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 中共中央和紅一方面軍到達陝北
| 事件經過:
10月,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保安吳起鎮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領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的保安縣吳起鎮。至此,中共中央、紅一方面軍主力歷時一年的長徵結束。經福建、江西、廣東、湖南、廣西、貴州、雲南、四川、西康、甘肅、陝西11個省,行程二萬五千裏。一年前,紅一方面軍撤出中央蘇區踏上長徵路途時,有近10萬之衆。而到達陝北的陝甘支隊,人數不滿8000人。
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吳起鎮召開會議,會議認為紅軍經過長達1年的行軍到達蘇區,開始新的有後方的運動戰,當前任務是保衛與擴大陝北蘇區,以陝北蘇區來領導全國革命,這是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的開始。
回顧長徵的全過程,可以看出,衹有徹底糾正左傾錯誤路綫,確立毛澤東正確路綫的領導,長徵才能取得勝利,衹有粉碎了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路綫和分裂陰謀,堅持毛澤東正確主張,長徵才能取得勝利。
中央紅軍的突圍轉移何時稱為“長徵”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吳起鎮,毛澤東對紅軍的戰略大轉移作了精闢的總結,對它的意義作了高度的評價。他說:“我們長徵12個月零2天,共367天,我們完成了偉大的遠征,這是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呀!自從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衹在我們紅軍纔有這個氣魄,纔有這個决心!長徵是宣言書,嚮全世界宣傳紅軍是英雄好漢,蔣介石反動派是沒有用的。它又是宣傳隊,11個省的廣大老百姓宣傳了共産黨、蘇维埃和工農紅軍的解放道路。它又是播種機,在11個省播下了革命的種子,將來一定會開花結果的。”在毛澤東的這一段講話中,明確提出了“二萬五千裏長徵”這一概念。
其實最早使用“長徵”這一概念的是王明,而把中央紅軍的戰略大轉移統一地稱為“長徵”是1935年9月中共中央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之後逐漸形成的。
| |
|
|
|
|