勞動節口號,提出“打到南京去”的號召,並號召“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各社會賢達迅速召開政治協商會議,討論並實現召集人民代表大會,成立民主聯合政府。”5月1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電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主席李濟深、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瀋鈞儒,提出先行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希望民革、民盟與中共共策進行。中國共産黨的號召,當即得到民革、民盟和其他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海外華僑團體、無黨派民主人士的熱烈響應。從8月起,各方面代表陸續到達解放區,與中共代表共同進行新政協的籌備工作。
  
  5月4日,上海各大中學學生1.5萬多人在交通大學集會,發動反對美國扶植日本的愛國運動。從上海、北平的學生大示威開始,許多大中城市的學生也舉行了罷課和遊行,一些教授、文化人、社會名流、工商業者以至屬於國民黨的有些機構和人物也加入了鬥爭行列。
  
  5月9日,中共中央及中央軍委决定將晉察冀和晉冀魯兩個解放區及其領導機構合併,組成華北局、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和華北軍區。劉少奇兼任華北局第一書記。同時,還决定加強中原局,成立中原軍區,劉鄧大軍及陳謝部隊改為中原野戰軍。鄧小平任中原局第一書記。8月,經過華北臨時人民代表大會討論决定,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改為華北人民政府,董必武當選為人民政府主席。這個在華北4400萬人口的區域建立的黨和黨外民主人士合作的統一的人民政府,就是行將誕生的新中國的中央人民政府的雛形。
  
  5月17日,晉冀魯豫軍區部隊經過72天的爭奪,在這一天攻剋晉南重鎮臨汾,晉冀魯豫與晉綏兩個解放區聯成一片。敵人孤立據點臨汾的解放,使我軍圍城兵力變成了戰略機動兵力,並組成了華北軍區第一兵團。6月1日至7月21日,這個兵團及地方武裝進行了晉中戰役,以少勝多,連續殲敵10萬餘人,解放了除太原以外的晉中地區。
  
  6月17日至7月6日,華東野戰軍在中原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進行了豫東戰役 (包括開封戰役和睢杞戰役)。這是一次包括攻堅戰和運動戰在內的規模較大、持續時間較長的大兵團作戰,一度攻剋河南省會開封,殲敵數量由過去一次戰役殲滅一個整編師(軍)增加到兩個整編師以上的集團,計9.3萬餘人。這是全國軍事形勢發生巨大變化的開始。
  
  7月下旬至8月31日,東北局召開首次城市工作會議。這時,東北全境接近解放,土地改革基本完成,黨的工作重心開始由鄉村轉嚮城市。9月15日,東北局常委張聞天寫成《關於東北經濟構成及經濟建設基本方針的提綱》,並於30日上報中央。毛澤東在七屆二中全會的報告吸收了這個提綱的一些思想。
  
  8月1日至22日,全國第六次勞動大會在哈爾濱舉行。大會號召全國工人階級,緊密團结各階層人民,積極支援人民解放軍,迅速實現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建立新中國的歷史任務。大會還决定恢復中國工人階級統一的全國組織中華全國總工會。
  
  8月22日,中共中央就是國民黨統治區的鬥爭要有清醒的頭腦和靈活的策略問題發出指示。當時,蔣介石政權在軍事、政治和經濟上都臨近崩潰,對人民實行瘋狂的大規模的鎮壓和屠殺。中共中央及時指出,黨在國民黨區的工作“不要犯冒險主義的錯誤”,“在城市方面,應堅决實行疏散隱蔽、積蓄力量、以待時機的方針”,以免“將城市中多年積聚的革命領導力量在解放軍尚未逼近、敵人尚未最後崩潰之前過早地損失掉”。上海、北平以及其他各地黨的地下組織在中共中央正確方針的指導下,堅持隱蔽鬥爭,為配合解放和接管城市進行了大量的準備工作。
  
  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在會前,先開了11 天的預備會議。會議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預定從1947年7月小河會議即已提出的軍事計劃,就是在5年左右的時間內(從1946年7月算起)從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反動統治。為此,要求軍隊嚮前進,作戰方式由遊擊戰爭過渡到正規戰爭;重申和完善城南莊會議的戰略計劃,要求各戰略區在戰爭第三年打更大規模的殲滅戰,即人民解放軍仍然全部在長江以北和華北、東北作戰,求殲國民黨軍的重兵集團。為此,必須一方面,將戰爭所需要的人力資源和物力資源大量地從國民黨方面和國民黨區域去取給;另一方面,必須用一切努力恢復和發展老解放區的工業生産和農業生産。為此,會議作出關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的决議,指出:用最大的努力剋服無紀律狀態和無政府狀態,剋服地方主義和遊擊主義,將一切可能和必須集中的權力集中於中央和中央代表機關手裏。10月10日,中央發出關於這次會議的黨內通報。
  
  9月12日,東北野戰軍奉中央軍委命令南下抵北寧綫作戰,插到敵人從東北通往華北的走廊去切斷敵人的咽喉,在這場决戰中,內蒙古兩個騎兵師也作為生力軍參戰。敵人動用海空軍來配合固定錦州。空軍先後出動飛機1069架次,海軍出動大批艦衹從華北運送增援部隊到葫蘆島。至10月1日,東北野戰軍次第攻占綏中、興城、義縣,威逼錦州。10月3日,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批評和糾正了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在攻錦打援上的猶豫動搖,並一再闡明攻錦的戰略意義:“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衹要攻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9月14日至10月31日,為配合東北大戰,鉗製傅作義集團,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進行察綏戰役,殲敵2.1萬餘人。
  
  9月16日至24日,華東野戰軍執行中央軍委關於“攻濟打援”的指示,進行濟南戰役,以參戰總兵力的44%約14萬人組成攻城集團,以56%約18萬人組成打援集團,經過8晝夜的激烈攻堅作戰,在徐州之敵尚未來得及北援的情況下,全殲守敵10.4萬餘人(包括起義一個軍2萬人),南京與天津間的最大城市山東省會濟南宣告解放。攻剋濟南表明,人民解放軍開始突破帶决戰性的攻堅戰這一關,揭開了戰略决戰的序幕。
  
  10月5日至12月4日,華北軍區第一兵團並晉綏軍區一部從南面突破太原外圍防禦,接着又對外圍要點發起進攻,占領城南和東山各要點,緊縮了對城垣的包圍,共殲敵5萬餘人。隨後遵照中央軍委指示,為穩住平津之敵暫緩攻城。
  
  10月5日至18日,為配合中原、太原兩地作戰,西北野戰軍對大荔以北之敵發動攻擊,殲敵25000餘人。
  
  10月10日至15日,東北野戰軍一部在塔山地區浴血奮戰6晝夜,成功地阻擊住從葫蘆島援錦的敵軍“東進兵團”。14日至15日,東北野戰軍主力經過31個小時的激戰攻剋錦州,把蔣介石在東北的反動統治的“生命綫”(溝通華北的咽喉) 一舉切斷。17日,被長久圍困的長春守敵一個軍宣告起義;19日,包括一個兵團部又一個軍的守敵餘部全體投降。 曾經是偽滿洲國首都的長春當即解放。
  
  10月21日,從瀋陽出動一直遲疑逡巡的敵軍“西進兵團”即廖耀湘兵團由彰武南下,從23日開始與東北野戰軍接觸,無論哪個方向都遭到英勇頑強的阻擊。我軍攻錦主力當即迅猛回師,其他各路也作嚮心集中,約50萬大軍於26日將廖兵團合圍在黑山、大虎山的約120平方公裏的地域內,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殲滅戰。經2日一夜激戰,敵軍嫡係精銳廖兵團10萬餘人全部被殲,其中包括敵人自詡為“五大主力”中的兩個:新一軍和新六軍。
  
  10月22日,中原野戰軍解放鄭州;24日,再度解放開封。平漢、隴海兩路樞紐為我掌握。
  
  10月28日,當遼瀋戰役接近結束之際,蔣介石令華北敵軍從保定出發,偷襲中共中央所在地石傢莊地區。這個陰謀及時為我黨獲悉。在周恩來按照毛澤東指示所作的周密部署下,趕調部隊並緊急動員廣大民兵和人民群衆,將來犯敵軍從定縣以南趕回保定以北,敵人的偷襲陰謀遂告破産。
  
  11月1日,中共中央軍委根據中央政治局9月擴大會議精神發出通令,對全軍的組織編製、番號作了統一規定:人民解放軍分為野戰部隊、地方部隊和遊擊部隊;野戰軍共4個,即西北、中原、華東、東北野戰軍;一級軍區共5個,即中原、華北、東北、華東軍區及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改稱的西北軍區;兵團及軍、師、團均按統一的序號排列;遊擊部隊仍保留縱隊、支隊等名稱。
  
  11月2日,東北野戰軍乘勝直下瀋陽、營口,歷時52天的遼瀋戰役勝利結束。9日, 錦西、葫蘆島之敵從海上逃跑,東北全境解放。在遼瀋戰役中,我軍以6.9萬餘人的傷亡,殲敵1個總部、1個邊區司令部、4個兵團部、11個軍部、33個整師零16個團(內1個軍起義、1個兵團部並1個軍投誠),共47萬人。
  
  11月6日,華東與中原兩大野戰軍進行的淮海戰役開始。7日,中央軍委依據遼瀋决戰大獲全勝和中原戰場的變化及徐州之敵撤守未定的情況,决定擴大原定的作戰規模,改求殲劉峙、杜聿明集團一部為求殲其主力或全部於長江以北。這是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迄商丘,北自臨城(今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內進行的戰役。
  
  11月8日,國民黨第三“綏靖”區副司令官何基灃、張剋俠率部2.3萬餘人在臺兒莊、棗莊地區起義,使徐州東北門戶洞大,大大有利於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的作戰。
  
  11月11日,毛澤東在緻各中央局、各野戰軍前委的電報中指出:“(敵軍)瀋陽集團業已被我解决,徐州集團如能被我大部解决,國民黨即已失去主力。”“9月上旬(濟南戰役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時所作的五年左右建軍500萬,殲敵500個正規師,根本上打倒國民黨的估計及任務,因為9、10兩月的偉大勝利,已經顯得是落後了。這一任務的完成,大概衹需再有1年左右的時間即可達到了。”14 日,毛澤東為新華社寫的評論《中國軍事形勢的重大變化》中宣佈:“中國的軍事形勢現已進入一個新的轉折點,即戰爭雙方力量對比已經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人民解放軍不但在質量上早已占有優勢,而且在數量上現在也已經占有優勢。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11月15日,根據解放戰爭的勝利發展,許多大中小城市相繼解放的形勢,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軍事管製問題》的指示,明確規定對城市實行軍事管製的九項任務,即:肅清反革命的一切殘餘勢力;接收一切公共機關、産業和物資;恢復並維護社會秩序;收繳一切隱藏在民間的反動分子的武器及其他違禁品;解散一切反動黨團組織;逮捕戰爭罪犯和罪大惡極的反革命分子;建立革命政權;建立可靠的群衆組織;整理、建立黨的組織。並指出:“必須在上述各項工作以及其他若幹工作做好以後,才能依靠城市中的黨和人民政府及群衆團體進行統治,取消軍事管製委員會。”
  
  11月15日至28日,西北野戰軍發動鼕季攻勢,在陝中洛河地區三戰三捷,殲敵2.4萬餘人。這次攻勢將鬍宗南集團抑留在西北地區,配合了正在進行的淮海大戰。
  
  11月16日,中原野戰軍攻占戰略要點宿縣,切斷了敵軍徐州與蚌埠間的聯繫,完成了對徐州的戰略包圍。同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關於發展淮海戰役的指示電,指出:“此戰勝利,不但長江以北局面大定,即全國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望從這個觀點出發,統籌一切。統籌的領導,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5同志組成一個總前委,可能時,開5人會議討論重要問題,經常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3人為常委,臨機處置一切。小平同志為總前委書記。”
  
  11月17日,中共中央軍委發出提早進行平津戰役的指示電,指出:“從全局看來,抑留蔣係24個師及傅係步騎16個師於華北來消滅,一則便利於東北野戰軍入關作戰,二則將加速蔣匪統治的崩潰,使其江南防綫無法組成,華東、中原兩野戰軍既可繼續在徐、淮地區作戰,也便於東北野戰軍將來沿津浦路南下,直搗長江下遊。”16日、17日、18日,中央軍委連續電示東北野戰軍火速蔭蔽入關。
  
  11月22日,淮海戰役第一階段結束。華東野戰軍在徐州以東碾莊圩地區,全殲敵軍右翼勁旅黃百韜兵團。中原野戰軍把由平漢路東援的黃維兵團阻止於宿縣西南的南坪集地區,孤立了徐州之敵。
  
  11月29日,平津戰役發起。根據中央軍委“隔而不圍”和“圍而不打”的方針,華北軍區第二、第三兵團和東北野戰軍先遣兵團嚮平綏路東段發動進攻,包圍張傢口、新保安、切斷敵人西逃的通路;東北野戰軍主力插嚮平、津之間和津、塘之間,包圍北平、天津、塘沽,切斷敵人海運南逃的通路;至12月20日,我軍完成對敵人的戰略包圍和戰役分割。
  
  12月14日,中共中央批轉東北局副書記陳雲關於接管瀋陽的經驗。瀋陽是我黨最早接管的最大的工業城市,接管工作進行得有條不紊。主要的經驗是采取了按係統的自上而下的接管方法,並首先抓緊解决在政治上、經濟上有助於恢復秩序、穩定人心的一些關鍵性問題,特別是要求參加接管的部隊和幹部,執行政策,遵守紀律。中央還要求各待解放城市的地下黨組織,全力組織工人、學生、市民,保護工廠、學校和一切市政設施,協助入城部隊,做好接管工作。
  
  12月15日,淮海戰役第二階段結束。中原野戰軍在華東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在宿縣西南雙堆集地區全殲敵軍嫡係精銳黃維兵團。同時,華東野戰軍殲滅徐州逃敵孫元良兵團。在戰役第一、第二階段中,敵軍李延年兵團、劉汝明兵團幾次由蚌埠北援,均為我軍擊退。從16日開始,遵照中央軍委指示,為穩住平津之敵,中原野戰軍進行戰備休整;華東野戰軍停止對杜聿明集團的大規模圍攻,轉入戰場休整。
  
  12月21日,平津戰役進入先打兩頭、後取中間的攻堅階段。22日,華北軍區第二兵團在新保安殲敵傅作義部王牌三十五軍軍部並兩個師。24日,華北軍區第三兵團並東北野戰軍一部全殲張傢口逃敵一個軍部、五個師和兩個騎兵旅。
  
  12月30日,新華社1949年新年獻詞《將革命進行到底》中指出:在全國範圍內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在全國範圍內建立人民共和國,這是中國人民、中國共産黨、中國一切民主黨派和人民團體1949年的主要任務。針對美帝國主義和國內反動派正在籌 劃“和談”和“劃江而治”以及在革命陣營內部製造“反對派”的反革命伎倆,新年獻詞指出:“已經有了充分經驗的中國人民及其總參謀部中國共産黨,一定會象粉碎敵人的軍事進攻一樣,粉碎敵人的政治陰謀,把偉大的人民解放戰爭進行到底。”新年獻詞嚮中外莊嚴宣告:“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嚮長江以南進軍,將要獲得比1948年更加偉大的勝利。”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