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莊子死

國度: 中國  

朝政: 戰國

國君紀年: 姬延周赧王三十五年

事件類型: 熱門

日期: 前280年  

地點: 中國

事件經過:

  莊子,名周,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曾在家乡作漆園小吏,與魏相惠施有交往。楚威王聞其賢名,派使者用厚禮聘請他到楚,並許以高官,他聲言寧作小豚消遙自適,也不作“犧牛”而為君主束縛,拒不應聘,終身不仕。現在《莊子》三十三篇,其內第七篇是莊子所著,外篇、雜篇則雜有其門徒或後人之作。莊子的思想源出於老子,而更為消極,認為“物不勝天”,喪失人對自然鬥爭的信念,針對混亂不堪的社會狀況,他提出“絶聖棄知(智),大盜乃止,掊鬥折衡,而民不爭”,希望社會回到太古洪荒時代。莊子的哲學思想以相對主義為特色,認為作為宇宙萬物本源的“道”是不可知的,世界本身不可用感覺、用理性以及任何方法去認識。世界原無事物,由“道”派生出天地、帝王、以至萬事萬物,真偽是非。他認為事物的性質是相對的,不存在客觀的、共同的標準,因而是非無法確定。莊子主張追求個人精神自由,認為一般人的精神不自由是因“有已”,衹有“無已” “無名” “無功”,安於命運的安排,纔不會有苦惱。莊子幻想無條件的精神自由,反映了沒落奴隸主階級失望、頽廢厭世的精神狀態。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