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露梁海戰

國度: 中國  

朝政: 明代

國君紀年: 明神宗朱翊鈞萬歷二十六年

事件類型: 熱門

開端時間: 1598年十二月16日

終結時間: 1598年  

地點: 露梁海

上層事件: 第二次萬歷朝鮮戰爭

事件經過:

  露梁海戰為壬辰衛國戰爭最後的一場海戰。在朝鮮半島稱之為“露梁大捷”(韓語:노량대첩)。
  
  1598年11月,日軍無心戀戰,由蔚山出逃,明軍分道進擊。加藤清正率乘船撤退。明軍由陳璘提督水師,副將鄧子竜、遊擊馬文煥等皆由其統屬。以戰艦數百,分佈忠清、全羅、慶尚各個海口。就在日軍將領撤退之時,陳璘派遣鄧子竜偕同朝鮮名將李舜臣聯合出擊,在露梁海上截擊想援救小西行長的日軍援軍立花宗茂、島津義弘、小早川秀包、高橋統增、宗義智、寺澤廣高等部。鄧子竜年逾七十,仍然意氣風發,率三巨艦嚮日軍進攻,並自為前鋒,與日軍决戰。戰鬥時曾攜壯士三百人躍入朝鮮戰艦以救援,直前奮擊,日軍死傷無數。但其他戰艦卻誤擲火器於鄧子竜的戰艦,使戰艦起火,結果鄧子竜無路可退,壯烈犧牲。而李舜臣領兵來援,率龜甲船衝入敵陣,但卻被日軍包圍,結果不幸身中流彈而亡,他死前叮囑不許張揚,並把軍旗交給部下代為發號施令,以繼續戰鬥。隨後副將陳蠶、季金等領軍趕至,夾擊日軍,日軍則因為成功讓小西行長脫睏而且戰且退。而得以逃脫登岸的日軍又為明朝所殲,而焚溺的日軍則以萬計。這時劉綎方進攻小西行長,並奪取橋寨,陳璘以艦隊一同攻擊,再焚燒日軍戰艦百餘艘。小西行長的友軍島津義弘引艦隊來援,陳璘亦將其擊敗,結果來援日軍衹得揚帆退去,立花宗茂則作為殿後接應小西行長讓其餘日軍成功撤退。然而對日軍而言,此戰的目的僅是救出被圍困在順天的小西行長並撤退回日本,並非求戰勝。
   中国 關鍵詞: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